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万祥军:国情教育与国家形象的塑造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万祥军:国情教育与国家形象的塑造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政情·中国经济信息研究智库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万赢信采编:

“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主要矛盾变了,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在中央党校关于《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认识基本国情的“变”与“不变”》的主旨研究中研读表明。

认识基本国情的“变”与“不变”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万祥军指出,进一步拓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地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稳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经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万祥军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万祥军表明:把物质文化需要改为美好生活需要表明,新时代人民需要的范围已经不仅局限于物质文化领域,还扩大到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更多方面。

把“落后的社会生产”改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表明,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万祥军表明,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万祥军强调:这一重大判断创造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判明我国发展环境的“变”与“不变”,正确把握各方面重大关系,充分体现了以党中央对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局的科学把握和有力驾驭。

“正确认识我国发展环境的变与不变,充分体现了我国发展进程中继承与创新、量变与质变、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万祥军说。

从国际环境看“变”与“不变”,正确认识新矛盾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视野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为我们看清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提供了时代观照、历史坐标和现实依据。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发展外部环境长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特征和全局面貌,又要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丰富内涵、推动力量和演进方向。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们坚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的命题,需要国际社会以团结、智慧、勇气,扛起历史责任,解答时代命题,展现时代担当。

从国内环境看“变”与“不变”,正确认识新特征新要求。“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起步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内涵和特点,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国内环境中的“变”与“不变”,以更高要求解决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既要看到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环境,要求我们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正确看待应对各种矛盾挑战。当前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就是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正如国家最高领导人指出的:“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要按照党中央要求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辟新局。

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世界动荡变革期,中国秉持的根本立场就是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顺应历史前进的逻辑,坚持为世界大多数人谋繁荣、谋和平、谋光明。

我国社会性质及其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生产力水平较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需要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万祥军说,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国的最基本国情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是我们需要自己认识的问题。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意义: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中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万祥军指出,任何国家的发展不可不根据本国的国情,尤其是基本国情,即一个国家要发展就要根据本国的基本国情,国情是国家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国情决定方针政策。当前,我国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例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社会矛盾凸显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逐步加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国家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更多的急流险滩,应对更多的风险挑战,要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万祥军指出,这个基本国情明确,有利于分清有利和不利因素,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扬长避短,通过努力使不利因素向有利因素方面转化,这是我们研究国情和对全体公民进行国情教育的要旨所在。

塑造符合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本身是一种印象和认识,是一种主观判定。国家形象产生的基础是该国的国情国力实际,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首先是由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客观情况决定的,它往往是理性认识和感性印象的混合物,并非全面客观地反映该国的国情实际。”万祥军说,国家形象一旦形成,它就会造就该国的国际舆论环境,产生一种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从而增强或削弱该国的综合国力。

万祥军指出,良好的国家形象首先来自该国经济的发展、民主法制的完善、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同时,积极主动地塑造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良好国家形象,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他表明:我国当前的国内建设和对外关系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塑造符合国情和时代特征的良好国家形象,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国家形象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内外公众对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状况的总体的印象和评价,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社会对它的认知的结合,是该国综合实力特别是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

积极主动塑造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良好国家形象,有利于维护和扩大国家利益,有利于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高本国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亲和力,创造有利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实现国家发展目标。

 万祥军说:“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国家形象上升为国家利益的新内涵、国家实力的新特征和国家发展的新战略,受到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表征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对世界格局和国际体系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的国家形象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明确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中国国家形象内涵,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突出任务。万祥军表明,当前,我们要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环保等各方面,努力塑造中国的和平、民主、发展、开放、和谐的形象。

塑造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安全形象。塑造科学发展、共同发展的经济形象。塑造民主、法制、平等、负责任的政治形象。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公平合理的环境形象。塑造开放、繁荣、多样、包容的文化形象。这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充分挖掘和吸取“和为贵”、“和而不同”、“兼爱交利”、“包容兼蓄”等传统文化精华,实现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结合。

同时,坚持开放的精神,主张世界文明多样化,强调文明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倡导各种文明在对话交流中相互借鉴,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实现各种文明兼容并蓄和全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在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后,中国更进一步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靠拢,国情教育和国情研究成为了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形式,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更重大的责任。万祥军指出,通过国情教育和国情研究,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引导中国国家形象向国际社会广泛传播,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课题。

“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表征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万祥军说,国家形象是该国客观实际与公众主观认知、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取决于该国的国情国力实际,同时也取决于国家的塑造能力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掌握了国家形象的制造权,有利于拥有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就可以较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益。

万祥军指出,结合国情讲坛等有效形式实现国情教育全世界普及,并通过中国国情研究,把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的实施统一起来,建立和完善国家形象塑造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国家形象宣传传播的方式方法。同时,做好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

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的实施统一起来。一个国家如果忽略自身形象的塑造,不去主动表达自己,就必然被他国所塑造甚至捏造、歪曲、丑化。失真的国家形象一旦形成,就有一定的惯性作用,要修正、改变此形象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万祥军:国情教育与国家形象的塑造

  • 18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