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伙伴的人才生态:标准、密度、开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深几度·关心技术文化与人】

撰稿|吴俊宇

「摘要:一个行业能否长久发展往往要看“人才密度”和“人才开源”。“人才密度”来源于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他主张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要形成高密度人才体系。“人才开源”理念来源于德勤。它帮欧美数字化转型企业打破了“一家公司的胜利是另一家公司的损失”的思维。」

在互联网行业,头部创业公司常常渲染这样一种人力资源使用方式——激烈的人才争夺,通过整体收购、高薪聘用的方式挖掘“不成熟人才”。

这种招聘策略的底层逻辑是:

先招再说,激进抢占赛道;
挖人墙角,压制潜在对手;
不可否认,这种策略在当下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尤其是在业务快速扩张的互联网公司普遍存在。

然而这种“策略”谈不上“战略”,在当下互联网存量竞争中是一种零和博弈的思维,由于业务线不稳定,公司上下弥漫着朝不保夕的不安定感。

长远来看,不仅不利于人才梯度建设、知识经验积累,也不利于行业长期持续发展。成熟的公司在思考企业自身人才建设的同时也会思考行业生态内其他企业的人才建设。

一个行业能否长久发展往往要看“人才密度”和“人才开源”。

注重“人才密度”,崇尚“人才开源”的企业和产业所形成的人才生态系统就像是生物繁衍、蝴蝶授粉,这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人才共享机制;
规模化的创新;
传帮带的示范;
探讨性的氛围;
要知道,早在2013年欧洲数字化转型市场就形成统一的数字技能和就业联盟,而在同一年,华为设置了精英赛,也在做出相关思考。

今年华为生态伙伴精英赛中,“人才密度”和“人才开源”现象突出,在中国数字化转型人才短缺情况下在用“以赛代练”的方式选拔优秀人才,梳理人才标准,推动产业前进。

01

人才密度

“人才密度”来源于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他主张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要形成高密度人才体系。

目前中国ICT产业处于人才短缺的状态。2018年华为与信息技术工科产学研联盟联合发布的《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显示,2017年国内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达765万,2020年将达到1246万,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