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态和内核态

目录

 1.为什么分用户态和内核态   

2.CPU指令集

3.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

3.1 系统调用

 3.2 异常

3.3 中断


 1.为什么分用户态和内核态   

        前面我们提到过linux的内核版本和发行版本,linux内核linux最核心的部分,仅具有kernel和kernel提供的工具;一些商业团队在linux 内核的基础上,整合可运行的软件,再加上自己适配和修改,加入一些工具程序,再对外发布,我们称为linux的发行版本。

        内核的主要功能就是操作各类底层硬件,也就是说硬件操作由内核进行;用户在linux上运行软件或程序,如果需要操作硬件,通过内核来操作。

这么做的原因有两条:

1)硬件操作比较复杂,参数较多,对开发人员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内核封装好后,开发人员只需要直接调用内核程序即可,减低了难度。

2)对硬件不熟悉,进行不规范的操作,极其容易导致计算机系统出问题,而计算机硬件、内核一旦出问题,会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因此,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也要限制开发人员直接操作硬件的权限。

用户态和内核态,本质上是操作系统的两个运行级别。

2.CPU指令集

汇编语言和计算机体系结构中,我们都学过,程序最终会编译成一条一条的CPU命令来执行。X86结构中,CPU指令集合划分为ring0-3四个级别,如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权限由高到低为:Ring0 > Ring1 > Ring2 > Ring3。

在 Linux 系统中,由于只有 Ring0 和 Ring3 两种级别的指令,所以用户态、内核态也可以这么说:

运行 Ring0 级别指令的叫内核态,运行 Ring3 级别指令的叫用户态

3.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有3种情况:系统调用、异常和中断。

  • 系统调用:用户态主动切换到内核态;
  • 异常和中断:用户态被动切换到内核态;

3.1 系统调用

当应用程序访问硬件资源时(如访问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需要调用内核提供的接口,也就是发起系统调用,这时候会发生用户态会切换到内核态。

内核提供很多通用操作接口,应用程序调用这些接口,称之为系统调用。每个系统调用接口只能完成一个操作,比如申请动态内存;但是申请了内存还得考虑释放内存,也就是还要再进行系统调用去释放内存,如果将这些工作都交给应用程序的话,会带来很多额外的工作。

为此,linux提供了库函数(linux的libc)和shell命令行工具,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库函数或shell脚本发起系统调用,提高工作效率。

 3.2 异常

应用程序在用户态执行中,发生预料外的异常,当前进程会切换到处理此异常的内核进程,也就是切换到内核态。

3.3 中断

应用程序在用户态执行中,IO设备完成了请求操作,会向CPU发出中断信号,CPU会切换到中断信号对应的内核程序去执行,也就是切换到内核态。

  • 16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