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关于DAC/ADC这一块,一直是处于远而观之的状态,终于决定抽个时间来学习一下。ADI上面有很多参考资料,个人觉得很不错,就以此为基做一下简单的总结。有误之处请大家不吝赐教哈!
一、DAC概述
DAC(数模转换器)是数字系统与模拟世界之间的桥梁,负责将离散的数字信号转换为连续的模拟信号。其核心应用场景包括音频处理、通信系统、工业控制、仪器仪表等。本文将初步解析DAC的工作原理、主流架构、选型要点及设计技巧。
二、DAC基本原理
1. 核心功能
DAC将N位二进制数字输入转换为对应的模拟电压或电流输出,输出值与输入码的权重成比例。
关键公式:
其中,D为输入数字码,Vref为基准电压,N为分辨率(位数)。
2. 核心参数
-
分辨率(Resolution):最小可分辨的模拟量(1 LSB,LSB概念可参考ADC或DAC中的LSB)。例如,12位DAC的LSB为Vref/4096。
-
积分非线性(INL):实际输出与理想直线的最大偏差。
-
微分非线性(DNL):相邻码间跃迁的误差。
-
建立时间(Settling Time):输出稳定到目标误差带内所需时间。
-
动态范围(SFDR):无杂散动态范围,反映谐波失真水平。
三、DAC主流架构
1. 串型DAC(Kelvin分压器)
-
原理:由2^N个等值电阻串联,通过开关选择抽头输出。
-
特点:单调性强、低毛刺,但电阻数量随位数指数增长,适合低分辨率(6-8位)场景,如数字电位器。
-
典型应用:AD5245数字电位器。
2. 温度计DAC(全解码DAC)
-
原理:使用2^N-1个等值电流源,通过温度计码控制开关。
-
特点:无码相关毛刺,适合高速、低失真场景,但复杂度高。
-
典型应用:高速通信DAC(如ADI AD9736)。
3. 二进制加权DAC
-
原理:每位对应权重电阻/电流源(1:2:4:8...),通过开关组合生成输出。
-
特点:结构简单,但高位误差影响大,需高精度匹配。
-
变种:R-2R梯形网络(仅需两种阻值,适合集成电路)。
四、DAC选型要点
1. 分辨率与速度
-
音频处理:16-24位,采样率≥48 kHz。
-
通信系统:12-16位,速度达GSPS级(如ADI AD9172支持12.6 GSPS)。
-
工业控制:12-18位,低速但高精度(如TI DAC8830)。
2. 接口类型
-
并行接口:高速场景(LVDS/PECL)。
-
串行接口:SPI/I²C,节省引脚(如AD5686)。
3. 输出类型
-
电压输出:需缓冲,适合驱动高阻抗负载。
-
电流输出:需I/V转换,适合高速场景(如TxDAC系列)。
4. 功耗与封装
-
低功耗设计:选择关断模式(如MAX5216功耗<1 μA)。
-
封装:QFN、BGA适合紧凑设计,SOT-23适合简单电路。
五、DAC设计注意事项
1. 基准电压设计
-
选择低噪声、高稳定性的基准源(如ADR4550,噪声1.8 μVpp)。
-
基准去耦:添加10 μF钽电容 + 0.1 μF陶瓷电容。
2. 输出缓冲与滤波
-
缓冲器:使用高速运放(如ADA4897)降低输出阻抗。
-
抗混叠滤波:LC/RC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奈奎斯特频率。
3. 抗干扰设计
-
电源隔离:模拟/数字电源分割,磁珠隔离。
-
PCB布局:缩短模拟走线,避免平行数字信号线。
六、典型应用案例
1. 音频DAC
-
需求:24位/192 kHz,THD+N < -100 dB。
-
方案:CS43198 + OPA1612运放,支持DSD解码。
2. 通信发射链路
-
需求:14位,2.5 GSPS,SFDR >70 dBc。
-
方案:ADI AD9144,支持JESD204B接口。
3. 工业PLC控制
-
需求:16位,±10 V输出,隔离设计。
-
方案:AD5758(集成隔离和故障检测)。
七、常见问题(FAQ)
Q1:如何改善DAC的SFDR性能?
-
使用分段架构DAC,减少码相关毛刺。
-
优化时钟抖动(<1 ps RMS),选用低相位噪声时钟源。
Q2:DAC输出出现台阶现象怎么办?
-
检查电源和地回路,增加去耦电容。
-
验证数字信号完整性,避免码间串扰。
八、总结
DAC的设计需权衡分辨率、速度、功耗与成本。选型时需明确应用场景,重点关注动态性能和接口兼容性。随着工艺进步,高集成度、多通道DAC(如AD9175)正成为主流,助力5G和AI边缘计算的发展。
扩展阅读:
源码与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