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五一假期后,北京阿里总部正式投入使用,好想去体验一下那个四层楼的大滑梯
职场上的裁员风波往往来得迅猛而突然,让人防不胜防。
今天,我收到了一位粉丝的来稿:
她在一家知名大公司工作时遭遇了裁员,而在离职当天,她意外地发现自己怀孕了。
尽管她及时向人力资源部门(HR)透露了这一情况,但最终还是未能保住职位,且收到的补偿金也远低于她的预期。
“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她感到困惑不解。
事情的关键在于,一个月前,她签署了一份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
这个细节提醒了我们:
当面对裁员的情况时,千万不要急于签订任何文件,因为你无法预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如果您正处于孕期,并且面临被裁员的情况,以下是一些您应当了解的权益:
首先,如果您在孕期遭遇裁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您至少可以获得2倍n(即工作年限乘以2)的赔偿金。
其次,别忘了您还有权获得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工资补偿,这些加起来,基本上等同于您两年的薪资收入。
综合这些补偿,您实际上可以获得为期两年的带薪育儿假期。
正因为涉及较高的赔偿成本,大型公司通常不会优先考虑裁退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员工,至少会等待您完成产假后再进行考虑。那时,您可能获得的赔偿金将是N+1倍的月薪。
以一个实例来说,我认识的一位同事,在被确定为裁员对象的前一周发现自己怀孕了。
最终,她不仅避免了被裁员的结果,还获得了合理的赔偿。
她在公司工作了一年多,工作表现良好,但因为年龄和薪资水平的原因,被领导列入了裁员的名单。
在会议室里,她被告知由于业务调整,她所在的岗位需要被裁撤。
公司提出的赔偿方案是N+1倍的月薪,要求她签字离职,工资支付到月底。
她并未多言,而是直接出示了怀孕的医学证明,并要求重新计算赔偿金额。
人力资源部门对此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谈判也因此未能继续进行。
后来,公司试图以她未披露婚姻状况为由将其解雇,但她坚决反对这一决定。
经过几轮的岗位调整和协商,最终由于涉及的裁员成本过高,她得以保住了自己的职位。
这一结果体现了劳动法对孕期、产期、哺乳期女性员工的保护。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女职工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时解除或不续签劳动合同是违法的。
员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要求获得2N倍的赔偿金(N为工作年限),以及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工资和社会保险的赔偿。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现象——“战略性怀孕”。
举例来说,当有消息称部门将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时,紧接着就有多名女性员工宣布自己怀孕,尤其是那些合同即将到期的员工。
这些女员工选择在此时怀孕,其背后的动机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终止劳动合同。
即便合同已经到期,也必须延长至女职工的上述期间结束。
对于处于三期的员工,裁员或不续签合同都是违法的。
除了赔偿之外,公司还可能面临劳动仲裁、法律诉讼、舆论的谴责以及员工的抗议等风险
因此,对于公司而言,裁退处于三期的员工代价是相当高的。
这就是职场中的真实情况。
作为员工,我们应当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也期望公司能够采取更加人性化、合理且合法的方式来处理裁员事宜。
对此,你怎么看?
PS: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观点,一起讨论提高。如果今天的文章让你有新的启发,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全文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如果你还想看到我的文章,请一定给本文“在看”、“点赞”,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微信里。
- END -
热门推荐:
那些在一个公司死磕了5-10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36岁被小米裁员,北邮硕士毕业,待过字节,阿里,现在只能去外包。。。
航天院入两万,是一种什么体验!
最详细的ChatGPT注册与使用教程!
爆料下各司年终奖
PS:如果觉得我的分享不错,欢迎大家随手点赞、转发、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