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全局优化 —— CBCC3

2 篇文章 0 订阅
1 篇文章 0 订阅

一、问题背景介绍

在高维优化问题中,通常采用分治法,对维度进行分组之后分别演化,最后合并得出结果。在协同演化之类的算法中,会对每一个分组进行循环演化。实际情况中,每个分组的权重不尽相同,当对某些权重很低的分组进行演化后,对于结果的改进会不如人意,因此,需要采用一种方案,识别分组后的各个分组的贡献度,然后对具有高贡献的分组给予更多的评估次数。借此提高全局优化的结果。

Contribution-Based Cooperative Co-evolutionary是基于贡献的协同演化算法,CBCC3 基于 CBCC1, CBCC2上做了一些改进,在CEC2013上的测试结果优于之前的算法。

CBCC1, CBCC2 是 CBCC的变种,CBCC1 更多的关注种群的探索,给分组更多更新自己贡献度的频率,CBCC2 更多关注挖掘,在分组的贡献停滞不前之前尽可能的进化。

二、算法介绍

2.1 CBCC基本算法

上述matlab伪码介绍了CBCC使用贡献信息来选择分组进行优化,

测试阶段(探索阶段):在10-16行中对每个分组循环进行优化,并获得贡献最高的分组;

挖掘阶段:在20-28行中对贡献最高的分组进行优化,version = eum[1, 2],表示 CBCC 的版本数,CBCC1 对最好的分组只进化一次再切换,CBCC2 将分组进化到贡献为 0 时再切换。

CBCC1, CBCC2 缺点:

1. CBCC 对适应值的局部变化反应缓慢,对早期的探索阶段过程中的信息强烈依赖,在第 24 行中,每一轮贡献的更新会被叠加,在初始过程具有贡献更大的分组会获得更多评估次数,而对其他所有分组平等对待。

2. 频繁应用探索阶段,对资源利用效率过低。

2.2 CBCC3

CBCC3 的改进:

  • 第 11 行:引入了概率Pt,在探索过程的进行循环时,除了第一轮以外,探索过程发生在概率 Pt 上;当所有分组均没有贡献时,循环进化;
  • 第 15 - 18 行,27 - 19 行:消除了贡献的历史信息,转为记录最后一次非零的 delta 值,避免早期的结果对于整个过程的影响过大,同时,一个较大的 maxGens 会使得 delta 不为 0;
  • 第 21 行:每一次探索过程后,分组的 delta 值会被排序,选择本轮贡献最大的分组进行优化;
  • 第 23 行:只有当贡献小于第二贡献值才会跳出,保证不会出现 CBCC2 中的只优化一个分组的情况。

实验参数设置:

  • CEC2013 中高维全局优化问题给出的评估次数为 maxFEs = 3e6;
  • CBCC3 中每一轮的优化次数 maxGens = 100;
  • 种群大小设置为 50;
  • pt 的概率选择为 {0, 1, 0.05},pt = 1时表示每一次挖掘阶段前只进行一次探索过程,pt = 0 表示只在开始进行一次探索过程,实验结果表面 pt = 0.05 最优。

[1] Omidvar, Mohammad Nabi, et al. "CBCC3-A contribution-based cooperative co-evolutionary algorithm with improved exploration/exploitation balance." CEC. 2016.

  • 2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