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精要总结

原文链接

最近工作比较忙,本来抱着提高工作效率的想法,找了本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读一读,结果这老哥上来给我讲了半天深度工作的原理,把我给气坏了,我是来了解原理的吗? 我要的切实可行的意见,要的是干货。读到了快一半的时候这老哥才给了一些简单朴实的建议。这里对这些建议进行了汇总,虽然很简单,但如果你真的能去实践,对你的工作效率的提升肯定是很有帮助的。

 文章的第一节结尾作者给出了一个貌似有道理的屁话结论:要达到个人的巅峰的产出效率,你需要长时间、无干扰的高度专注于单一任务。这个道理很浅显易懂啊,当然越是专注产出越高啊。当然作者也得出了一些非常有趣且讽刺的结论:工作其实比休闲时光更容易带来享受,因为工作类似于心流活动,其内在的目标、反馈规则和挑战,所有这些都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工作中,专注其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休闲时光则组织涣散,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创造出值得享受的事情。

 

这些结论虽然有趣,但我更多的关注的是深度工作的实践方法,这里作者给出了一些准则,首先作者认为应该创造一种环境,让使用者身处其中时可以达到深度人体繁荣状态,即实现达到个人能力极限的成果。至于这个深度人体繁荣状态是什么,读完之后我也没有搞明白。估计是一种专注状态吧,作者认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在使用过程中是不断被消耗的,所以我们要避开干扰把意志力应用在关键的领域。

在实践深度的工作的时候作者给出了一些意见,首先作者认为应该摒弃或最小化肤浅工作,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求我们把大块时间放在深度思考和学习上,然后集中一小段时间来回复邮件和讯息。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我们的精力就会淹没在碎片化肤浅工作的大海之中。

同时作者根据克里斯坦森的《高效能人士的四个原则》得到了自己深度工作的四个原则:
1.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2.抓住引领性的指标
3.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
4.定期问责
其实吧,这四个准则没什么特别的,也无非就是老祖宗留下的那套抓重点,找出痛点进行改进的实践方法罢了。

作者认为要实现深度工作,必须与大脑的闲散安逸结合起来。意思是实现深度工作需要定期的闲散安逸来放松大脑。在实现闲散安逸这块作者有一个很有启发性的方法:工作日结束的时候,在第二天早晨到来之前,屏蔽掉所有对工作的问题的担忧,晚饭之后不要去查看电子邮件和讯息,不要回顾白天的对话,也不要筹划如何处理即将到来的挑战;彻底屏蔽掉与工作相关的思考。如果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工作,就加一下班,但是一旦屏蔽掉工作之后,大脑就必须放松。

推荐了这个方法之后作者还阐明了这种方法有帮助的原因:
1.安逸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之后还提供了一部分实验数据这里就不再提了)
2.安逸时光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需要的能量(也有好多科学依据)
3.安逸时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没有那么重要

最后作者还强烈建议,要想这种策略成功,你首先必须接受这种承诺,一旦工作日终了,就不能再让任何职业相关的事情侵扰你的注意力,再小也不行。成功使用这种策略,需要严格遵守停工流程,这就要求我们对未完成的事情做一个解决计划,设定一个目标,这样不仅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而且可以解放认知资源,用于其他的追求上。这并不是要求你为每一个任务都制定一个计划,而是要求你注意到列表中的每一项任务,然后在制定第二天计划的时候回顾到这些任务。这种仪式确保了所有的任务都不会被忘记:每项任务都会在当天得到回顾,并在恰当的时刻得到解决。换言之,你的头脑从每时每刻都要追踪这些工作的职责中解放出来,你的完工仪式接过了大脑的职责。
关于停工仪式这个我觉的还是很有意义的,松弛有度才是该有的工作节奏嘛 。

针对专注度的训练作者也有一套自己的独特见解,作者认为如果不同时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增强专注度的努力就可能白费了。就如同运动员在训练时段之外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一样,如果自己在其余的时间里有一点无聊,你就打发时间,那么你就很难实现最大程度的专注。在摆脱分心,训练专注上作者有个建议:建立网络休息日,就是每周有一天让自己摆脱网络技术。这个建议背后的理念就是:使用令人分心的网络工具这件事本身,并不能减损你的大脑专注的能力。实际上减损你大脑专注力的行为是,稍有无聊或遭遇一点点认知上的挑战,就从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转向了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之上,这使得你的大脑不能容忍没有新奇性的东西。(这也是没什么要少看一些短视频)这种经常性的转换可以理解为削弱组织各个部门集中注意力的心理力量。通过分割网络的使用,减少了自己向分心屈服的次数,这样就增强了自己控制注意力的力量。

其实上面的建议归结成一句话,就是减少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次数,尽可能过一段时间才短时间的使用网络。其实不仅是网络,如果想凭借着深度工作取得成功,你就必须重新编排自己的大脑,使它可以从容的抵挡分心的刺激。

同时作者还阐述了冥想和深度工作的关系,针对冥想作者也提了一些建议:
1.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
2.组织你的深度思考
针对深度思考,作者认为深度思考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依据经验,深度思考是需要一定的架构的。作者建议首先要仔细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变量,然后在工作中留心这些因素。一旦确定了相关的变量就可以用他们来确定你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假设你顺利解决了下一步问题,这个有架构的方法的最后一步就是通过考察所得的答案来巩固收获。这样通过再一次的执行这个程序,你可以提高自己的深度层次。考察和记忆变量,确定和处理下一步问题,然后巩固你的收获,这样的一个循环就像是一个提高专注能力的高强度健身流程。

为了提升专注力作者还特地强调要远离社交媒体,至于这个建议我部分接受,作为网络化时代的居民,彻底屏蔽社交媒体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的避免沉迷其中,而不是完全的隔离。

为了避免网络消遣浪费时间作者还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在晚上或者周末到来之前就确定好要做的事情。用特定的目标和完成特定的活动来填满你的时间。在这里很多人会认为消遣就是没有任何计划,没有责任。安排的一板一眼的晚上会让第二天的工作感到疲乏,无法焕然一新?这里作者解释了一个人们对恢复精力的误解:16小时的全部精力投入会削弱工作8小时的价值?不是的,恰恰相反,它必定会增加8小时的价值。人们都要懂得一个重要的道理,人的智力系统可以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活动:它不像人的手脚那样会疲倦,除了睡觉之外,它只需要变化,而不是停止。

上面的建议意思是如果在你全部清醒的时间,都能给自己的大脑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去做,而不是放任自己在迷糊的状态下漫无目的的浏览几个小时的网页,那么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你会觉得更加充实,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也会更加轻松。

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准则:摒弃肤浅,针对这个准则作者建议:对每天每小时都要做计划;同时需要定量分析每份工作的深度,作者评估工作深度方法非常有趣:要让一个刚毕业还没有在该领域受过特别训练的大学生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久(几个月)?其实这个也可以用来评估我们日常工作中工作的深度和可替代性,找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替代你的工作需要多久?通过这个可以得出,需要大量专业技能的极有可能是深度工作。通过明确获得深度的计量表,就可以把时间倾注于深度工作上。

最后的最后作者针对深度工作还做了一些总结:
1.严格缩减肤浅工作,保持深度,在解放时间的同时,保证我们创造的新价值也不会减少
2.变的不容易联系到(我们抱怨、抵抗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日使其变的更容易接管是无可厚非的)
3.让发邮件给你的人做更多工作,收发邮件的时候做更多工作(这个对于现在的意义不是特别大,因为邮件的使用率确实很低了)不过有一点还是有借鉴意义的,一个好的流程导向信息可以立即把当前的项目闭合。

同时作者在回复邮件的时候采用的策略也可以借鉴,在面临以下情况的时候请不要回复:
1.邮件相当含糊或者存在其它问题,很难给一个合理的回复。
2.你对这个问题或者提议不感兴趣。
3.如果你回复了不会有好结果,如果你不回复也不会有什么坏结果。
采用了这种方法之后,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在所难免,这些事情作者也都预料到了。针对这个作者引用了作家蒂姆-菲利斯(TimFerriss)的一段话: "培养允许坏的小事发生的习惯,否则,你将永远发现不了改变命运的大事"。另外麻省理工的教授也发现,人们会很快调整对你的期望,适应你的社交习惯。你不回复他们匆忙写下的信息,这件事应该不会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事情。

总体来说呢,除了开头又臭又长的证明之外,整体上这本书还是有很多价值的。不枉费我花了一周时间读了读。建议以后的读者直接跳过第一部分的证明,从第二部分开始阅读~~~

  • 2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2
    评论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码农飞飞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