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main函数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最简单的http服务端的实现

// http服务
func main() {
	mux := http.NewServeMux()
	mux.HandleFunc("/hello", hello)
	http.ListenAndServe(":8080", mux)
}

func hello(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fmt.Println("hello")
}

它的功能很简单:提供一个监听在8080端口的服务器,处理URL/hello的请求,并打印出hello。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curl请求来打印结果:

curl http://localhost:8080/hello

也可以用对应的kill杀死了对应的进程:

kill -9 {pid}

但有一个问题:

如果程序因为代码问题而意外退出(例如panic),无法和kill这种人为强制杀死的情况进行区分

引入signal

kill工具是Linux系统中,往进程发送一个信号。所以,我们的关键是去实现 捕获信号 的功能。

// http服务
func main() {
	// 创建一个 sig 的 channel,捕获系统的信号,传递到sig中
	sig := make(chan os.Signal)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INT, syscall.SIGKILL)

	mux := http.NewServeMux()
	mux.HandleFunc("/hello", hello)
	// http服务改造成异步
	go http.ListenAndServe(":8080", mux)

	// 程序阻塞在这里,除非收到了interrupt或者kill信号
	fmt.Println(<-sig)
}

至此,我们的主函数已经能区分正常的信号退出了。

优雅退出的需求

服务端程序经常会处理各种各样的逻辑,如操作数据库、读写文件、RPC调用等。根据其对 原子性 的要求,我将处理逻辑区分为两种:

  • 一种是无严格数据质量要求的,即程序直接崩溃也没有问题,比如一个普通查询;
  • 另一种是有 原子性 要求的,即不希望运行到一半就退出,例如写文件、修改数据等,最好是程序提供一定的缓冲时间,等待这部分的逻辑处理完,优雅地退出。

在复杂系统中,为了保证数据质量,优雅退出 是一个必要特性。

func main() {
	sig := make(chan os.Signal)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INT, syscall.SIGKILL)

	// 模拟并发进行的处理业务逻辑
	for i := 0; i < 10; i++ {
		go func(i int) {
			for {
				// 我们希望程序能等当前这个周期休眠完,再优雅退出
				time.Sleep(time.Duration(i) * time.Second)
			}
		}(i)
	}

	fmt.Println(<-sig)
}

这里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开启了10个goroutine并发处理,那么这时捕获信号后,这10个协程就立刻停止。而优雅退出,则是希望能执行完当前的Sleep再退出。

一对一的解决方案

我们先简化问题:主函数对应的是一个需要优雅关闭的协程。

func main() {
	sig := make(chan os.Signal)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INT, syscall.SIGKILL)

	go func() {
		for {
			time.Sleep(time.Second)
		}
	}()

	fmt.Println(<-sig)
}

整体操作如下:

  • goroutine通知子goroutine准备优雅地关闭
  • goroutine通知父goroutine已经关闭完成

我们回忆下在goroutine传递消息的几个方案(排除共享的全局变量这种方式)。

最直观的解决方案 - 2个channel

既然我们要在父子goroutine中传递消息,最直接的想法是启用2个 channel 用来通信,对应到代码:

  • goroutine通知子goroutine准备优雅地关闭,也就是stopCh

  • goroutine通知父goroutine已经关闭完成,也就是finishedCh

    具体代码实现如下

func main() {
	sig := make(chan os.Signal)
	stopCh := make(chan struct{})
	finishedCh := make(chan struct{})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INT, syscall.SIGKILL)

	go func(stopCh, finishedCh chan struct{}) {
		for {
			select {
			case <-stopCh:
				fmt.Println("stopped")
				finishedCh <- struct{}{}
				return
			default:
				time.Sleep(time.Second)
			}
		}
	}(stopCh, finishedCh)

	<-sig
	stopCh <- struct{}{}
	<-finishedCh
	fmt.Println("finished")
}

华丽的解决方案 - channel嵌套channel

这个解决方案不太容易想到(看过Rob Pike的演讲视频除外,可在go官网看到)。

这个方案的核心结构为chan chan

示例代码如下:

func main() {
	sig := make(chan os.Signal)
	stopCh := make(chan chan struct{})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INT, syscall.SIGKILL)

	go func(stopChh chan chan struct{}) {
		for {
			select {
			case ch := <-stopCh:
				// 结束后,通过ch通知主goroutine
				fmt.Println("stopped")
				ch <- struct{}{}
				return
			default:
				time.Sleep(time.Second)
			}
		}
	}(stopCh)

	<-sig
	// ch作为一个channel,传递给子goroutine,待其结束后从中返回
	ch := make(chan struct{})
	stopCh <- ch
	<-ch
	fmt.Println("finished")
}

这个方案很酷,建议大家多思考思考,尤其是channel中传递的数据为error时,就能有更多信息了

标准解决方案 - 引入上下文context

go语言里的上下文context不仅仅可以传递数值,也可以控制子goroutine的生命周期,很自然地有了如下解决方案。

实例代码如下:

func main() {
	sig := make(chan os.Signal)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INT, syscall.SIGKILL)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finishedCh := make(chan struct{})

	go func(ctx context.Context, finishedCh chan struct{})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 结束后,通过ch通知主goroutine
				fmt.Println("stopped")
				finishedCh <- struct{}{}
				return
			default:
				time.Sleep(time.Second)
			}
		}
	}(ctx, finishedCh)

	<-sig
	cancel()
	<-finishedCh
	fmt.Println("finished")
}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空闲时想一个问题:社区里有人认为context是一个很不好的实现:

context意思为上下文,最初的设计意为传递数值,也就是一个 数据流 ;

而go中的context又延伸出了 控制goroutine生命周期的功能,也就成了 控制流 。

这么看下来,其实context就有 角色不清晰 的味道了。

但不可否认,context已经在go语言中大量被采用,这个问题可以作为大家自己设计模块时的参考。

一对多的解决方案

一对多的解决方案可以复用 一对一解决方案 中的思想。我这边也给出另外一个 context + sync.WaitGroup 的解决方案。

func main() {
	sig := make(chan os.Signal)
	signal.Notify(sig, syscall.SIGINT, syscall.SIGKILL)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num := 10

	// 用wg来控制多个子goroutine的生命周期
	wg := sync.WaitGroup{}
	wg.Add(num)

	for i := 0; i < num; i++ {
		go func(ctx context.Context) {
			defer wg.Done()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fmt.Println("stopped")
					return
				default:
					time.Sleep(time.Duration(i) * time.Second)
				}
			}
		}(ctx)
	}

	<-sig
	cancel()
	// 等待所有的子goroutine都优雅退出
	wg.Wait()
	fmt.Println("finished")
}

大家要注意一下,在追求 优雅退出 时要注意 控制细粒度 。

比如一个http服务器,我们要控制整个http server的优雅退出。

千万不要去想着在主函数层面去控制每个http handler,也就是每个http请求的优雅退出,这样很难控制代码的复杂度。对于每个http请求的控制,应该交给http server这个框架去实现。

所以,在主函数中,其实需要优雅退出的选项其实很有限。

延伸思考

本次我们讲的是main函数控制其goroutine的优雅退出,其实我们延伸开来,就是 父Goroutine怎么保证子Goroutine优雅退出 这个问题。

虽然有解决方案,但我这是想泼一盆冷水,希望大家想想一个问题:既然这个子Goroutine是有价值的,不想轻易丢失,那么为什么不放到主Goroutine中呢?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 滥用Goroutine 。我希望大家更多地抛开语言特性,从整体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 明确调用链路 - 梳理整个调用流程,区分关键和非关键的步骤,以及在对应步骤上发生错误时的处理方法
  2. 用MQ解耦服务 - 跨服务的调用如果比较费时,大部分时候更建议采用消息队列解耦
  3. 面向错误编程 - 关键业务的Goroutine 里代码要考虑所有可能发生错误的点,保证程序退出或panic/recover也不要出现 脏数据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