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平台创新-农业大健康·杨建国:谋定都江堰精华灌区

功能性平台创新-农业大健康·杨建国:谋定都江堰精华灌区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这两年,功能性农业,农业产业集聚化、平台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谋定研究·农业大健康,产业功能区视角下都江堰精华灌区乡村振兴发展路径论坛主持人万祥军宣布会议正式启幕。杨建国应邀在下午圆桌论坛环节,做了主题发言。演讲中,杨建国从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角度,建议都江堰:打造“都江堰灌区”农旅文超级产业IP。


“近年来我国农业功能在不断释放,农业与工业、商贸、文化、旅游、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空间和产业业态创新发展。”谋定研究·农业大健康,本次会议论坛主持人、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表示,我国农业农村资源丰富、区域结构特色明显,发展现代农业应走多元化道路,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明确产业类型,制定合理的支持引导政策。

7月13日,“产业功能区视角下都江堰精华灌区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讨会”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举行。研讨会由农民日报社、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与都江堰市委、都江堰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农民日报社“三农”发展研究中心、成都村政学院(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共同承办。

本次研讨会旨在汇聚乡村振兴人才智慧,搭建村政研究与顶层设计平台,来自中央有关部委领导、“三农”问题研究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一线实践者就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如何聚集先进生产要素、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乡村新型产业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主旨演讲中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信研究国研智库中心主任、中国经信研究国情讲坛主持人万祥军认为,目前都江堰精华灌区乡村产业形态、居住形态、社会结构等都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他说:“建设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功能区,要妥善处理好现代高水平打造与灌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社会资本进入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精华灌区加速发展与传统乡村同步进步等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功能区是重大平台创新,再就是农、旅、文三者深度融合,捆绑利用,打造农旅文超级产业IP。”本次会议论坛主持人万祥军表示:在发言中,杨建国主要表明了:农事体验,其实升级一下,就是所谓的时尚农业。同时,打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产业品牌体系,最后就是,期待着经过未来几年发展,都江堰灌区产业功能区真正成为引领全国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标杆。



“都江堰灌区”农旅文超级产业IP打造

--在产业功能区视角下都江堰精华灌区乡村振兴

杨 建 国

大家下午好!感谢组织方的热情接待。上午实地考察走访,又听了都江堰及灌区领导系统深度的介绍和推介,让我对灌区、对都江堰有了全新的认知。

事前沟通时,主办方给我的命题是:农业产业功能区,如何做好产业集聚。

我个人前些年研究的重心一直放在工业上,尤其是以河南、上海、浙江等地方的产业集聚区,以及县域产业集聚发展上。近几年,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我也将很多精力放在了农业和农村上,也实际走访了全国很多典型的县域和农村,也梳理总结出不少经验和样本。两者结合,刚好能够回答主办方给我的命题。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农业产业功能区的认识。

成都市确立为国家中心城市后,在产业领域动作很多。尤其是全成都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的产业功能区,这是一项会影响成都未来多年的重大产业布局。

从全国来看,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这个设计,其实非常接近产业集聚区这个概念。十年前,河南省启动产业集聚区战略,在全省布局180个产业集聚区。而过去的十年,河南现代产业机构、产业创新体系以及新型城镇化体系的打造,都离不开产业集聚区这个载体和平台。

除了河南,随后浙江、江苏、上海的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成效,也持续证明着产业集聚发展对于当下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与河南等地经验相比,成都产业功能区特殊之处有以下两点:

第一,不仅仅限于工业领域,而是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尤其是以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这样农、旅、文深度融合的产业功能区,这在全国来说,都是一种平台创新。

第二,产业功能区定位上,跳出了行政区域的限制,更多的是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来精准谋划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而这就更好地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

期待着,经过未来几年发展,包括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在内,能够像产业集聚区之于河南一样,成为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和建设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公园城市的重要载体。

刚才是从成都产业功能区整体战略角度,谈了谈产业功能区的重要性。接下来,具体到都江堰来说,一共有三个产业功能区,四川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

这三个产业功能区,在全域旅游为统揽的布局理念之下,聚焦的产业重点又各不相同。青城山功能区的重点是适旅工业、旅游装备制造和生态旅居制造;李冰功能区则聚焦在文创+旅游,数字+旅游等旅游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上,而都江堰精华灌区功能区的重点,则是围绕乡村振兴、聚焦农耕文明遗产、田园康养等。

之所以要先谈成都,再谈都江堰,是为了能够从区域整体布局的角度,来找准都江堰精华灌区功能区的特色和精准定位。

从这个定位来推导,都江堰精华灌区在产业集聚发展上,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关键词:第一,突出“农”字特色;第二,做好国际化、高端化、个性化;第三,需要用好都江堰水利文化、道教文化、农耕文化、佛教文化等元素。

而这三者统一在一起,其实就是一件事,我给起了名字叫:打造“都江堰灌区”农旅文超级产业IP。

在准备本次活动的时候,我一直想找从全国找一个类似定位的参照坐标。最后发现,要能满足上面三点的地方,只能在日本、韩国、台湾、法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我认为,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聚焦的,其实就是国际上所谓:第六产业,以农业为重点,农、旅、文三者深度融合,而下一阶段,需要做的,就是立足都江堰灌区的文化、旅游、农业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捆绑利用,打造成一个农旅文超级产业IP。

上午考察时注意到,都江堰精华灌区产业功能区,已经打下了很好的产业基础,从我对全国考察来看,第一,几乎没有能和都江堰灌区产业功能区相匹配的农业类顶层规划,全国很多地方还停留在农业产业园、或者农业小镇等行政或者园区范围内,从这点来说,都江堰灌区产业功能区的设定,可以说,领跑全国;

第二,功能区建设推进上,取得了极佳的成效,无论是项目的类型和质量,均紧扣定位,做得极为扎实,这点上,必须要给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点赞。

最后,我想从自己的观察来看,为灌区如何做好产业集聚提几点建议:

第一,用活都江堰水利文化、道教文化、农耕文化、佛教文化等文化资源。

我认为,这也是打造“都江堰灌区”超级产业IP最关键的一点。这里面,我觉得有两个重要的方向:

一个是,水利文化上,要能体现古蜀先辈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和科学治水的创新思维,通过系统梳理都江堰精华灌区演进历程,加强风貌设计,融入文创元素,展示水利文化背后的农耕文明。

另外一个,依托中国传统宗教的养生资源,充分挖掘道家养生精髓和佛教禅修养生精华,结合都江堰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宗教养生、中医养生与时尚生活方式和现代度假设施相融合,从而形成都江堰灌区独特的养生产业特色。

第二,要做好“农”字特色,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

这方面,需要做好几点:一,加速集聚更多生态农业项目,农创项目,包括田园综合体、田园康养等项目,尤其是建议打造一批高端化、个性化的农庄项目;二,利用深厚农耕文化优势,叫响农业科普教育营地品牌;三,打响都江堰精华灌区绿色、无公害农业品牌,通过循环农业的形式,持续打造更多类似都江堰猕猴桃等优质农产品;四,建设现代国家农业产业园平台,进一步集中政策、资金等优势;五是,做强农业体验化。

关于体验化这一点,就是推动农业朝生态化、农庄化的方向发展,主打农事体验的新业态。观光、采摘农业拓宽了农产品的销路,也极大地提升了其附加值。

这方面,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做好节庆活动等代表性农事节庆活动,创新年季月的营销模式,即年有主题、季有重点、月有活动,助推农事节庆活动向产品化、市场化转变;

二是可以学习日本、法国的高端农庄,通过各种亲子活动等形式,打造高端化的农事体验。

第三,做好国际化、高端化和个性化。

从整个成都市的旅游定位来说, 国际化、高端化和个性化都是都江堰灌区发展中需要做好的地方。比如高端化方向,前面提到的农事体验,其实升级一下,就是所谓的时尚农业。而这点非常适合都江堰灌区的发展的。

比如个性化的方向上,因为都江堰灌区服务的人群主要是消费能力强,质量要求高的群体,这些群体偏好相对私密环境,注重文化消费和精神享受、商旅服务配套要求较高,重视个性化需求。这些方面,可以参照日本、法国等庄园的经验,通过个性化、高端化的服务,来满足这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

第四,需要同步规范管理和服务水平。

产业集聚的背后,要求的是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同步提升。我们打造的一个国际化的高端农旅文产业功能区,国内很少有参考学习的样本,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人才队伍是短缺的,我们的管理体系也处在摸索之中,我们的服务水平也还是层次不齐的。

所以,我的想法是,能不能像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体系一样,打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产业品牌体系,相关的服务、配套企业和从业者,只有满足一定标准,才能授牌使用这个超级产业品牌,并且有考核、退出的监管体系等。

其次,加强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投资者、管理者和服务人员。同时,要适时成立相关行业协会,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管理、整治产业秩序,完善、强化市场监管,维护都江堰灌区超级产业ip的形象。

第五,要建立充分的利益共享机制。

比如,在农耕文明遗产开发方面,建议在统筹农户的投入成本与受偿意愿,产生的生态效益等计算标准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资金、技术培训、市场开发、政策支持等多元化的农业文化遗产生态补偿机制;

比如,要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等多样式多途径的利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本地农民的参与、维护积极性。

我想说的就是这些,期待着经过未来几年发展,都江堰灌区产业功能区真正成为引领全国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标杆。

功能性平台创新-农业大健康·杨建国:谋定都江堰精华灌区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