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旷视南京负责人魏秀参跳槽高校工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733616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跳槽本是正常现象,之所以会在知乎引起讨论,说明其中有让大家值得关注的点。但我们吃瓜群众,从中看到结果的同时,更多的是要看到这种职业选择的路线,别人的选择之于我们或许没有直接的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深层次了解这个行业的某些信息。

作者:A ONE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733616/answer/1317058888

这几年CV相关的企业,变现逐显颓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公司下的AI 部门还好点,毕竟有人养着。这种单纯靠CV吃饭的企业,变现压力太大了。CV赚钱的业务就那么几块,但公司又这么多(从这几年CV岗位的bar疯狂上涨也能看出窘境)。

跑马圈地的年代,不赚钱也没啥,但现在到了停滞期,未来想象力不大的情况下,还看不到赚钱的希望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大佬的眼光肯定比普通人长远点,现在纷纷跳回学术界,也许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吧?

另外,有点意外魏大佬回高校没去南大,现在南大的教职bar这么高了吗?

作者:霍华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733616/answer/1318296843

最早从吴恩达开始,后面李飞飞、张潼、贾佳亚等科学家不断离职,陆续离开工业界回归学术界。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吧。

一个是和前几年的大突破相比,进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有些瓶颈,企业短期看不到大突破的可能,科学家(纯研究岗)在企业内的地位下降,科学家也发现自己在企业内并不好发展。

一个是中国企业相比欧美(如Facebook FAIR)更加急功近利,开始给科学家下放业务压力,让科学家干得很不爽。做科研讲究idea新颖有创造性,工作neat,有更多精神层面的享受。做业务讲究多快好省,还要处理大量琐碎的脏东西,加班加点996,会让人很不爽。

我觉得没必要过分解读,简单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人工智能现在进入新阶段了,市场和企业更加追求算法落地。科学家们不适应这样的新阶段,回归自己更喜欢的学术界实属正常。


作者:匿名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733616/answer/1324148708

魏教授在博士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上非常聪明,可以作为各位非神级学霸学习的榜样。

正如其它回答中所说,魏教授博士毕业时publication是很一般的,18年毕业一篇IJCAI,一篇MLJ,一篇TIP,基本就是华五CV博士的平均水准。但是,当他的同仁选择苦逼兮兮地做着博后枯灯黄卷地攒paper时,他作为旷视南研院的负责人凭借公司的计算资源和性价比极高的实习生极其快速地堆出了相对于6年研究生期间数量和质量都明显高出一截的paper,然后进一步凭借这些成果直接上南理的教授。这些都是那些辛辛苦苦做博后,眼看着国内教职水涨船高的无法企及的。

其实他当初任职南研院负责人时其资历和学术成就就有争议,大概旷视更看重的是他身后的周志华团队和南大背景。后来推进的深度学习识别菜品也在业界受到一定诟病,当然,广大知友认识他也并非因为他的paper,而是因为他广受好评的入门书籍。

有一个人在这方面比他玩得更溜,也混得更成功,那就是电子科大的周涛教授。所以啊,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和道路的选择。

作者:匿名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733616/answer/1318325478

也许他当时去旷视时就有这类计划了。先结合资本harvesting一波,paper多了,直接聘副教授(甚至教授)。用两三年的时间,从博士毕业到教授,可以说是碾压那些博士毕业去做讲师的人了。我觉得这里有点不合理,甚至有点不公平。

国内给正教授有点随意了。。我看国外,即使你再强,也是一般从AP做起。很少有直接给正教授的。从工业界去学校直接当正教授的很少很少,我看到的2,3个,都是做了很多年 (10年以上),已经在业界有一定口碑和影响力,然后转去学术界 ,直接做了教授。

不否认魏的学术能力。。但是总感觉这个速度有点难以服众啊。如果是先去做副教授,过几年,再聘上教授,可能会更自然合理一点?(补充2:对学校还未有一点实际的贡献,没有教过一天课,就直接拿了正教授的头衔,有点不可思议。是否能聘上正教授,教学质量和学生口碑应该是重要评价参考,某种程度应该比文章和项目更重要!现在这是完全在看文章,人脉和项目潜力在评。)

补充1:

细看了一下他的Google Scholar, 做CV的没有发过一作的CVPR, ICCV, ECCV, 发过一作:1 IJCAI, 1 TIP,1 TNNLS, 1 PR,和一些其他。不是唯文章数量论, 这么年轻,直接正教授,是不是急了一点?

作者:匿名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733616/answer/1321621652

说一些推测吧。

首先,他最初在旷视担任南研院负责人,这件事情对他是很好的起点了(虽然南研院规模其实很小)。例如有人注意到,他在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并不算特别突出,能一毕业拿到这个位置,是幸运的。

这个平台带给他的好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这两年来,他以corresponding author的身份,发表了一些不错的paper,平均质量据说还略有上升。另一方面是,旷视南研院负责人的title多少有一些光环效应,对他的职业发展有了潜移默化的加成。例如,我注意到评论中有人把他和俞刚甚至是贾佳亚放在一样的高度统称大佬,这个说明不少人其实因为这个名头的光环效应产生了评价偏倚。虽然是南研院负责人,但跟yugang当时团队的规模和质量都是没法比的。贾教授是ieee fellow,层次更是高出了很多吧。

综合上述两点,其实这个跳槽对他个人其实是个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吧。带着成果和光环去了高校、特聘正教授,过几年转长聘拿个帽子,说不定35、6岁又引进到南大当教授了,岂不是美滋滋。有点像田忌赛马吧,有时候选择真的很重要。我觉得这是一个成功的选择吧,是值得大家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中参考的。


作者:匿名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733616/answer/1320464131

题主可以看下魏秀参博士的个人主页。以加入旷视为分界线,其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相比博士期间的工作都有非常大的提升,涉及的领域也从“细粒度检索”拓宽到了深度学习的方方面面,即使强如魏博士,取得这样的进步想必也要花一些时间。与之相对的是,在他的负责之下,做出了哪些产品,应用在哪些领域,盈利几何,此类信息并没有摆在醒目的位置,如果有了解内情的人可以讲一下。从分配资源的方式来看,其进军学术界更多是一种个人规划,大可不必解读到“AI企业”的层面。

作者:Guosheng Hu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733616/answer/1318814439

今天跟魏聊了一下,主要是家庭原因。祝魏老师在新的起跑线上取得优异成绩。

作者:故人久未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733616/answer/1329977615

前排答案不是有他朋友的回答吗?离职他自己说是陪老婆,这肯定是真的,钱赚够了该享受人间快乐并不难理解,但也可以看出他在负责人这个岗位上过的并不轻松,有很大压力。

至于这个压力来自于哪?肯定是公司变现钞票的能力,做产品是很费精力的,也很有压力,对缺钱的人来说,这点压力不算什么。对“功成名就”的人来说,人家没必要在继续下去了。换个地方还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对金钱的渴望又不大,还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岂不美哉?

很多答案说是因为这个行业缩水问题,这其实不是根本原因,站在他的高度去想一下,缩水不缩水关技术顶层的人屁事,旷视巨头AI公司,背后股东不会轻易撤资,毕竟投资的是未来,它亏了就亏了,这点钱对巨无霸们不算什么,但是它一旦盈利了,那可能带来一个收益奇迹。华为每年花那么多钱养着基础学科的科研人才,为了什么?为了未来有机会弯道超车,但凡大点的公司都要把握未来的方向。

行业缩水淘汰的只能是像我们这样的小菜,而且话说回来,这个行业是不是像前几年的房地产?

☆ END ☆

如果看到这里,说明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点赞。微信搜索「uncle_pn」,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mthler」,每日朋友圈更新一篇高质量博文(无广告)。

扫描二维码添加小编↓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