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农业沙漠里种水稻 国稻种芯-何登骥:对话王斌沙漠变农田

新疆农科院研究员王斌团队通过沙漠土壤化技术,成功将沙漠改造成农田,种植出水稻。该技术通过植物纤维材料增强沙子锁水能力,实现沙漠绿洲交错带的农田利用。试验田中花生、小麦等作物生长良好,有望推动沙漠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生态改善。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功能农业沙漠里种水稻 国稻种芯-何登骥:对话王斌沙漠变农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昊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从沙漠变良田,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表示,这是“沙漠土壤化改造与农业利用”项目负责人、新疆农科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研究员王斌带领的科研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

何登骥:沙漠里种水稻

5200亩沙漠成功变成了农田?

“土地沙漠化是一个让很多国家都很头疼的问题,因为沙漠的条件非常恶劣,并且世界多个国家的沙漠在不断向外扩张,我国为了防止这种问题发生,这些年也一直在治理国内的沙漠。”万祥军说:“今年我国又有一个逆天做法,准备在沙漠里种水稻,不但能改善沙漠环境,还能收获粮食。”

新疆是中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沙漠面积达42.1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占全国沙漠化土地的三分之一。王斌说,新疆沙漠绿洲交错带面积很大,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当地农业发展。沙漠土壤化改良不仅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防沙固沙作用,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有望成为新疆荒漠化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可以说水稻是一个与沙漠完全不搭边的农作物,可是我国却在6月初明确了将会在沙漠里试种水稻。“”万祥军说,与沙漠的给人的缺水干燥的感觉不同,水稻在大家的印象里都是需要种植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才能够继续生存的,水稻插秧一般也都是要插在水田中才能保证自己之后的生存。

万祥军指出,他们研制出了一种植物纤维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把沙子连接在一起,通过这些办法让这些沙子拥有锁住水分的能力,然后再将植物种在这些处理过的沙子上并浇灌水分维持生长,而水稻就被选中作为实验植物。他表明,沙漠会形成的原因不但有水量蒸发大,缺水等原因,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沙土很难储存水,在了解到这些原因之后我国的专家也做出了很多对应的解决办法。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提供的信息表明,我国在沙漠中种植水稻,这项技术也被正式批准,现在我国境内的乌兰布和沙漠已经开始种植5200亩的水稻的种植计划。1975年离开了农业局,来到了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开始从事水稻常规育种研究。国稻种芯农业科技生物育种领衔专家、历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书记,担任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省农业科技进步奖评委,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等职的何登骥教授表明,这项成果我们一直在改良着,不过在这些地方种植的水稻并不是我们我们平常概念中的水稻,而是旱稻。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对话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国际农民丰收节贸促会,何登骥说:“国稻种芯农业科技集团生物育种的这种水稻可以说是一种由水稻演变的独特品种,它不但能够在水田中生长,同时也能适应干旱的环境,不过缺点就是它的产量要比一般的水稻产量低一些。”他表明,但是他却是一款十分适合在沙漠种植的品种,沙漠的环境不但适合这种农作物生长,而且在沙漠地区种植水稻还可以改善沙漠地区的环境,可以说这个项目不但可以为我们生产大米,同时还解决了沙漠扩散的问题,完全打破了我们平时的认知,不得不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工程。

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台了《加快推进沙漠经济创新发展的工作方案》。万祥军研读表明,《方案》提出今后五年要在创新发展沙漠现代科技上狠下功夫,围绕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水平等方面,把握关键动向,为沙漠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同时,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走产学研有机结合道路。

王斌:沙漠土壤化

实现沙漠绿洲交错带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北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绿洲交错区,一簇簇绿油油的花生植株在沙地中傲然挺立,与周边干枯的稀疏植被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121团的沙漠改土试验田,一片绿油油的花生地即将迎来丰收。

王斌为什么会研究“沙变土”?这还得从2018年6月说起。当时,王斌带领科研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沙漠绿洲交错带开展复播高产玉米田间试验。由于沙漠没有完整的土壤结构,无法保水、保肥,制约了农作物产量。随后,王斌针对“沙漠土壤化改造与农业利用”这一课题,展开了科研攻关。

2018年9月到2019年7月,王斌在清华大学开展访学研究期间,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采集2吨多沙子运到了清华大学实验室。在合作导师指导下,他先后经历10批次室内盆栽试验,通过土壤学、材料学等交叉学科的联合攻关,最终筛选出了沙漠土壤化的最优处理方式,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了沙漠改土的重要研究突破。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加入一定的材料使沙漠具备了土壤的基本物理结构、以及生物和化学功能,使其具备保水保肥的能力,从而实现沙改土。”王斌说。有了科研成果支撑,2019年10月,王斌带领科研团队,在121团沙漠绿洲交错带划定了两片沙漠试验田,进行沙漠土壤化改造试验。

通过矿物粉体技术、节水滴灌和平衡施肥技术等,2020年6月,试验田中播种的3亩小麦经过第三方专家组现场测产,最高亩产达222公斤,标志着沙漠绿洲交错带“沙漠土壤化改造与农业利用”预研项目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

沙漠土壤改良后的农田就不一样,它就像一张“白纸”,可改造的潜力非常大。我们使用的是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的材料,与原生态的沙漠一起,产生了原生态的土壤结构。再加上后期的全程化有机管理,就能产出真正的有机农作物。“我们计划在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进行技术推广。”王斌说,接下来,团队将进一步研究沙漠土壤结构重塑和功能恢复,深入研究沙漠低成本改造、产业化发展等课题,为实现沙漠绿洲交错带“沙漠土壤化”的大面积、可持续农业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万祥军:成功落果

已经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为什么说是沙漠绿洲交错带?你看,在我们通行的柏油路两旁,一边是绿洲农田,一边是植被稀疏的沙漠。这是经过改造后的沙漠土壤,已经和耕作土壤十分接近了。”新疆农科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研究员王斌指着眼前的花生地说。

今年5月初,王斌带领团队在三亩试验田中播种花生,定期监测花生生长农艺状况及土壤各项参数,采取节水高效的水肥管理方式,如今成功落果。“沙漠土壤化的原理是从土壤形成的基本结构开始,通过技术手段使沙漠表层形成约20厘米至30厘米的稳定土壤结构层,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王斌向记者解释说。

“改良地里种植的花生,根系大约有18至20厘米,且根系茂密发达、侧根较多;而没有经过改良的沙地,花生的根系只有15至17厘米,根系稀疏、侧根较少。我们预计今年花生亩产可达300公斤左右。”王斌挖出一株花生,用手扒拉掉外层包裹的泥土说。

调研考察后万祥军指出,改良后的沙漠土壤种植农作物后,微生物数量与日俱增,部分已接近正常土壤水平。比如,首季小麦收获后,秸秆还田种玉米;玉米收获后,秸秆还田再播小麦。如此反复、长期耕作,土壤耕层有机质将逐年增加,土地也会越来越肥沃。“他表明:目前,全国都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沙漠改良的试验田也在对标这个标准。新疆拥有大片的沙漠绿洲交错带,一旦我们的‘沙改土’技术大面积推广,将为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功能农业沙漠里种水稻 国稻种芯-何登骥:对话王斌沙漠变农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