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学习第七天

HDFS核心概念

1 Blocks

物理磁盘中有块的概念,磁盘的物理Block是磁盘操作最小的单元,读写操作均以Block为最小单元,一般为512 Byte。文件系统在物理Block之上抽象了另一层概念,文件系统Block物理磁盘Block的整数倍。通常为几KB。Hadoop提供的df、fsck这类运维工具都是在文件系统的Block级别上进行操作。

HDFS的Block块比一般单机文件系统大得多,默认为128M。HDFS的文件被拆分成block-sized的chunk,chunk作为独立单元存储。比Block小的文件不会占用整个Block,只会占据实际大小。例如, 如果一个文件大小为1M,则在HDFS中只会占用1M的空间,而不是128M。

HDFS的Block为什么这么大?
是为了最小化查找(seek)时间,控制定位文件与传输文件所用的时间比例。假设定位到Block所需的时间为10ms,磁盘传输速度为100M/s。如果要将定位到Block所用时间占传输时间的比例控制1%,则Block大小需要约100M。
但是如果Block设置过大,在MapReduce任务中,Map或者Reduce任务的个数 如果小于集群机器数量,会使得作业运行效率很低。

Block抽象的好处
block的拆分使得单个文件大小可以大于整个磁盘的容量,构成文件的Block可以分布在整个集群, 理论上,单个文件可以占据集群中所有机器的磁盘。
Block的抽象也简化了存储系统,对于Block,无需关注其权限,所有者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在文件级别上进行控制)。
Block作为容错和高可用机制中的副本单元,即以Block为单位进行复制。

2 Namenode & Datanode

整个HDFS集群由Namenode和Datanode构成master-worker(主从)模式。Namenode负责构建命名空间,管理文件的元数据等,而Datanode负责实际存储数据,负责读写工作。

Namenode

Namenode存放文件系统树及所有文件、目录的元数据。元数据持久化为2种形式:

  • namespcae image
  • edit log

但是持久化数据中不包括Block所在的节点列表,及文件的Block分布在集群中的哪些节点上,这些信息是在系统重启的时候重新构建(通过Datanode汇报的Block信息)。
在HDFS中,Namenode可能成为集群的单点故障,Namenode不可用时,整个文件系统是不可用的。HDFS针对单点故障提供了2种解决机制:
1)备份持久化元数据
将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同时写到多个文件系统, 例如同时将元数据写到本地文件系统及NFS。这些备份操作都是同步的、原子的。

2)Secondary Namenode
Secondary节点定期合并主Namenode的namespace image和edit log, 避免edit log过大,通过创建检查点checkpoint来合并。它会维护一个合并后的namespace image副本, 可用于在Namenode完全崩溃时恢复数据。下图为Secondary Namenode的管理界面:

这里写图片描述

Secondary Namenode通常运行在另一台机器,因为合并操作需要耗费大量的CPU和内存。其数据落后于Namenode,因此当Namenode完全崩溃时,会出现数据丢失。 通常做法是拷贝NFS中的备份元数据到Second,将其作为新的主Namenode。
在HA(High Availability高可用性)中可以运行一个Hot Standby,作为热备份,在Active Namenode故障之后,替代原有Namenode成为Active Namenode。

Datanode

数据节点负责存储和提取Block,读写请求可能来自namenode,也可能直接来自客户端。数据节点周期性向Namenode汇报自己节点上所存储的Block相关信息。

3 Block Caching

DataNode通常直接从磁盘读取数据,但是频繁使用的Block可以在内存中缓存。默认情况下,一个Block只有一个数据节点会缓存。但是可以针对每个文件可以个性化配置。
作业调度器可以利用缓存提升性能,例如MapReduce可以把任务运行在有Block缓存的节点上。
用户或者应用可以向NameNode发送缓存指令(缓存哪个文件,缓存多久), 缓存池的概念用于管理一组缓存的权限和资源。

4 HDFS Federation

我们知道NameNode的内存会制约文件数量,HDFS Federation提供了一种横向扩展NameNode的方式。在Federation模式中,每个NameNode管理命名空间的一部分,例如一个NameNode管理/user目录下的文件, 另一个NameNode管理/share目录下的文件。
每个NameNode管理一个namespace volumn,所有volumn构成文件系统的元数据。每个NameNode同时维护一个Block Pool,保存Block的节点映射等信息。各NameNode之间是独立的,一个节点的失败不会导致其他节点管理的文件不可用。
客户端使用mount table将文件路径映射到NameNode。mount table是在Namenode群组之上封装了一层,这一层也是一个Hadoop文件系统的实现,通过viewfs:协议访问。

5 HDFS HA(High Availability高可用性)

在HDFS集群中,NameNode依然是单点故障(SPOF: Single Point Of Failure)。元数据同时写到多个文件系统以及Second NameNode定期checkpoint有利于保护数据丢失,但是并不能提高可用性。
这是因为NameNode是唯一一个对文件元数据和file-block映射负责的地方, 当它挂了之后,包括MapReduce在内的作业都无法进行读写。

当NameNode故障时,常规的做法是使用元数据备份重新启动一个NameNode。元数据备份可能来源于:

  • 多文件系统写入中的备份
  • Second NameNode的检查点文件

启动新的Namenode之后,需要重新配置客户端和DataNode的NameNode信息。另外重启耗时一般比较久,稍具规模的集群重启经常需要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造成重启耗时的原因大致有:
1) 元数据镜像文件载入到内存耗时较长。
2) 需要重放edit log
3) 需要收到来自DataNode的状态报告并且满足条件后才能离开安全模式提供写服务。

6 Hadoop的HA方案

采用HA的HDFS集群配置两个NameNode,分别处于Active和Standby状态。当Active NameNode故障之后,Standby接过责任继续提供服务,用户没有明显的中断感觉。一般耗时在几十秒到数分钟。
HA涉及到的主要实现逻辑有

1) 主备需共享edit log存储。
主NameNode和待命的NameNode共享一份edit log,当主备切换时,Standby通过回放edit log同步数据。
共享存储通常有2种选择

  • NFS:传统的网络文件系统
  • QJM:quorum journal manager

QJM是专门为HDFS的HA实现而设计的,用来提供高可用的edit log。QJM运行一组journal node,edit log必须写到大部分的journal nodes。通常使用3个节点,因此允许一个节点失败,类似ZooKeeper。注意QJM没有使用ZK,虽然HDFS HA的确使用了ZK来选举主Namenode。一般推荐使用QJM。

2)DataNode需要同时往主备发送Block Report
因为Block映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不是在磁盘上),为了在Active NameNode挂掉之后,新的NameNode能够快速启动,不需要等待来自Datanode的Block Report,DataNode需要同时向主备两个NameNode发送Block Report。

3)客户端需要配置failover模式(失效备援模式,对用户透明)

Namenode的切换对客户端来说是无感知的,通过客户端库来实现。客户端在配置文件中使用的HDFS URI是逻辑路径,映射到一对Namenode地址。客户端会不断尝试每一个Namenode地址直到成功。

4)Standby替代Secondary NameNode
如果没有启用HA,HDFS独立运行一个守护进程作为Secondary Namenode。定期checkpoint,合并镜像文件和edit日志。

如果当主Namenode失败时,备份Namenode正在关机(停止 Standby),运维人员依然可以从头启动备份Namenode,这样比没有HA的时候更省事,算是一种改进,因为重启整个过程已经标准化到Hadoop内部,无需运维进行复杂的切换操作。

NameNode的切换通过代failover controller来实现。failover controller有多种实现,默认实现使用ZooKeeper来保证只有一个Namenode处于active状态。

每个Namenode运行一个轻量级的failover controller进程,该进程使用简单的心跳机制来监控Namenode的存活状态并在Namenode失败时触发failover。Failover可以由运维手动触发,例如在日常维护中需要切换主Namenode,这种情况graceful(优雅的) failover,非手动触发的failover称为ungraceful failover。

在ungraceful failover的情况下,没有办法确定失败(被判定为失败)的节点是否停止运行,也就是说触发failover后,之前的主Namenode可能还在运行。QJM一次只允许一个Namenode写edit log,但是之前的主Namenode仍然可以接受读请求。Hadoop使用fencing来杀掉之前的Namenode。Fencing通过收回之前Namenode对共享的edit log的访问权限、关闭其网络端口使得原有的Namenode不能再继续接受服务请求。使用STONITH技术也可以将之前的主Namenode关机。

最后,HA方案中Namenode的切换对客户端来说是不可见的,前面已经介绍过,主要通过客户端库来完成。

7 zookeeper

ZooKeeper还可以用作其他用途,例如:

  • 数据发布与订阅(配置中心)
  • 负载均衡
  • 命名服务(Naming Service)
  • 分布式通知/协调
  • 集群管理与Master选举
  • 分布式锁
  • 分布式队列

一些在线系统在运行中,需要在不停止程序的情况下能够动态调整某一个变量的值并且能够及时生效。特别是当部署了多台应用服务器的时候,需要能够做到在一台机器上修改配置文件,然后在同步到所有应用服务器。这时候使用ZooKeeper来实现就很合适了。

ZooKeeper是一个高可用的分布式数据管理与系统协调框架。基于对Paxos算法的实现,使该框架保证了分布式环境中数据的强一致性,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特性,使得ZooKeeper解决很多分布式问题。网上对ZK的应用场景也有不少介绍,本文将结合作者身边的项目例子,系统地对ZK的应用场景进行一个分门归类的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ZK并非天生就是为这些应用场景设计的,都是后来众多开发者根据其框架的特性,利用其提供的一系列API接口(或者称为原语集),摸索出来的典型使用方法。因此,也非常欢迎读者分享你在ZK使用上的奇技淫巧。

ZooKeeper典型应用场景一览数据发布与订阅(配置中心)

发布与订阅模型,即所谓的配置中心,顾名思义就是发布者将数据发布到ZK节点上,供订阅者动态获取数据,实现配置信息的集中式管理和动态更新。例如全局的配置信息,服务式服务框架的服务地址列表等就非常适合使用。

  • 应用中用到的一些配置信息放到ZK上进行集中管理。这类场景通常是这样:应用在启动的时候会主动来获取一次配置,同时,在节点上注册一个Watcher,这样一来,以后每次配置有更新的时候,都会实时通知到订阅的客户端,从来达到获取最新配置信息的目的。
  • 分布式搜索服务中,索引的元信息和服务器集群机器的节点状态存放在ZK的一些指定节点,供各个客户端订阅使用。
  • 分布式日志收集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工作是收集分布在不同机器的日志。收集器通常是按照应用来分配收集任务单元,因此需要在ZK上创建一个以应用名作为path的节点P,并将这个应用的所有机器ip,以子节点的形式注册到节点P上,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机器变动的时候,能够实时通知到收集器调整任务分配。
  • 系统中有些信息需要动态获取,并且还会存在人工手动去修改这个信息的发问。通常是暴露出接口,例如JMX接口,来获取一些运行时的信息。引入ZK之后,就不用自己实现一套方案了,只要将这些信息存放到指定的ZK节点上即可。

注意:在上面提到的应用场景中,有个默认前提是:数据量很小,但是数据更新可能会比较快的场景。

负载均衡

这里说的负载均衡是指软负载均衡。在分布式环境中,为了保证高可用性,通常同一个应用或同一个服务的提供方都会部署多份,达到对等服务。而消费者就须要在这些对等的服务器中选择一个来执行相关的业务逻辑,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消息中间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负载均衡。

消息中间件中发布者和订阅者的负载均衡**,linkedin开源的KafkaMQ和阿里开源的metaq都是通过zookeeper来做到生产者、消费者的负载均衡。这里以metaq为例如讲下**:

  • 生产者负载均衡:metaq发送消息的时候,生产者在发送消息的时候必须选择一台broker上的一个分区来发送消息,因此metaq在运行过程中,会把所有broker和对应的分区信息全部注册到ZK指定节点上,默认的策略是一个依次轮询的过程,生产者在通过ZK获取分区列表之后,会按照brokerId和partition的顺序排列组织成一个有序的分区列表,发送的时候按照从头到尾循环往复的方式选择一个分区来发送消息。

  • 消费负载均衡:

    在消费过程中,一个消费者会消费一个或多个分区中的消息,但是一个分区只会由一个消费者来消费。MetaQ的消费策略是:

    • 每个分区针对同一个group只挂载一个消费者。
    • 如果同一个group的消费者数目大于分区数目,则多出来的消费者将不参与消费。
    • 如果同一个group的消费者数目小于分区数目,则有部分消费者需要额外承担消费任务。

    在某个消费者故障或者重启等情况下,其他消费者会感知到这一变化(通过 zookeeper watch消费者列表),然后重新进行负载均衡,保证所有的分区都有消费者进行消费。

命名服务(Naming Service)

命名服务也是分布式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场景。在分布式系统中,通过使用命名服务,客户端应用能够根据指定名字来获取资源或服务的地址,提供者等信息。被命名的实体通常可以是集群中的机器,提供的服务地址,远程对象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统称他们为名字(Name)。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一些分布式服务框架中的服务地址列表。通过调用ZK提供的创建节点的API,能够很容易创建一个全局唯一的path,这个path就可以作为一个名称。

阿里巴巴集团开源的分布式服务框架Dubbo中使用ZooKeeper来作为其命名服务,维护全局的服务地址列表,点击这里查看Dubbo开源项目。在Dubbo实现中:

服务提供者在启动的时候,向ZK上的指定节点/dubbo/${serviceName}/providers目录下写入自己的URL地址,这个操作就完成了服务的发布。

服务消费者启动的时候,订阅/dubbo/ s e r v i c e N a m e / p r o v i d e r s 目 录 下 的 提 供 者 U R L 地 址 , 并 向 / d u b b o / {serviceName}/providers目录下的提供者URL地址, 并向/dubbo/ serviceName/providersURL/dubbo/{serviceName} /consumers目录下写入自己的URL地址。

注意,所有向ZK上注册的地址都是临时节点,这样就能够保证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能够自动感应资源的变化。

另外,Dubbo还有针对服务粒度的监控,方法是订阅/dubbo/${serviceName}目录下所有提供者和消费者的信息。

分布式通知/协调

ZooKeeper中特有watcher注册与异步通知机制,能够很好的实现分布式环境下不同系统之间的通知与协调,实现对数据变更的实时处理。使用方法通常是不同系统都对ZK上同一个znode进行注册,监听znode的变化(包括znode本身内容及子节点的),其中一个系统update了znode,那么另一个系统能够收到通知,并作出相应处理

  • 另一种心跳检测机制:检测系统和被检测系统之间并不直接关联起来,而是通过zk上某个节点关联,大大减少系统耦合。
  • 另一种系统调度模式:某系统有控制台和推送系统两部分组成,控制台的职责是控制推送系统进行相应的推送工作。管理人员在控制台作的一些操作,实际上是修改了ZK上某些节点的状态,而ZK就把这些变化通知给他们注册Watcher的客户端,即推送系统,于是,作出相应的推送任务。
  • 另一种工作汇报模式:一些类似于任务分发系统,子任务启动后,到zk来注册一个临时节点,并且定时将自己的进度进行汇报(将进度写回这个临时节点),这样任务管理者就能够实时知道任务进度。 总之,使用zookeeper来进行分布式通知和协调能够大大降低系统之间的耦合

集群管理与Master选举

  • 集群机器监控:这通常用于那种对集群中机器状态,机器在线率有较高要求的场景,能够快速对集群中机器变化作出响应。这样的场景中,往往有一个监控系统,实时检测集群机器是否存活。过去的做法通常是:监控系统通过某种手段(比如ping)定时检测每个机器,或者每个机器自己定时向监控系统汇报“我还活着”。 这种做法可行,但是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 集群中机器有变动的时候,牵连修改的东西比较多。
    • 有一定的延时。

    利用ZooKeeper有两个特性,就可以实时另一种集群机器存活性监控系统:

    • 客户端在节点 x 上注册一个Watcher,那么如果 x?的子节点变化了,会通知该客户端。
    • 创建EPHEMERAL类型的节点,一旦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会话结束或过期,那么该节点就会消失。

    例如,监控系统在 /clusterServers 节点上注册一个Watcher,以后每动态加机器,那么就往 /clusterServers 下创建一个 EPHEMERAL类型的节点:/clusterServers/{hostname}. 这样,监控系统就能够实时知道机器的增减情况,至于后续处理就是监控系统的业务了。

  • Master选举则是zookeeper中最为经典的应用场景了。 在分布式环境中,相同的业务应用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有些业务逻辑(例如一些耗时的计算,网络I/O处理),往往只需要让整个集群中的某一台机器进行执行,其余机器可以共享这个结果,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性能,于是这个master选举便是这种场景下的碰到的主要问题。

    利用ZooKeeper的强一致性,能够保证在分布式高并发情况下节点创建的全局唯一性,即:同时有多个客户端请求创建 /currentMaster 节点,最终一定只有一个客户端请求能够创建成功。利用这个特性,就能很轻易的在分布式环境中进行集群选取了。

    另外,这种场景演化一下,就是动态Master选举。这就要用到?EPHEMERAL_SEQUENTIAL类型节点的特性了。

    上文中提到,所有客户端创建请求,最终只有一个能够创建成功。在这里稍微变化下,就是允许所有请求都能够创建成功,但是得有个创建顺序,于是所有的请求最终在ZK上创建结果的一种可能情况是这样: /currentMaster/{sessionId}-1 ,?/currentMaster/{sessionId}-2 ,?/currentMaster/{sessionId}-3 …… 每次选取序列号最小的那个机器作为Master,如果这个机器挂了,由于他创建的节点会马上小时,那么之后最小的那个机器就是Master了。

    在搜索系统中,如果集群中每个机器都生成一份全量索引,不仅耗时,而且不能保证彼此之间索引数据一致。因此让集群中的Master来进行全量索引的生成,然后同步到集群中其它机器。另外,Master选举的容灾措施是,可以随时进行手动指定master,就是说应用在zk在无法获取master信息时,可以通过比如http方式,向一个地方获取master。

    在Hbase中,也是使用ZooKeeper来实现动态HMaster的选举。在Hbase实现中,会在ZK上存储一些ROOT表的地址和HMaster的地址,HRegionServer也会把自己以临时节点(Ephemeral)的方式注册到Zookeeper中,使得HMaster可以随时感知到各个HRegionServer的存活状态,同时,一旦HMaster出现问题,会重新选举出一个HMaster来运行,从而避免了HMaster的单点问题

分布式锁

分布式锁,这个主要得益于ZooKeeper为我们保证了数据的强一致性。锁服务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保持独占,另一个是控制时序。

  • 所谓保持独占,就是所有试图来获取这个锁的客户端,最终只有一个可以成功获得这把锁。通常的做法是把zk上的一个znode看作是一把锁,通过create znode的方式来实现。所有客户端都去创建 /distribute_lock 节点,最终成功创建的那个客户端也即拥有了这把锁。
  • 控制时序,就是所有视图来获取这个锁的客户端,最终都是会被安排执行,只是有个全局时序了。做法和上面基本类似,只是这里/distribute_lock 已经预先存在,客户端在它下面创建临时有序节点(这个可以通过节点的属性控制:CreateMode.EPHEMERAL_SEQUENTIAL来指定)。Zk的父节点(/distribute_lock)维持一份sequence,保证子节点创建的时序性,从而也形成了每个客户端的全局时序。

分布式队列

队列方面,简单地讲有两种,一种是常规的先进先出队列,另一种是要等到队列成员聚齐之后的才统一按序执行。对于第一种先进先出队列,和分布式锁服务中的控制时序场景基本原理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种队列其实是在FIFO队列的基础上作了一个增强。通常可以在 /queue 这个znode下预先建立一个/queue/num 节点,并且赋值为n(或者直接给/queue赋值n),表示队列大小,之后每次有队列成员加入后,就判断下是否已经到达队列大小,决定是否可以开始执行了。这种用法的典型场景是,分布式环境中,一个大任务Task A,需要在很多子任务完成(或条件就绪)情况下才能进行。这个时候,凡是其中一个子任务完成(就绪),那么就去 /taskList 下建立自己的临时时序节点 (CreateMode.EPHEMERAL_SEQUENTIAL),当 /taskList 发现自己下面的子节点满足指定个数,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按序进行处理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