《计算机网络》(第8版)谢希仁-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要点笔记

本章术语中英双语列表

注:页码数字与上一行相同时不再重复输入。

术语 176-195

序号中文英文英文专名简称纸质书页码
176数据链路data link72
177封装成帧framing74
178最大传送单元Maximum Transfer UnitMTU
179帧定界frame delimiting
180透明传输Transparent Transmission75
181字节填充byte stuffing
182字符填充character stuffing
183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76
184循环冗余检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
185冗余码redundant code
186生成多项式generate polynomial77
187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HDLC78
188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PPP
189在以太网上运行的 PPPPPP over EthernetPPPoE79
190链路控制协议Link Control ProtocolLCP80
191网络控制协议Network Control ProtocolNCP
192链路静止Link Dead82
193链路建立Link Establish83
194配置请求帧Configure-Request
195配置确认帧Configure-Ack

术语 196-215

序号中文英文英文专名简称纸质书页码
196配置否认帧Configure-Nak83
197配置拒绝帧Configure-Reject
198鉴别协议Authentication Protocol
199鉴别Authenticate
200口令鉴别协议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PAP
201口令握手鉴别协议Challenge-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CHAP
202链路终止Link Terminate
203网络层协议Network-Layer Protocol
204IP 控制协议IP Control ProtocolIPCP
205链路打开Link Open
206回送请求Echo-Request
207回送回答Echo-Reply
208终止请求Terminate-Request
209终止确认Terminate-Ack
210可靠性reliability84
211可用性availability
212生存性survivability
213集线器hub
214多点接入multiple access
215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LLC85

术语 216-235

序号中文英文英文专名简称纸质书页码
216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85
217适配器adapter86
218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
219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
220总线bus87
221争用期contention period90
222碰撞窗口collision window
223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truncated 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TBEB
224人为干扰信号jamming signal91
225集线器hub92
226注册管理机构Registration AuthorityRA96
227组织唯一标识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OUI
228扩展标识符extended identifier
229扩展的唯一标识符Extended Unique IdentifierEUI
230单播unicast97
231广播broadcast
232多播multicast
233混杂方式promiscuous mode
234前同步码preamble99
235网桥bridge101

术语 236-246

序号中文英文英文专名简称纸质书页码
236交换式集线器switching hub101
237交换机switch
238内部可寻址存储器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CAM
239直通cut-through102
240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103
241虚拟局域网Virtual LANVLAN104
242汇聚链路trunk link105
243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107
244载波延伸carrier extension
245有效载荷payload108
246分组突发packet bursting

知识点摘录

知识点 1-10

  1. 链路 指的是从一个节点到 相邻节点 的一段有线或无线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其他交换节点。而 数据链路 是由链路和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所构成的,通常使用 网络适配器 来实现这些协议。链路也称为 物理链路,数据链路也称为 逻辑链路

  2.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1. 封装成帧:指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构成一个帧。首部和尾部包含必要的控制信息,可用于 帧定界,也就是让接收端能够正确判定每帧的起始与结束位置。每个数据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 MTU。

      如果数据是可打印的 ASCII 文本文件,则帧定界可以使用特殊的帧定界符 SOH(Start Of Header,十六进制编码为 01,二进制编码为 00000001)和 EOT(End Of Transmission,十六进制编码为 04,二进制编码为 00000100)。

    2. 透明传输:在非 ASCII 文本文件(如二进制代码)数据传输中,则如果该文件中出现与 SOHEOT 帧定界符相同的字符,数据链路层就会错判边界,导致后续的数据被丢弃。因此,透明传输指 无论什么样的比特组合的数据,都能够按照原样没有差错地通过这个数据链路层。具体做法是,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 SOHEOT 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 ESC(十六进制编码为 1B,二进制编码为 00011011),称为 字节填充字符填充

    3. 差错检测: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差错。数据链路层对此最广泛的检测方式是 CRC。

  3. 对于通信质量良好的 有线 传输链路,数据链路层协议 不使用 确认和重传机制,而由上层协议改正差错;对于通信质量较差的 无线 传输链路,数据链路层协议 使用 确认和重传机制。

  4. PPP 协议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 一个将 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这个 IP 数据报是 PPP 帧中的信息部分,长度受 MTU 限制。
    2. 一个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 LCP,RFC 1661 中定义了 11 种 LCP 分组。
    3. 一套 NCP,其中每个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5. PPP 帧格式如下:

    首部                                 IP 数据报        尾部
    ↓                                      ↓             ↓
    +---------------------------------------------------------------------+
    | Flag  | Address | Control | Protocol |     Data    |   FCS  | Flag  |
    | 0x7E  | 0xFF    | 0x03    | 2 Byte   | <=1500 Byte | 2 Byte | 0x7E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首部(Header)                                    尾部(Trailer)
    

    其中,Address 和 Control 字段的值是固定的,实际上并没有携带 PPP 帧的信息。

  6. PPP 协议避免信息字段中出现的比特组合与标志字段相同的方法有两种:字节填充零比特填充

    1. 字节填充:PPP 使用 异步传输 时,将转义符定义为 0x7D,二进制编码为 01111101

      ① 如果信息字段中出现 0x7E 字节,即与 Flag 标志位相同的字节,将其转为一个 2 字节序列 (0x7D, 0x5E),简写为 0x7E -> (0x7D, 0x5E)

      0x7D -> (0x7D, 0x5D)

      ③ 如果出现 ASCII 码控制字符(数值小于 0x20),则在前加一个 0x7D,并将该字符的编码加以改变。

    2. 零比特填充:PPP 使用 SONET/SDH 链路进行 同步传输 时,在发送端扫描整个信息字段,并且在 5 个连续 1 后立即填入一个 0,避免出现 6 个连续的 1 从而与 Flag 标志位冲突。

  7. PPP 协议的工作流程图如下:

    物理连接建立
    LCP配置协商成功
    LCP配置协商失败
    验证成功或无须鉴别
    鉴别失败
    NCP配置协商成功
    链路故障或关闭请求
    LCP链路终止
    链路静止
    链路建立
    鉴别
    网络层协议配置(NCP)
    链路终止
    链路打开

    用户拨号接入 ISP 时,工作流程为:① 在 物理层 建立一条从用户个人电脑到 ISP 的物理连接;② 在 数据链路层 向 ISP 发送一系列封装为 PPP 帧的 LCP 分组,以建立 LCP 连接;③ 在 网络层 使用 NCP 获取一个临时的 IP 地址。

    用户通信完毕时,工作流程为:① 在 网络层 收回 IP 地址;② 释放 数据链路层 连接;③ 释放 物理层 连接。

  8. 以太网,一般指符合 DIX Ethernet V2 标准的局域网,是局域网中一个主要部分,现可以约等同于局域网。其知识结构如下:

    mindmap
    以太网
    	A.使用协议:CSMA/CD
    		MA:多点接入,指多个计算机连接在总线上
    		CS:载波监听,指无论是在发送数据前还是发送数据中,每个站必须不停地检测信道避免冲突
    		CD:碰撞检测,指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
    		使用该协议的以太网只能进行半双工通信
    	B.发送的不确定性
    		每一个站在自己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遭遇碰撞的可能性
    	C.碰撞重传算法: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TBEB)算法
    		最短帧长:64字节,或512比特。规定凡**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
    	D.强化碰撞
    		一旦发送数据的站发现发生了碰撞,会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并且继续发送32或48比特的人为干扰信号,以便让所有用户都知道发生了碰撞
    	E.10Mbit/s以太网的帧间最小间隔为9.6μs
    	F.拓扑结构:星形拓扑+集线器
    		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
    		一个集线器有多个端口
    		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不进行**碰撞检测,有少量的容错能力和网络管理功能
    	G.信道利用率公式见第9点
    		根据该公式可得,以太网的连线长度受到限制,且以太网的帧长不能太短
    	H.扩展以太网
    		物理层:使用一对光纤和一对光纤调制解调器
    		数据链路层:使用交换机
    
  9.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公式: a = τ T 0 a=\frac{\tau}{T_0} a=T0τ,其中 τ \tau τ 是单程端到端时延, T 0 T_0 T0 是帧的发送时间。极限信道利用率公式: S m a x = T 0 T 0 + τ = 1 1 + a S_{\mathrm{max}}=\frac{T_0}{T_0+\tau}=\frac{1}{1+a} Smax=T0+τT0=1+a1

  10. 电磁波在 1km 电缆的传播时延约为 5μs(微秒)

知识点 11-15

  1. 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 MAC 地址,存储在网络适配器的 ROM 中。当前的局域网适配器都使用 6 字节的地址字段,其中前三个字节称为 OUI 或公司标识符,由 RA 分配;后三个字节是扩展标识符。这 6 位地址的组合又称为 EUI-48。

    IEEE 规定,一个字节中的最低位在最左侧。MAC 地址字段的第一字节的最低有效位为 I/G 位,表示 Individual/Group。I/G = 0 表示 单个站地址,I/G = 1 表示 组地址,用于多播。第一字节的最低第二位为 G/L 位,表示 Global/Local。G/L = 0 表示 全球管理,保证在全球没有共同的地址,G/L = 1 表示 本地管理,用户可任意分配网络上的地址。

  2. 适配器可以识别三种发往本站的帧:单播广播多播

    单播即一对一,指收到的帧的 MAC 地址与本站的 MAC 地址相同;

    广播即一对全体,指发送给本局域网上所有站点的帧(全 1 地址);

    多播即一对多,指发送本局域网上一部分站点的帧。

  3. 常用以太网 MAC 帧格式标准通常有两种,DIX Ethernet V2 标准和 IEEE 的 802.3 标准。现主要使用 V2 标准的 MAC 帧。V2 标准中的 MAC 帧结构如下:

    MAC 层
    物理层
    目的 MAC 地址
    (6 字节)
    源 MAC 地址
    (6 字节)
    EtherType 字段
    (2 字节)
    负载 / 数据
    (46–1500 字节)
    帧校验序列 (CRC)
    (4 字节)
    Preamble
    (7 字节)
    Start Frame Delimiter
    (10101011)
    (1 字节)
    Inter-Frame Gap
    (12 字节间隔)
  4. 虚拟局域网 VLAN 是局域网给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将一个较大的局域网分割为一些较小的局域网,每个局域网有自己的广播域。相较于常规的以太网数据帧,VLAN 帧在源地址后插入一个 4 字节的标识符,称为 VLAN 标签。插入 VLAN 标签的帧称为 802.1Q 帧。VLAN 标签的前两个字节总是设置为 0x8100,二进制编码为 10000001 00000000,称为 802.1Q 标签类型;后两个字节的前 4 位没有作用,后 12 位是 VLAN ID,用于标识该帧属于哪一个 VLAN。

  5. 书中列举的高速以太网种类如下:

    网络名称速率是否使用CSMA/CD协议最短帧长争用期
    100BASE-T以太网100 Mbit/s64 字节5.12 μs
    吉比特以太网1 Gbit/s半双工方式下使用
    全双工方式下不使用
    64 字节51.2 μs
    10 吉比特以太网10 Gbit/s64 字节

部分术语解释

  1. (P76)误码率(Bite Error Rate)

    指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用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信噪比提高可以降低误码率。

  2. (P78)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

    PPP 协议是 用户计算机和 ISP 进行通信 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现有 PPP 协议在 1994 年成为互联网正式标准。PPP 只支持点对点的链路通信以及全双工链路。

  3. (P85)总线(bus)

    在计算机网络上,总线采用广播通信方式,当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所有计算机都能检测到这个数据。

  4. (P90)争用期(contention period)

    记总线上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为 τ \tau τ,则最先发送数据的 A 站,在发送数据帧后 至多 经过 2 τ 2\tau 2τ 的时间就可知道所发送的数据帧是否遭受了碰撞。这个时间称为争用期,也称碰撞窗口。对于 10Mbit/s 以太网,在 TBEB 算法中,其争用期的时间是 51.2μs,也就是发送 512 比特(64 字节)的时间,也称为 512 比特时间

  5. (P101)交换机(switch)

    交换机,或称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网桥,工作在 全双工 方式,每个端口都直接与一个单台主机或另一个以太网交换机相连。相互通信的主机都独占传输媒体,无碰撞地传输数据。由于不存在碰撞问题,交换机也不使用 CSMA/CD 协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