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自我修养》学习笔记(七)————动态链接(2):地址无关码与延迟绑定

1.地址无关代码

1.1装载时重定位

         为了能够使共享对象在任意地址装载,我们首先想到的方法就是静态链接中的重定位。这个想法的基本思路就是,在链接时,对所有绝对地址的引用不作重定位,而把这一步推迟到装载时再完成。一旦模块装载地址确定,即目标地址确定,那么系统就对程序中所有的绝对地址引用进行重定位。
        我们前面在静态链接时提到过重定位,那时的重定位叫做链接时重定位(Link Time Relocation),而现在这种情况经常被称为装载时重定位(Load Time Relocation),在Windows中,这种装载时重定位又被叫做基址重置(Rebasing)
        但是装载时重定位的方法并不适合用来解决上面的共享对象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想象,动态链接模块被装载映射至虚拟空间后,指令部分是在多个进程之间共享的,由于装载时重定位的方法需要修改指令,所以没有办法做到同一份指令被多个进程共享,因为指令被重定位后对于每个进程来讲是不同的。当然,动态链接库中的可修改数据部分对于不同的进程来说有多个副本,所以它们可以采用装载时重定位的方法来解决。Linux和GCC支持这种装载时重定位的方法,我们前面在产生共享对象时,使用了两个GCC参数“-shared”和“-FPIC”,如果只使用“-shared”,那么输出的共享对象就是使用装载时重定位的方法

1.2.地址无关码

        装载时重定位是解决动态模块中有绝对地址引用的办法之一,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是指令部分无法在多个进程之间共享,这样就失去了动态链接节省内存的一大优势。我们还需要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解决共享对象指令中对绝对地址的重定位问题。其实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希望程序模块中共享的指令部分在装载时不需要因为装载地址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实现的基本想法就是把指令中那些需要被修改的部分分离出来,跟数据部分放在一起,这样指令部分就可以保持不变,而数据部分可以在每个进程中拥有一个副本。这种方案就是目前被称为地址无关代码(PIC, Position-independent Code)的技术。
        对于现代的机器来说,产生地址无关的代码并不麻烦。我们先来分析模块中各种类型的地址引用方式:这里把共享对象模块中的地址引用按照是否为跨模块分成两类:模块内部引用和模块外部引用;按照不同的引用方式又可以分为指令引用和数据访问,这样就得到了四种情况,如下图所示:

类型一 模块内部的函数调用、跳转等
        被调用的函数与调用者都处于同一个模块,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所以这种情况比较简单。对于现代的系统来讲,模块内部的跳转、函数调用都可以是相对地址调用,或者是基于寄存器的相对调用,所以对于这种指令是不需要重定位的。
类型二 模块内部的数据访问,比如模块中定义的全局变量、静态变量
        指令中不能直接包含数据的绝对地址,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相对寻址。我们知道,一个模块前面一般是若干个页的代码,后面紧跟着若干个页的数据,这些页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任何一条指令与它需要访问的模块内部数据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那么只需要相对于当前指令加上固定的偏移量就可以访问模块内部数据了。现代的体系结构中,数据的相对寻址往往没有相对于当前指令地址(PC)的寻址方式,所以ELF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来得到当前的PC值,然后再加上一个偏移量就可以达到访问相应变量的目的了。得到PC值的方法很多。
类型三 模块外部的数据访问,比如其它模块中定义的全局变量
        模块间的数据访问目标地址要等到装载时才决定,比如上面例子中的变量b,它被定义在其它模块中,并且该地址在装载时才能确定。要使得代码地址无关,基本的思想就是把跟地址相关的部分放到数据段里面,很明显,这些其它模块的全局变量的地址是跟模块装载地址有关的。ELF的做法是在数据段里面建立一个指向这些变量的指针数组,也被称为全局偏移表(Global Offset Table, GOT),当代码需要引用该全局变量时,可以通过GOT中相对应的项间接引用。当指令中需要访问变量b时,程序会先找到GOT,然后根据GOT中变量所对应的项找到变量的目标地址。每个变量都对应一个4个字节的地址,链接器在装载模块的时候会查找每个变量所在的地址,然后填充GOT中的各个项,以确保每个指针所指向的地址正确。由于GOT本身是放在数据段的,所以它可以在模块装载时被修改,并且每个进程都可以有独立的副本,相互不受影响。
         GOT如何做到指令的地址无关性?从第二种类型的数据访问我们了解到,模块在编译时可以确定模块内部变量相对于当前指令的偏移,那么我们也可以在编译时确定GOT相对于当前指令的偏移。确定GOT的位置跟上面的访问变量a的方法基本一样,通过得到PC值然后加上一个偏移量,就可以得到GOT的位置。然后我们根据变量地址在GOT中的偏移就可以得到变量的地址,当然GOT中每个地址对应于哪个变量是由编译器决定的。
类型四 模块外部的函数调用、跳转等
也可以采用上面类型三的方法来解决,与上面的类型有所不同的是,GOT中相应的项保存的是目标函数的地址,当模块需要调用目标函数时,可以通过GOT中的项进行间接跳转。

1.3.-fpic和-fPIC

        使用GCC产生地址无关代码很简单,我们只需要使用“-fPIC”参数接口。实际上GCC还提供了另外一个类似的参数叫做“-fpic”,即”PIC”3个字母小写,这两个参数从功能上来讲完全一样,都是指示GCC产生地址无关代码。唯一的区别是,“-fPIC”产生的代码要大,而“-fpic”产生的代码相对较小,而且较快。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使用“-fpic”而要使用“-fPIC”呢?原因是,由于地址无关代码都是跟硬件平台相关的,不同的平台有着不同的实现,“-fpic”在某些平台上会有一些限制,比如全局符号的数量或者代码的长度等,而“-fpic”则没有这样的限制。所以为了方便起见,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使用“-fPIC”参数来产生地址无关代码。
$ readelf -d Lib.so | grep TEXTREL
        上面的命令可以用来区分一个DSO是否为PIC。如果上面的命令有任何输出,那么Lib.so就不是PIC的,否则就是PIC的。PIC的DSO是不会包含任何代码段重定位表的,TEXTREL表示代码段重定位表地址。

1.4.PIC与PIE

        地址无关代码技术除了可以用在共享对象上面,它也可以用于可执行文件,一个以地址无关方式编译的可执行文件被称作地址无关可执行文件(PIE, Position-Independent Executable)。与GCC的“-fPIC”与”“-fpic”参数类似,产生PIE的参数为“-fPIE”或“-fpie”。

1.5.共享模块的全局变量问题

        ELF共享库在编译时,默认都把定义在模块内部的全局变量当作定义在其它模块的全局变量,也就是说当作前面的类型三,通过GOT来实现变量的访问。当共享模块被装载时,如果某个全局变量在可执行文件中拥有副本,那么动态链接器就会把GOT中的相应地址指向该副本,这样该变量在运行时实际上最终就只有一个实例。如果变量在共享模块中被初始化,那么动态链接器还需要将该初始化值复制到程序主模块中的变量副本;如果该全局变量在程序主模块中没有副本,那么GOT中的相应地址就指向模块内部的该变量副本。

1.6. 数据段地址无关性

         对于数据段来说,它在每个进程都有一份独立的副本,所以并不担心被进程改变。从这点来看,我们可以选择装载时重定位的方法来解决数据段中绝对地址引用问题。对于共享对象来说,如果数据段中有绝对地址引用,那么编译器和链接器就会产生一个重定位表,这个重定位表里面包含了“R_386_RELATIVE”类型的重定位入口,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当动态链接器装载共享对象时,如果发现该共享对象有这样的重定位入口,那么动态链接器就会对该共享对象进行重定位。实际上,我们甚至可以让代码段也使用这种装载时重定位的方法,而不使用地址无关代码。但是,如果代码不是地址无关的,它就不能被多个进程之间共享,于是也就失去了节省内存的优点。但是装载时重定位的共享对象的运行速度要比使用地址无关代码的共享对象快,因为它省去了地址无关代码中每次访问全局数据和函数时需要做一次计算当前地址以及间接地址寻址的过程。
对于可执行文件来说,默认情况下,如果可执行文件是动态链接的,那么GCC会使用PIC的方法来产生可执行文件的代码段部分,以便于不同的进程能够共享代码段,节省内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动态链接的可执行文件中存在”.got”这样的段。

2.延迟绑定(PLT)

        动态链接的确有很多优势,比静态链接要灵活得多,但它是以牺牲一部分性能为代价的。据统计ELF程序在静态链接下要比动态库稍微快点,当然这取决于程序本身的特性及运行环境等。我们知道动态链接比静态链接慢的主要原因是动态链接下对于全局和静态的数据访问都要进行复杂的GOT定位,然后间接寻址;对于模块间的调用也要先定位GOT,然后再进行间接跳转,如此一来,程序的运行速度必定会减慢。另外一个减慢运行速度的原因是动态链接的链接工作在运行时完成,即程序开始执行时,动态链接器都需要进行一次链接工作,动态链接器会寻找并装载所需要的共享对象,然后进行符号查找地址重定位等工作,这些工作势必减慢程序的启动速度。这是影响动态链接性能的两个主要问题。
        延迟绑定实现:在动态链接下,程序模块之间包含了大量的函数引用(全局变量往往比较少,因为大量的全局变量会导致模块之间耦合度变大),所以在程序开始执行前,动态链接会耗费不少时间用于解决模块之间的函数引用的符号查找以及重定位。不过可以想象,在一个程序运行过程中,可能很多函数在程序执行完时都不会被用到,比如一些错误处理函数或者是一些用户很少用到的功能模块等,如果一开始就把所有函数都链接好实际上是一种浪费。所以ELF采用了一种延迟绑定(Lazy Bingding)的做法,基本的思想就是当函数第一次被用到时才进行绑定(符号查找、重定位等),如果没有用到则不进行绑定。所以程序开始执行时,模块间的函数调用都没有进行绑定,而是需要用到时才由动态链接器来负责绑定。这样的做法可以大大加快程序的启动速度,特别有利于一些有大量函数引用和大量模块的程序。ELF使用PLT(Procedure Linkage Table)的方法来实现延迟绑定,这种方法使用了一些很精巧的指令序列来完成。当我们调用某个外部模块的函数时,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应该是通过GOT中相应的项进行间接跳转。PLT为了实现延迟绑定,在这个过程中间又增加了一层间接跳转。调用函数并不直接通过GOT跳转,而是通过一个叫做PLT项的结构来进行跳转。每个外部函数在PLT中都有一个相应的项。
         ELF将GOT拆分成了两个表叫做”.got”和”.got.plt”。其中”.got”用来保存全局变量引用的地址,”.got.plt”用来保存函数引用的地址,也就是说,所有对于外部函数的引用全部被分离出来放到了”.got.plt”中。另外”.got.plt”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是它的前三项是有特殊意义的,分别含义如下:第一项保存的是”.dynamic”段的地址,这个段描述了本模块动态链接相关的信息;第二项保存的是本模块的ID;第三项保存的是_dl_runtime_resolve()的地址。其中第二项和第三项由动态链接器在装载共享模块的时候负责将它们初始化。”.got.plt”的其余项分别对应每个外部函数的引用。PLT在ELF文件中以独立的段存放,段名通常叫做”.plt”,因为它本身是一些地址无关的代码,所以可以跟代码段等一起合并成同一个可读可执行的”Segment”被装载入内存。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