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入学第一年就完成了毕业所需的发表论文要求是怎样的体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9241138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作者:404NotFound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9241138/answer/2241686557

最大的体验感就是别人会投来羡慕的目光,相比于其他博士生来说压力会小很多,这种情况在目前看来是很常见的。

由于目前博士入学考试改为申请审核制,每个博导每年至少能招收 3~5名硕士研究生,在自己的学生中,老师总能发现至少一名比较适合读博士的同学继续跟他学习,这也就是我们所提到的硕博连读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在研二第一学期十二月份开题前进行申请的

另外一种形式和这种形式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拿到硕士毕业证再申请,但也被称为硕博连读,读书时间会增加至少两年。博导对自己的学生越是了解,安排他的工作就会越顺手,两人之间的配合也会更有默契。所以博导更喜欢自己亲自带出来的学生,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博士刚入学或入学满一年就已经达到了博士毕业的要求。

我师兄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他属于自身比较刻苦努力,老师也对他比较好的那种,所以选择了跟着导师硕博连读。由于课题的延续性,从他硕士到博士所做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而且他做的方向也比较好发文章,学校要求三篇sci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我也在私底下找师兄取过经,他给我讲了写小技巧并且推荐了一个sci写作发表的课程,我后来去看了,师兄买的是一对一的那种,属于亲妈级服务,我囊中羞涩,退而求其次,选了个最基础的课程,虽然是大课,但对SCI论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师兄分享给我的小经验也放在这里,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我自己的理解~

1. 引言部分中,一定要交代清楚你的研究与他人不同的地方,不是文献的堆砌即所谓的抓眼球策略,让人有一种强烈读下去的冲动。当然,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有难度了。引言部分重点要描述与众不同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劲地罗列他人的工作。

2. 确定文章前后数据的逻辑顺序。SCI论文本质上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讲述你是如何得出你的假设,随后为检验该假设而进行的实验,以及由此产生的数据所揭示的信息。也许,你很清楚整体的故事,但你必须建立如何从实验A到实验B到实验C的基础逻辑这点非常重要!!!

确定实验进展中的逻辑后,你就可以根据这个逻辑按顺序排列你的Data or Figure。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发现自己需要额外做一个实验来补充某个数据;或者认为某些Figure可以归纳为一个图形的不同部分,如Figure.1E,Figure. 2B。一旦捋清楚了这个逻辑,写剩下的部分就会轻松一万倍,因为你的Introduction、Result和Discussion部分有了一个大纲。

3. 结论尽可能简短明了,直击要害。不要进行过多的阐述,会显得过于冗长。

4. 摘要一定放到最后写,对全文进行一个高度的概括。

后来跟师兄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刚开始他也以为达到了毕业要求,后面的三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就可以划水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因为课题组还要运行,老师也会源源不断的接一些项目,所以老师会继续安排他做一些和课题相关的事情。虽然三篇sci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但这是学校的毕业小要求,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论文大论文其实才是毕业的重点

大论文的字数要求一般在九万字左右,内容要求尽可能的详实丰富,并且要有一定的创新点。三篇sci的量,如果说支撑硕士论文的话,还是勉勉强强可以接受的,但是远远不足以支撑博士大论文的整体结构内容。

所以,后期师兄的工作重点也放到了他的大论文上。因为老师已经给定了课题,所以他就开始构思作文的整体框架,之后就开始往里面填充相应的实验及内容。支撑一篇博士毕业论文的实验数据还需要很多,三篇小论文的量仅仅只是九牛一毛 。不过它们的好处就是实验的延续性。还可以继续他之前的相关实验,比如说参照实验多设置几组,或者改变的实验其他的相关变量,通过大量的阅读文献,发现自己可以写的创新点,这样的效率事半功倍。

如果可以的话,师兄给我的建议是尽可能选择硕博连读。因为课题的延续性,会为你节省很多的时间,避免重新学习很多知识,节省的这一部分时间,我们可以用来做一些其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作者:Friedrich Chen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9241138/answer/898618308

浙大的博士毕业要求是两篇SCI一作,或者一篇ZJUTOP列表里的期刊的一作文章,我本科毕业前(或者说大四下学期前)就发了三篇SCI,其中两篇是ZJUTOP的文章,理论上来说可以毕业两回半了

这里说一下什么是ZJUTOP,就是浙大(ZJU)有个列表,标明了各领域内的SCI大小顶刊,这个列表里的期刊就是ZJUTOP期刊,也就是浙大承认这些期刊比普通SCI在对应领域内的分量更重一些,发一篇就可以毕业了。

而且我相信,大部分去到六大读博的人都有类似的publication,不然以六大申请的难度,没个几篇一作文章是几乎申不到的。

我的体验就是,说有用也确实有用,说没用确实也没什么用。

有用是因为,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品味,具有一定的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会对我的博士生涯有一定帮助,同时有几篇文章能让我去到更好的地方做科研,这都对未来的科研生涯很有帮助。

而说没用是因为,一个优秀的能在好的学校拿到教职的博士生,和一个达到毕业要求的博士生之间的差距,比人和……(那个词我就不说了)的差距都大,所以科研之路还很漫长,还要做出更好的科研才行,另外我的这几篇文章,其实深度和意义也确实不大够,发的期刊,虽然是小领域内的顶刊,但也没达到大领域顶刊(比如物理的PRL,PRX,化学的JACS, Angew Chem)这种程度,更不用说找教职的敲门砖Nature Science及大小子刊了,这些文章作本科申请海外名校之用可能还行,在申请教职的时候就只是大战阵前的炮灰了,所以确实科研之路还远的很。

因此我个人对题主的建议就是,要一直坚持下去做出有意义的工作,而不是只看刚开始的成绩,毕竟读博和学术之路都很漫长,我们一起共勉。

作者:一个懒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9241138/answer/859822904

硕博连读,博一快读完的时候完成毕业要求,但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和舒缓,反倒压力多了许多

在论文没有发表以前,整个人自卑和慌乱的不行,觉得勉勉强强达到毕业标准就可以了,完成论文,真的发表了才发现,自己要走的路才不过刚刚开始

因为在做专业内一个相对火的方向,所以论文相对容易一些,刚发表论文的时候会沾沾自喜,心情也好了很多,但慢慢的了解了一下自己引用的文章或者做这个方向的大佬组内毕业的博士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才发现自己发表的论文不过是个渣渣,路还很长,能做的还有很多,根本顾不上开心,更大的压力随之而来

随之而来的还有就业这个更大的压力,因为在做基础研究,所以产业化应用做的很少,脱离企业和产业,能真正解决企业和行业生产问题的本领和技能非常有限,需要加强和提升的还有太多太多

进高校当老师的话,现在土博士都要求做师资博士后,要申请基金,要发表论文,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发表论文做实验不成问题,但真的上升到申请基金,凝练自己做的课题,解决行业内共性关键问题和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还是力不从心。在做的课题特别火,所以做的人也很多,能真正拿到项目的少之又少,怎么把自己的课题考虑清楚,长远来看怎么发展,怎么规划自己的课题和毕生追求的事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应用前景,甚至在哪个方向申报项目,做到什么程度,申请不下来怎么办,工作了去哪儿,师资博士后达不到标准就要走人怎么办,都是问题

可能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烦恼,毕业标准是温饱,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在考虑怎么奔小康,真的要在科研路上走下去,温饱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还得继续努力,坚持做下去,发更好的文章,做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及对自己未来有更明晰透彻的认识

路漫漫,尚需持续努力

作者:知乎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9241138/answer/871790731

首先泼个冷水。第一年完成毕业所需的论文要求一点都不奇怪,万万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因为毕业要求只是面向所有人的最低要求而已。虽然不知道题主具体情况,但说难听点,压线论文再多,也比不上一篇solid的文章。

当然,没有毕业压力后,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可能性。达到毕业要求,意味着题主具有“把一个已知的问题解决的还不错”的能力,并且接下来的几年不需要做为了毕业而发文章这种本末导致的事了;而是去做正确的事——先做有影响力的研究,再顺带发个文章——这是水到渠成的。

要做到这一点,(在心理健康且能力足够的前提下)自我质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给出的答案甚至不能够说服你自己,那要么你脑子还是一塌糊涂的状态,要么你研究的问题根本就是个空中楼阁。例如,确定研究课题先问自己两件事:我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来做这个课题。前者关乎你的研究视野与逻辑能力:为什么这个问题真实存在,为什么这个问题重要,为什么这个问题不容易解决,解了这个问题后谁会受益。后者关乎你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你凭什么认为你能做的比已有工作好,你凭什么认为你在这个问题面前比同导师/同学校/同方向的人更有优势。

另一件很重要的事,是培养自己的抽象总结能力。也就是有些人说的做ppt的能力,或者叫做沟通能力:我觉得都是一回事。这是在为你今后的人生铺路:在你毕业后,除了和你方向一模一样的人可能会关心你工作的细节外,其他人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在乎。比如,你能不能一句话给外行人讲明白你做了啥,能不能一句话给同行的人讲明白为啥你的方法能work,能不能给个10-20分钟的talk让别人在听懂的前提下觉得你确实厉害。很多人觉得博士不好沟通,其实是因为很多博士陷入了细节,缺乏一种大局观;而毕业之后,很难再有机会专门培养这些了。

☆ END ☆

如果看到这里,说明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点赞。微信搜索「uncle_pn」,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woshicver」,每日朋友圈更新一篇高质量博文。

扫描二维码添加小编↓

4f9a99b00a00be90ac7682cde2acc062.png

  • 2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