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人对需求分析的理解:

开始接触需求工作时,在对用户需求的沟通基础上,多依据于做软件开发的结构化思维方式来编写需求文档,这种方式易陷入实现细节的陷阱。如何在用户需求和软件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得做出的产品即是用户想要的又在技术可行和成本上性价比最高,甚至超出用户期望,给用户惊喜,开展需求工作时需认真考虑。业内谈得比较多的‘六何法(what、why、when、who、where、how)’,在需求分析工作中同样适用,可作为问题分析的基本习惯。下面谈些自己的理解,欢迎拍砖:

1、信息收集和初步分析:
 what:需求是什么,解决什么人的什么问题(用户群体、用户规模、业务场景、性能指标和组网)?
 why:背景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需求(高层领导思路、团队主动规划需求、竞品分析需求)?
 when:需求的市场时间(实验室验收、试运营和正式上线等各阶段时间)?
 who:需求的用户对象是谁(如:技术部),是否与其他用户对象(如:业务部、内容部、运维部)有关联?
 where:哪里做(现场开发还是团队本地开发)?
 how:怎么做?
  1.关注需求的输入
  2.关注需求的输出
  3.关注中间环节业务处理
  4.关注对历史需求的影响
  5.关注需求的价值延生(前瞻性)

2、结合现有产品的情况做进一步分析:
 原则:树叶—>树枝—>树干—>树枝—>树叶(树X思路借鉴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过程:首先,从树叶—>树枝—>树干,其次,从树干—>树枝—>树叶的过程。一方面不能漏掉提炼用户需求的这个过程,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也不能停在本质上,试想如果做到“树干”就结束,后端的执行人员可能还是不知道要做什么东西,所以要继续把树干再重新分解成树枝、树叶。
总结成一句就是:自底向上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抓心核心,自顶向下的将需求逐步分解以指导研发。

3、需求分析过程:
 1)从全业务流程的角度,搭建需求框架。
 2)对各个功能需求逐步细化。
 3)标注需求分析过程中的疑问,形成访谈清单。
 4)与用户沟通澄清,达成一致。
 5)根据澄清意见修订需求。
 6)根据修订后需求及全流程,重新梳理一遍。
 7)考虑和已有功能的兼容性及并行下的业务处理
 8)考虑不同用户(不同区域或区域内的不同对象)的使用习惯差异
 9)考虑需求的外延和扩展,为后续迭代准备。
 10)需求查漏补缺,形成闭关。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