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读后感----随手记【摘录】

石榴花开读后感----随手记【摘录】

作家何建明《石榴花开》只是写了新疆塔城一地,让人有些意外,而这一题材实则颇为重大。读后才蓦然发现,塔城是这样一片美丽的土地,多民族相处一家亲,许多人能用异族语言交流,不少家庭由多民族组成。塔城更美在人心,互相关爱已形成传统,彼此帮助被视为义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会格外感受到人间温暖。这里甚至有世外桃源的味道,石榴花开格外红艳。作品中写到,早年有两家外地人都在危困中闻知新疆人的善良正直而来到塔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天津林明恩全家十几口人迁居塔城塔斯尔海村,他们没想到,第一天就获得维吾尔族群众的热情安置,举办欢迎酒宴热闹通宵。从山东流浪到塔城哈尔墩的孟广志一家,寻找住处时连语言都不通,维族老乡们却家家敞开大门招待茶饭,沙勒克江家在比手画脚间免费为他们提供住房。

多年后,林明恩的儿子全心全意帮助老村长的儿子实现致富,孟广志的儿子倾囊帮助沙勒克江妻子治病,也就尽在情理之中。奇异的是,日后在林明恩与乌斯曼两家附近长出一棵榆柳共生的名树,似出于天意。沙勒克江做出每日在小院里升国旗并闻名全国的举动,也属于对民族团结发自内心的祝福。这就是塔城人和塔城文化,文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它不能只归结为教育和立法,它是一种特定氛围与代际传承。

作者选择从事报告文学创作有他的考量,这种文体虽不能像小说那样驰骋想象,却可凭借来自真实的力量征服读者,当然,这也更需要作者下大气力发掘生活。这部作品发掘出的若干素材都是令人惊讶的,又着实撞击人们的灵魂。

穷女孩曼热亚木在街上遇到一位汉族校长刘海燕,校长只问几句话便接收她免费入学。她后来终生献身塔城教育事业,放弃去北京的机会,退休后发动著名的“爱心妈妈”活动,帮助众多贫困孩子复学。米吉提路过工地看到汉族老人艰难劳作,回家后便和妻子商量把这陌生人接到家里,并认作父亲,一照顾便是18年。退伍兵张秋良退伍后在陕西成亲,因放心不下山里七位烈士的亡灵和村里一对无依无靠的老人,竟很快带媳妇回到戈壁滩,守墓四十年。

这些人物的行为,写在小说里大概少有人信,但写在纪实作品里使人无话可说,读者会不由将心比心,认真思考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体悟人生理念。人和人是不同的,但人和人在精神上可以相互浸染,大家都像塔城人那样生活,会使社会充满阳光。

《石榴花开》里,不断响起诗词歌赋的旋律,这在何建明作品里并不常见。作者分明感受到它们飘扬在塔城上空,才不禁将其融汇文本中,抒发深厚感情。如果一定要分辨出作品最大特点,那就是感染力的充沛。在塔城,二十几个民族、几千个村庄、数百万民众,如此亲如一家,并不是很多地方能够见得到的现象,格外令人感动,也格外值得书写。如书名《石榴花开》,作品努力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