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1
一、计算机基础
(一)计算机组成
硬件组成:由控制器(中枢神经,协调各部件工作)、运算器(算术 / 逻辑运算)、存储器(内存、硬盘,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组成。
CPU:如八核十六线程 64 位 CPU,一次可运算 4 字节数据,分为 32 位和 64 位。
人机交互:通过操作系统(OS)实现,OS 是管理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是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
(二)计算机功能
接收输入指令和数据,经 CPU 处理后存储或输出。早期使用机器语言(0/1 代码),存在学习难度大、可移植性差等问题,后通过编译器(如 C、Java)将人类可读语言转为机器码,操作系统进一步屏蔽硬件细节。
(三)操作系统(OS)
功能:内核实现核心功能(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设备驱动等),通过系统调用接口(API)供用户和应用程序使用。
分类
用户 OS:如 Windows、MacOS,图形界面,易用性强。
服务器 OS:如 Linux,命令行交互,注重性能和稳定性,支持长时间运行。
常见 OS:UNIX、Linux、Windows、iOS、Android、鸿蒙等。
二、Linux 概述
(一)Linux 诞生与发展
起源:1991 年,Linus Torvalds 基于 Minix 开发,遵循 GPL 协议,结合 GNU 项目的外围软件,形成 GNU/Linux 体系。
发展历程:从 UNIX 衍生,历经 Multics、Unix、Minix 等阶段,因开源共享精神,社区活跃,版本众多。
(二)Linux 特点
核心优势:开源免费、高安全性、高稳定性、多用户多任务、跨平台兼容性强、丰富的网络功能。
应用领域:服务器(政府、金融等关键领域)、桌面(中标麒麟、Ubuntu 等)、嵌入式系统(手机、路由器等)、云计算 / 大数据平台。
(三)Linux 发行版
组成:内核(Linus 维护,提供核心功能)+ 外围工具(实用程序、文档、安装工具)。
主流版本
RHEL:Red Hat 企业版,商业支持,稳定性强,衍生版有 CentOS(免费,兼容 RHEL)。
Ubuntu:基于 Debian,桌面友好,社区活跃。
中标麒麟:国产,高安全性,支持中文环境,政府及企业常用。
(四)开源许可协议
GPL:强制开源,衍生软件需遵循相同协议,如 Linux 内核。
BSD:允许商业使用,需保留版权声明。
MIT:宽松,仅需保留原作者信息,适合商业软件。
三、Linux 入门环境搭建
(一)虚拟机安装
工具:VMware Workstation,创建虚拟机时配置内存(如 2GB)、CPU(2 核)、磁盘(20GB),选择 NAT 网络模式,禁用 3D 加速。
安装步骤:加载 RHEL ISO 镜像,分区(/boot 400M,swap 4G,剩余空间给 /),设置 Root 密码,关闭防火墙和 SELinux,制作快照以便还原。
(二)远程连接
Xshell:通过 SSH 协议连接虚拟机,输入 IP 地址、用户名(如 root)和密码,支持命令补全和文件传输(Xftp)。
常用命令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临时关闭防火墙。
setenforce 0
:临时关闭 SELinux。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new_hostname
:设置主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