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像显著性检测论文三:Saliency Detection A Spectral Residual Approach

        本博客为博主原创,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blog.csdn.net/xbcReal/article/details/53590039

        在介绍这篇论文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介绍本篇论文的作者。侯晓迪,2003年进入上海交大,并于大三于CVPR发表学术论文Saliency detection: A spectral residual approach,引用次数2000+,加州理工大学计算与神经系统博士,计算机视觉和认知科学领域专家,创立了基于频域的视觉注意机制理论,是近10年来在视觉注意机制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全球华人博士中学术文章被引用最多的作者(此话来自百度百科,现在是否依旧成立待考证),现任图森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好了,人物介绍就到这儿了,下面进入正题,开始这篇论文的介绍。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认为是与特征无关。如果你阅读过本博客系列的前两篇文章,你会发现他们都用到了特征——颜色特征、纹理特征以及亮度特征等,但这篇论文作者一开始就说得很明白,是与特征、类别或者其他形式的先验知识无关的,他用到的工具是只要学过信号处理的人都会学到的傅里叶变换,大概说来是基于频谱的log函数,提取图像在频率域的残余,然后提出一种图像显著性检测的方法。

        首先讨论人类的视觉系统是如何实现显著性检测的?现在一般认为视觉系统的处理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并行的、简单的预注意处理,第二步 是串行的、缓慢而又复杂的注意处理过程。在第一步的过程中,人们对眼前所出现的事物,总会有一些底层特征是突然冒出来的,比如方向、纹理、边缘、亮度等,论文中用“pop up”一词来表示这种行为,以目标检测的角度来看,在第一步过程中突然冒出来的东西被看做是目标的候选物体,即这些东西可能就是我们想检测的目标。相关文献给这种候选物体起了一个专业的名字,叫做proto object。为了找到这些proto objects,人们提出了许多模型,比较有名的有Itti的基于生物视觉的模型等,但是这些模型作为一个预注意处理系统,花费的计算量偏大了。现在大多数模型都是在找目标物体的特征和性质,而没有一个与物体类别无关的用来做显著性检测的模型。这也正是这篇论文想要做的,想找到一个共性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显著性检测任务&#x

  • 9
    点赞
  • 2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7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