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二叉树练习题

一 二叉树的五大性质

  • 性质一:对于一颗二叉树,第i层的最大结点数量为
    2 i − 1 2^{i-1} 2i1

  • 性质二:对于一颗深度为k的二叉树,可以具有的最大结点数量为:
    n = 2 0 + 2 1 + 2 2 + . . . + 2 k − 1 n=2^0+2^1+2^2+...+2^{k-1} n=20+21+22+...+2k1
    简化计算
    S n = a 1 × ( 1 − q n ) 1 − q = 1 × ( 1 − 2 k ) 1 − 2 = − ( 1 − 2 k ) = 2 k − 1 S_n=\frac{a_1\times(1-q^n)}{1-q}=\frac{1\times(1-2^k)}{1-2}=-(1-2^k)=2^k-1 Sn=1qa1×(1qn)=121×(12k)=(12k)=2k1

    • 结论:
      • 一颗深度为k的二叉树最大结点数量为 2 k − 1 2^k-1 2k1,结点的边数为 E = n − 1 E=n-1 E=n1
  • 性质三:【记忆】
    n 0 = n 2 + 1 n_0=n_2+1 n0=n2+1

    • 假设一颗二叉树中度为0、1、2的结点数量为 n 0 、 n 1 、 n 2 n_0、n_1、n_2 n0n1n2,由于一棵树二叉树中只有这三种类型的结点,可得结点总数:
      n = n 0 + n 1 + n 2 n=n_0+n_1+n_2 n=n0+n1+n2
    • 从二叉树的边数考虑,因为每个结点有且仪有一条边与具交结点相连,那么边数之和就可以表示为
      E = n 1 + 2 n 2 E=n_1+2n_2 E=n1+2n2
    • 度为1的结点有一条边,度为2的结点有两条边,度为0的结点没有,加在一起就是整棵二叉树的边数之和,可得
      E = n − 1 = n 1 + 2 n 2 n = n 1 + 2 n 2 + 1 E=n-1=n_1+2n_2 n=n_1+2n_2+1 E=n1=n1+2n2n=n1+2n2+1
    • 再结合第一个公式
      n 0 = n 2 + 1 n_0=n_2+1 n0=n2+1
  • 性质四:【记忆】

    • 完全二叉树除了最后一层有空缺外,其他层数都是饱满的,假设这模二叉树为满二叉树,那么根据我们前面得到的性质,假设层数为 k k k,那么结点数量为: n = 2 k − 1 n=2^k-1 n=2k1,根据完全二叉树的性质,最后一层可以满可以不满,那么一棵完全二叉树结点数 n n n满足:
      2 k − 1 − 1 < n < = 2 k − 1 2^{k-1}-1<n<=2^k-1 2k11<n<=2k1
    • 因为n肯定是一个整数,那么可以写为
      2 k − 1 < = n < = 2 k − 1 2^{k-1}<=n<=2^k-1 2k1<=n<=2k1
    • 现在我们只看左边的不等式,我们对不等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
      k − 1 < = l o g 2 n k-1<=log_2n k1<=log2n
    • 综上所述,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深度为
      k = ⌊ l o g 2 n ⌋ + 1 k=\lfloor log_2n \rfloor+1 k=log2n+1
  • 性质五:

    • 一颗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由性质四得到深度为k=log2+1现在对于任意一个结点i,结点的顺序为从上往
      下,从左往右:
    • 对于一个拥有左右孩子的结点来说,其左孩子为 2 i 2i 2i,右孩子为 2 i + 1 2i+1 2i+1
    • 如果 i = 1 i=1 i=1,那么此节点为二叉树的根节点,如果 i > 1 i>1 i>1,那么其父节点为 ⌊ i / 2 ⌋ \lfloor i/2 \rfloor i/2
    • 如果 2 i > n 2i>n 2i>n,则结点 i i i没有左孩子
    • 如果 2 i + 1 > n 2i+1>n 2i+1>n,则结点i没有右孩子

二 判断题

  1. 若二叉树用二叉链表作存贮结构,则在n个结点的二叉树链表中只有 n − 1 n-1 n1个非空指针域。( √ )
    • 解析: n n n个结点的二叉树,总共有 n − 1 n-1 n1条边,其对应的二叉链表的非空指针个数等于二叉树的边数 n − 1 n-1 n1,所以答案正确。
  2. 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的高度差等于1。 ( × )
    • 解析:
      • 二叉树节点的深度:指从根节点到该节点的最长简单路径边的条数。
      • 二叉树节点的高度:指从该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最长简单路径边的条数。
      • 这是个平衡二叉树的定义,而不是普通二叉树的要求
  3. 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是有序的。 ( √ )
    • 解析: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左右子树都有特殊含义【左子树表示其孩子,右子树表示其兄弟】,所以答案正确。
  4. 二叉树中每个结点有两棵非空子树或有两棵空子树。 ( × )
    • 解析:二叉树中允许存在结点有一颗非空子树【完全二叉树】
  5. 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关键字值大于其左非空子树(若存在的话)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值,且小于其右非空子树(若存在的话)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值。 ( × )
    • 解析:二叉排序树的特点
  6. 二叉树中所有结点个数是 2 k − 1 − 1 2^{k-1}-1 2k11,其中 k k k是树的深度。 ( × )
    • 解析:由二叉树的性质二可知,树的深度应为 k − 1 k-1 k1
  7. 二叉树中所有结点,如果不存在非空左子树,则不存在非空右子树。 ( × )
    • 解析:二叉树中的结点可以不存在左子树【孩子结点】,同时存在右子树【兄弟结点】
  8. 对于一棵非空二叉树,它的根结点作为第一层,则它的第i层上最多能有 2 i − 1 2^i-1 2i1个结点。( × )
    • 解析:由性质一可得,应为 2 i − 1 2^{i-1} 2i1
  9. 用二叉链表法(link-rlink)存储包含n个结点的二叉树,结点的2n个指针区域中有n+1个为空指针。( √ )
    • 解析:用二叉链表存储包含n个结点的二叉树,结点共有 2 n 2n 2n个链域。由于二叉树中,除根结点外,每一个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所以只有 n − 1 n-1 n1个结点的链域存放指向非空子女结点的指针,还有 n + 1 n+1 n+1个空指针。)即有后继链接的指针仅 n − 1 n-1 n1个。
  10. 具有12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有5个度为2的结点。( √ )
    • 解析:叶子数= ⌈ n / 2 ⌉ \lceil n/2 \rceil n/2=6[向上取整],再求 n 2 = n 0 − 1 = 5 n_2=n_0-1=5 n2=n01=5
  11. 一颗完全二叉树有1001个结点,其叶子节点的个数为500(×)
    • 解析:
      • 既然是完全二叉树,那么最下面这一排肯定是按顺序排的,并且上面各层应该是排满了的,那么我们先求出层数,根据性质四
        k = l o g 2 n + 1 = 9 + 1 = 10 k=log_2n+1=9+1=10 k=log2n+1=9+1=10
    • 所以此二叉树的层数为10,也就是说上面9层都是满满当当的,最后一层不满,那么根据性质二,我们求出前9层的结点数
      n = 2 k − 1 = 511 n=2^k-1=511 n=2k1=511
    • 那么剩下的结点就都是第十层的了,得到 第 十 层 所 有 叶 子 结 点 数 量 = 1001 − 511 = 490 第十层所有叶子结点数量=1001-511=490 =1001511=490,因为第十层并不满,剩下的叶子第九层也有,所以最后我们还需要求出第九层的叶子结点数量,先计算第九层的所有结点数量
      n = 2 i − 1 = 256 n=2^{i-1}=256 n=2i1=256
    • 接着我们需要去掉那些第九层度为一和度为二的结点,其实只需要让第十层都叶子结点除以2就行
      n = ( 490 + 1 ) / 2 = 245 n=(490+1)/2=245 n=490+1/2=245

注意在除的时候+1,因为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度为1的结点,此时也需要剔除,所以说+1变成偶数这样才可以正确得到结果。最后剔除这些结点,得到最终结果

n 0 = 256 − 245 + 490 = 501 n_0=256-245+490=501 n0=256245+490=501

  • 深入研究
    • 探索:
      • 设叶子节点个数为 n 0 n_0 n0,度为 1 1 1的节点个数为 n 1 n_1 n1,度为 2 2 2的节点个数为 n 2 n_2 n2侧有
        n 0 + n 1 + n 2 = n n_0+n_1+n_2=n n0+n1+n2=n
      • 对于二叉树有:
        n 0 = n 2 + 1 n_0=n_2+1 n0=n2+1
      • 可得
        n 0 = ( n + 1 − n 1 ) / 2 n_0=(n+1-n_1)/2 n0=(n+1n1)/2
      • 由完全二叉树的性质可知: n 1 = 0 或 1 n_1=0 或 1 n1=01
      • 总结:
        1. 当n1=0时(即度为1的节点为0个时,此时n为奇数)或者n为奇数时
          n 0 = ( n + 1 ) / 2 n_0= (n+1)/2 n0=(n+1)/2
        2. 当n1=1时(即度为1的节点为1个时,此时n为偶数)或者n为偶数
          n 0 = n / 2 n_0= n/2 n0=n/2
        3. 一个具有 n n n个节点的完全二叉树,其叶子节点的个数 n 0 n_0 n0为: ⌈ n / 2 ⌉ \lceil n/2 \rceil n/2 向上取整或者 ⌊ ( n + 1 ) / 2 ⌋ \lfloor (n+1)/2 \rfloor (n+1)/2向下取整
  1. 一颗1025个结点的二叉树的层数 k k k的层数范围为 11 − 1205 11-1205 111205( √ )
    • 解析:根据性质四可得最小深度为 ⌊ l o g 2 n ⌋ + 1 = 11 \lfloor log_2n \rfloor+1=11 log2n+1=11,最大的深度为1005【每层只一个结点】
  2. 由一棵树转化而来的二叉树,根节点无右子树。由森林转化而来的二叉树,根节点由有右子树。( √ )
    • 解析:一棵树根节点没有兄弟节点,森林中的每棵树的根节点互为兄弟节点。

三 填空题

  1. 由3个结点所构成的二叉树有***(5 )***种形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深入研究:

    • 如果是 N N N个结点的话,利用动态规划进行解答,分析如下:
    • 假设现在只有一个结点或者没有结点、那么只有一种, h ( 0 ) = h ( 1 ) = 1 h(0)=h(1)=1 h(0)=h(1)=1
    • 假设现在有两个结点,那么其中一个拿来做根结点,剩下这一个可以左边可以右边,要么左边零个结点右边一个结点,要么左边一个结点右边零个结点,所以说 h ( 2 ) = h ( 1 ) × h ( 0 ) + h ( 0 ) x h ( 1 ) = 2 h(2)=h(1)×h(0)+h(0)xh(1)=2 h(2)=h(1)×h(0)+h(0)xh(1)=2
    • 假设现在有三个结点,那么依然是其中一个拿来做根节点,剩下的两个结点情况就多了,要么两个都在左边,两个都在右边,或者一边一个,所以说 h ( 3 ) = h ( 2 ) x h ( 0 ) + h ( 1 ) x h ( 1 ) + h ( 1 ) × h ( 2 ) h(3)=h(2)xh(0)+h(1)xh(1)+h(1)×h(2) h(3)=h(2)xh(0)+h(1)xh(1)+h(1)×h(2)
    • 规律: N 每 + 1 N每+1 N+1,项数多一项,所以我们只需要按照规律把所有情况的结果相加
    int main() {
        int size;
        cout<<"请输入结点的总个数:";
        cin>>size;
        int dp[size+1];
        dp[0]=dp[1]=1;//没有节点或者只有一个结点直接得到1
        for(int i=2;i<=size;i++) {//从2开始进行叠加的计算
            dp[i]=0;//一开始
            //内层循环,计算所有的情况,如i=3,计算dp[0]*dp[2],dp[1]*dp[1],dp[2]*dp[0]
            for(int j=0;j<i;j++) {
                dp[i]+=dp[j]*dp[i-j-1];
            }
        }
        cout<<"二叉树的种类总数为:"<<dp[size]<<endl;
        return 0;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这个数列其实其卡特兰数,其通项公式为:
      C n = 1 n + 1 C 2 n n = 1 n + 1 × ( 2 n ) ! n ! × ( 2 n − n ) ! = ( 2 n ) ! n ! × ( n + 1 ) ! C_n=\frac{1}{n+1}C_{2n}^{n}=\frac{1}{n+1}\times\frac{(2n)!}{n!\times(2n-n)!}=\frac{(2n)!}{n!\times(n+1)!} Cn=n+11C2nn=n+11×n!×(2nn)!(2n)!=n!×(n+1)!(2n)!
    int factorial(int n) {
      int res=1;
      for(int i=2;i<=n;i++) res*=i;
      return res;
    	}
    int main() {
        int n;
        cout<<"请输入结点的总个数:";
        cin>>n;
        cout<<"二叉树的种类总数为:";
        cout<<factorial(2*n)/(factorial(n)* factorial(n+1));
        return 0;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一棵深度为6的满二叉树有 (31) 个分支结点和 (32) 个叶子。
  • 解析:
    • 满二叉树没有度为 1 1 1的结点,所以分支结点数就是度 2 2 2为结点数。
    • 满二叉树的最后一层的结点都是叶子节点,个数为 n 0 = 2 6 − 1 = 32 n_0=2^{6-1}=32 n0=261=32
    • 分支结点的个数为 n 1 + n 2 = 0 + n 2 = n 0 − 1 = 31 n_1+n_2=0+n_2=n_0-1=31 n1+n2=0+n2=n01=31
  1. 一棵具有 257 257 257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它的深度为 (9)

    • 解析: ⌊ l o g 2 ( n ) ⌋ + 1 = 8 + 1 = 9 \lfloor log_2(n) \rfloor+1=8+1=9 log2(n)+1=8+1=9
  2. 设一棵完全二叉树有700个结点,则共有 (350) 个叶子结点。

    • 解析: ⌈ n / 2 ⌉ = 350 \lceil n/2 \rceil=350 n/2350
  3. 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具有1000个结点,则此完全二叉树有 (500) 个叶子结点,有 (499) 个度为2的结点,有 (1) 个结点只有非空左子树,有 (0) 个结点只有非空右子树。

    • 解析:用叶子数 ⌈ n / 2 ⌉ = 500 \lceil n/2 \rceil=500 n/2500 n 2 = n 0 − 1 = 499 n_2=n_0-1=499 n2=n01=499。 另外,最后一结点为 2 i 2i 2i属于左叶子,右叶子是空的,所以有1个非空左子树。完全二叉树的特点决定不可能有左空右不空的情况,所以非空右子树数= 0 0 0.
  4. 【有坑】一棵含有n个结点的k叉树,可能达到的最大深度为 n ,最小深度为 2

    • 解析:
    • k = 1 k=1 k=1(单叉树)时应该最深,深度=n(层);
    • k = n − 1 k=n-1 k=n1(n-1叉树)时应该最浅,深度=2(层),但不包括n=0或1时的特例情况.
    • 类似的题目:
      • 深度为 h h h的满 m m m叉树的第 k k k层有多少个结点?
      • 类比于二叉树的性质一,可得 n = m k − 1 n=m^{k-1} n=mk1
  5. 二叉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根(N)、左子树(L)和右子树(R)。因而二叉树的遍历次序有六种。最常用的是三种:前序法(即按N L R次序),后序法(即按 L R N 次序)和中序法(也称对称序法,即按L N R次序)。这三种方法相互之间有关联。若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序列是BEFCGDH,中序序列是FEBGCHD,则它的后序序列必是 F E G H D C B

    • 解析:先由已知条件画图,再后序遍历得到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中序遍历的递归算法平均空间复杂度为 O ( n ) O(n) O(n)
    -解析:即递归最大嵌套层数,即栈的占用单元数。精确值应为树的深度 k + 1 k+1 k+1,包括叶子的空域也递归了一次。

  7. 用5个权值{3, 2, 4, 5, 1}构造的哈夫曼(Huffman)树的带权路径长度是 33 。

    • 解析:先构造哈夫曼树,得到各叶子的路径长度之后便可求出WPL=(4+5+3)×2+(1+2)×3=3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 选择题

  1. 不含任何结点的空树 ( C )
    (A)是一棵树; (B)是一棵二叉树;
    (C)是一棵树也是一棵二叉树; (D)既不是树也不是二叉树

  2. 二叉树是非线性数据结构,所以 ( C )
    (A)它不能用顺序存储结构存储; (B)它不能用链式存储结构存储;
    (C)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都能存储; (D)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都不能使用

  3. 具有n(n>0)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 C )
    (A) ⌈ l o g 2 ( n ) ⌉ \lceil log_2(n) \rceil log2(n)
    (B) ⌊ l o g 2 ( n ) ⌋ \lfloor log2(n) \rfloor log2(n)
    (C) ⌊ l o g 2 ( n ) ⌋ \lfloor log2(n) \rfloor log2(n)+1
    (D) ⌈ l o g 2 ( n ) + 1 ⌉ \lceil log_2(n)+1 \rceil log2(n)+1

  • 解析:由性质四即可解答
  1. 把一棵树转换为二叉树后,这棵二叉树的形态是 ( A )
    (A)唯一的 (B)有多种
    (C)有多种,但根结点都没有左孩子 (D)有多种,但根结点都没有右孩子

  2. 树是结点的有限集合,它A 根结点,记为T。其余的结点分成为m(m≥0)个 B 的集合T1,T2,…,Tm,每个集合又都是树,此时结点T称为Ti的父结点,Ti称为T的子结点(1≤i≤m)。一个结点的子结点个数为该结点的 C
    供选择的答案

  • A:
    • ①有0个或1个
    • ②有0个或多个
    • ③有且只有1个
    • ④有1个或1个以上
  • B:
    • ①互不相交
    • ② 允许相交
    • ③ 允许叶结点相交
    • ④ 允许树枝结点相交
  • C:
    • ①权
    • ② 维数
    • ③ 次数(或度)
    • ④ 序
  • 解析:ABC=1,1,3
  1. 二叉树 A 。在完全的二叉树中,若一个结点没有 B ,则它必定是叶结点。每棵树都能惟一地转换成与它对应的二叉树。由树转换成的二叉树里,一个结点N的左子女是N在原树里对应结点的 C ,而N的右子女是它在原树里对应结点的 D
  • A:
    • ①是特殊的树
    • ②不是树的特殊形式
    • ③是两棵树的总称
    • ④有是只有二个根结点的树形结构
  • B:
    • ①左子结点
    • ② 右子结点
    • ③ 左子结点或者没有右子结点
    • ④ 兄弟
  • C~D:
    • ①最左子结点
    • ② 最右子结点
    • ③ 最邻近的右兄弟
    • ④ 最邻近的左兄弟
    • ⑤ 最左的兄弟
    • ⑥ 最右的兄弟
  • 答案:ABCDE=2,1,1,3

四 分析求解题

  1. 给定二叉树的两种遍历序列,分别是:前序遍历序列:D,A,C,E,B,H,F,G,I; 中序遍历序列:D,C,B,E,H,A,G,I,F,试画出二叉树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给定如图所示二叉树T,请画出与其对应的中序线索二叉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解:要遵循中序遍历的轨迹来画出每个前驱和后继。
    • 中序遍历序列:55 40 25 60 28 08 33 54
  1. 试写出如图所示的二叉树分别按先序、中序、后序遍历时得到的结点序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前序DLR:A B D F J G K C E H I L M
  • 中序LDR: B F J D G K A C H E L I M
  • 后序LRD:J F K G D B H L M I E C A
  1. 把如图所示的树转化成二叉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解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画出和下列二叉树相应的森林。
    答:注意根右边的子树肯定是森林,而孩子结点的右子树均为兄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假设用于通信的电文仅由8个字母组成,字母在电文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0.07,0.19,0.02,0.06,0.32,0.03,0.21,0.10。试为这8个字母设计哈夫曼编码。使用0~7的二进制表示形式是另一种编码方案。对于上述实例,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 算法设计题

  1. 编写递归算法,计算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
    思路:输出叶子结点比较简单,用任何一种遍历递归算法,凡是左右指针均空者,则为叶子,将其打印出来。
    法一:核心部分为:
DLR(liuyu *root)     /*中序遍历   递归函数*/
{ if (root!=NULL)
 { if ((root->lchild==NULL)&&(root->rchild==NULL)){sum++; printf ("%d\n",root->data);}
  DLR (root->lchild);
  DLR (root->rchild); }
 Return (0);
}
法二:
int LeafCount_BiTree(Bitree T)//求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 
{ 
  If (!T) return 0; //空树没有叶子 
  else if (!T->lchild&&!T->rchild) return 1; //叶子结点 
  else return Leaf_Count(T->lchild)+Leaf_Count(T->rchild);//左子树的叶子数加 
上右子树的叶子数 
}//LeafCount_BiTree 
  1. 写出求二叉树深度的算法。
    设计思路:只查后继链表指针,若左或右孩子的左或右指针非空,则层次数加1;否则函数返回。
    但注意,递归时应当从叶子开始向上计数,否则不易确定层数。
int depth(liuyu*root)     /*统计层数*/
{
	int d,p;                   /*注意每一层的局部变量d,p都是各自独立的*/
	p=0;
	if(root==NULL)return(p);      /*找到叶子之后才开始统计*/
	else{ 
		d=depth(root->lchild);
		if(d>p) p=d;              /*向上回朔时,要挑出左右子树中的相对大的那个深度值*/
		d=depth(root->rchild);
		if(d>p)p=d;
	}
	p=p+1;
	return(p);
}

法二:

int Get_Sub_Depth(Bitree T,int x)//求二叉树中以值为x的结点为根的子树深度 
{ 
  if(T->data==x) 
  { 
    printf("%d\n",Get_Depth(T)); //找到了值为x的结点,求其深度 
    exit 1; 
  } 
  } 
  else 
  { 
    if(T->lchild) Get_Sub_Depth(T->lchild,x); 
    if(T->rchild) Get_Sub_Depth(T->rchild,x); //在左右子树中继续寻找 
  } 
}//Get_Sub_Depth 
int Get_Depth(Bitree T)//求子树深度的递归算法 
{ 
  if(!T) return 0; 
  else 
  { 
    m=Get_Depth(T->lchild); 
    n=Get_Depth(T->rchild); 
    return (m>n?m:n)+1; 
  } 
}//Get_Depth 
  1. 编写按层次顺序(同一层自左至右)遍历二叉树的算法。
    思路:既然要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则利用队列存放各子树结点的指针是个好办法。
    这是一个循环算法,用while语句不断循环,直到队空之后自然退出该函数。
    技巧之处:当根结点入队后,会自然使得左、右孩子结点入队,而左孩子出队时又会立即使得它的左右孩子结点入队,……以此产生了按层次输出的效果。
Level (liuyu*T)
/* liuyu *T,*p,*q[100];   假设max已知*/
{
	int f,r;
	f=0; r=0;             /*置空队*/
	r=(r+1)%max;
	q[r]=T;             /*根结点进队*/
	while(f!=r)        /*队列不空*/
	{
		f=(f+1%max);
		p=q[f];            /*出队*/
		printf("%d",p->data);         /*打印根结点*/
		if(p->lchild){r=(r+1)%max; q[r]=p->lchild;}     /*若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进队*/     
		if(p->rchild){r=(r+1)%max; q[r]=p->rchild;}     /*若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进队*/     
	}
	return(0);
}

法二:

void LayerOrder(Bitree T)//层序遍历二叉树 
{ 
  InitQueue(Q); //建立工作队列 

  EnQueue(Q,T); 
  while(!QueueEmpty(Q)) 
  { 
    DeQueue(Q,p); 
    visit(p); 
    if(p->lchild) EnQueue(Q,p->lchild); 
    if(p->rchild) EnQueue(Q,p->rchild); 
  } 
}//LayerOrder 
  1. 编写算法判别给定二叉树是否为完全二叉树。
int IsFull_Bitree (Bitree T)//判断二叉树是否完全二叉树,是则返回1,否则返回0 
{ 
  InitQueue(Q); 
  flag=0; 
  EnQueue(Q,T); //建立工作队列 
  while(!QueueEmpty(Q)) 
  { 
  { 
    DeQueue(Q,p); 
    if(!p) flag=1; 
    else if(flag) return 0; 
    else 
    { 
      EnQueue(Q,p->lchild); 
      EnQueue(Q,p->rchild); //不管孩子是否为空,都入队列 
    } 
  }//while 
  return 1; 
}//IsFull_Bitree 

分析:该问题可以通过层序遍历的方法来解决.与6.47相比,作了一个修改,不管当前结点 是否有左右孩子,都入队列.这样当树为完全二叉树时,遍历时得到是一个连续的不包含空 指针的序列.反之,则序列中会含有空指针.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