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打卡(第三次打卡)

第三次的学习,对比前两次,我认为还是比较的轻松的。
这一次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把之前写好的代码,进行模型迭代优化。
下面先附上前两次的学习链接:
学习打卡(第一次打卡)
学习打卡(第二次打卡)
本次笔记是基于前两次的学习来进行的。

一、模型迭代优化:

1、相关的定义:

模型迭代优化是指通过多次迭代和改进来提升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和效果。在模型迭代优化过程中,通常会使用训练数据来训练模型,并根据模型在验证数据上的表现进行评估和调整。通过不断迭代和优化,模型可以逐渐提高其预测准确性、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在每一次迭代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优化模型。例如,可以调整模型的超参数(如学习率、正则化参数等),增加训练数据的数量或多样性,改进模型的架构或损失函数等。每次迭代都会根据模型在验证数据上的表现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调整模型的参数或结构。

模型迭代优化是一个迭代循环的过程,直到达到预期的性能水平或满足特定的需求。通过不断迭代和优化,模型可以逐渐提升其性能,并更好地适应实际应用场景。

2、具体的优化思路:

在进阶实践部分,将在原有Baseline基础上做更多优化,一般优化思路,从特征工程与模型中来思考。

  1. 特征选择与删除:分析特征的重要性,可以使用特征选择方法(如基于模型的特征重要性)来选择最具有预测能力的特征,也可以删除一些对模型性能影响较小的特征。
  2. 特征组合与交互:将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相乘、相除等操作,创建新的特征,以捕捉特征之间的复杂关系。
  3. 数值型特征的分桶(Binning):将连续的数值型特征划分为多个区间,可以提高模型对特征的鲁棒性。
  4. 类别型特征的编码:除了One-Hot编码外,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编码方式,如Label Encoding、Target Encoding等,来更好地处理类别型特征。
  5. 时间特征的挖掘:除了示例中的日期和小时提取,还可以尝试提取星期几、月份等时间信息,可能会影响用户行为。
  6. 特征缩放:对数值型特征进行缩放,将它们映射到一个相似的范围,有助于模型收敛和性能提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实操步骤:

  1. 在现有特征工程基础上,加入新的特征观察模型F1是否发生变化。
  2. 尝试三组能增加模型精度的特征,并记录下特征编码过程
  3. 将最优的特征从新训练模型,提交结果。

4、上述模型要用到的代码:

# 1. 导入需要用到的相关库
# 导入 pandas 库,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import pandas as pd
# 导入 numpy 库,用于科学计算和多维数组操作
import numpy as np
# 从 sklearn.tree 模块中导入 DecisionTreeClassifier 类
# DecisionTreeClassifier 用于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 2. 读取训练集和测试集
# 使用 read_csv() 函数从文件中读取训练集数据,文件名为 'train.csv'
train_data = pd.read_csv('用户新增预测挑战赛公开数据/train.csv')
# 使用 read_csv() 函数从文件中读取测试集数据,文件名为 'test.csv'
test_data = pd.read_csv('用户新增预测挑战赛公开数据/test.csv')


# 3. 将 'udmap' 列进行 One-Hot 编码 
# 数据样例:
#                    udmap  key1  key2  key3  key4  key5  key6  key7  key8  key9
# 0           {'key1': 2}     2     0     0     0     0     0     0     0     0
# 1           {'key2': 1}     0     1     0     0     0     0     0     0     0
# 2  {'key1': 3, 'key2': 2}   3     2     0     0     0     0     0     0     0

# 在 python 中, 形如 {'key1': 3, 'key2': 2} 格式的为字典类型对象, 通过key-value键值对的方式存储
# 而在本数据集中, udmap实际是以字符的形式存储, 所以处理时需要先用eval 函数将'udmap' 解析为字典

# 具体实现代码:
# 定义函数 udmap_onethot,用于将 'udmap' 列进行 One-Hot 编码
def udmap_onethot(d):
    v = np.zeros(9)  # 创建一个长度为 9 的零数组
    if d == 'unknown':  # 如果 'udmap' 的值是 'unknown'
        return v  # 返回零数组
    d = eval(d)  # 将 'udmap' 的值解析为一个字典
    for i in range(1, 10):  # 遍历 'key1' 到 'key9', 注意, 这里不包括10本身
        if 'key' + str(i) in d:  # 如果当前键存在于字典中
            v[i-1] = d['key' + str(i)]  # 将字典中的值存储在对应的索引位置上
            
    return v  # 返回 One-Hot 编码后的数组

# 注: 对于不理解的步骤, 可以逐行 print 内容查看
# 使用 apply() 方法将 udmap_onethot 函数应用于每个样本的 'udmap' 列
# np.vstack() 用于将结果堆叠成一个数组
train_udmap_df = pd.DataFrame(np.vstack(train_data['udmap'].apply(udmap_onethot)))
test_udmap_df = pd.DataFrame(np.vstack(test_data['udmap'].apply(udmap_onethot)))
# 为新的特征 DataFrame 命名列名
train_udmap_df.columns = ['key' + str(i) for i in range(1, 10)]
test_udmap_df.columns = ['key' + str(i) for i in range(1, 10)]
# 将编码后的 udmap 特征与原始数据进行拼接,沿着列方向拼接
train_data = pd.concat([train_data, train_udmap_df], axis=1)
test_data = pd.concat([test_data, test_udmap_df], axis=1)


# 4. 编码 udmap 是否为空
# 使用比较运算符将每个样本的 'udmap' 列与字符串 'unknown' 进行比较,返回一个布尔值的 Series
# 使用 astype(int) 将布尔值转换为整数(0 或 1),以便进行后续的数值计算和分析
train_data['udmap_isunknown'] = (train_data['udmap'] == 'unknown').astype(int)
test_data['udmap_isunknown'] = (test_data['udmap'] == 'unknown').astype(int)


# 5. 提取 eid 的频次特征
# 使用 map() 方法将每个样本的 eid 映射到训练数据中 eid 的频次计数
# train_data['eid'].value_counts() 返回每个 eid 出现的频次计数
train_data['eid_freq'] = train_data['eid'].map(train_data['eid'].value_counts())
test_data['eid_freq'] = test_data['eid'].map(train_data['eid'].value_counts())


# 6. 提取 eid 的标签特征
# 使用 groupby() 方法按照 eid 进行分组,然后计算每个 eid 分组的目标值均值
# train_data.groupby('eid')['target'].mean() 返回每个 eid 分组的目标值均值
train_data['eid_mean'] = train_data['eid'].map(train_data.groupby('eid')['target'].mean())
test_data['eid_mean'] = test_data['eid'].map(train_data.groupby('eid')['target'].mean())


# 7. 提取时间戳
# 使用 pd.to_datetime() 函数将时间戳列转换为 datetime 类型
# 样例:1678932546000->2023-03-15 15:14:16
# 注: 需要注意时间戳的长度, 如果是13位则unit 为 毫秒, 如果是10位则为 秒, 这是转时间戳时容易踩的坑
# 具体实现代码:
train_data['common_ts'] = pd.to_datetime(train_data['common_ts'], unit='ms')
test_data['common_ts'] = pd.to_datetime(test_data['common_ts'], unit='ms')

# 使用 dt.hour 属性从 datetime 列中提取小时信息,并将提取的小时信息存储在新的列 'common_ts_hour'
train_data['common_ts_hour'] = train_data['common_ts'].dt.hour
test_data['common_ts_hour'] = test_data['common_ts'].dt.hour


# 8. 加载决策树模型进行训练(直接使用sklearn中导入的包进行模型建立)
clf = DecisionTreeClassifier()
# 使用 fit 方法训练模型
# train_data.drop(['udmap', 'common_ts', 'uuid', 'target'], axis=1) 从训练数据集中移除列 'udmap', 'common_ts', 'uuid', 'target'
# 这些列可能是特征或标签,取决于数据集的设置
# train_data['target'] 是训练数据集中的标签列,它包含了每个样本的目标值
clf.fit(
    train_data.drop(['udmap', 'common_ts', 'uuid', 'target'], axis=1),  # 特征数据:移除指定的列作为特征
    train_data['target']  # 目标数据:将 'target' 列作为模型的目标进行训练
)


# 9. 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并保存结果到result_df中
# 创建一个DataFrame来存储预测结果,其中包括两列:'uuid' 和 'target'
# 'uuid' 列来自测试数据集中的 'uuid' 列,'target' 列将用来存储模型的预测结果
result_df = pd.DataFrame({
    'uuid': test_data['uuid'],  # 使用测试数据集中的 'uuid' 列作为 'uuid' 列的值
    'target': clf.predict(test_data.drop(['udmap', 'common_ts', 'uuid'], axis=1))  # 使用模型 clf 对测试数据集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存储在 'target' 列中
})


# 10. 保存结果文件到本地
# 将结果DataFrame保存为一个CSV文件,文件名为 'submit.csv'
# 参数 index=None 表示不将DataFrame的索引写入文件中
result_df.to_csv('submit.csv', index=None)

二、总结:

1、在模型迭代优化结束后,我的第三次打卡也就结束了,这也意味着暑假的机器学习就告一段落了,时间不是太长,但学到的知识点却很多,让我了解了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2、夏令营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开启下一段学习旅程的钥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便会注重机器学习这一方向的学习,加深我的实践能力。
3、期待下一次的见面与学习!!!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