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存分配原理---malloc、brk、mmap

一、Linux 虚拟地址空间分布

Linux的虚拟内存管理关键概念:
Linux 虚拟地址空间如何分布?malloc和free是如何分配和释放内存?如何查看堆内内存的碎片情况?既然堆内内存brk和sbrk不能直接释放,为什么不全部使用 mmap 来分配,munmap直接释放呢 ?
1、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虚拟地址空间,进程访问的虚拟地址并不是真正的物理地址;
2、虚拟地址可通过每个进程上的页表(在每个进程的内核虚拟地址空间)与物理地址进行映射,获得真正物理地址;
3、如果虚拟地址对应物理地址不在物理内存中,则产生缺页中断,真正分配物理地址,同时更新进程的页表;如果此时物理内存已耗尽,则根据内存替换算法淘汰部分页面至物理磁盘中。

Linux 使用虚拟地址空间,大大增加了进程的寻址空间,由低地址到高地址分别为:
1、只读段:该部分空间只能读,不可写;(包括:代码段、rodata 段(C常量字符串和#define定义的常量) )
2、数据段:保存全局变量、静态变量的空间;
3、堆 :就是平时所说的动态内存, malloc/new 大部分都来源于此。其中堆顶的位置可通过函数 brk 和 sbrk 进行动态调整。
4、文件映射区域:如动态库、共享内存等映射物理空间的内存,一般是 mmap 函数所分配的虚拟地址空间。
5、栈:用于维护函数调用的上下文空间,一般为 8M ,可通过 ulimit –s 查看。
6、内核虚拟空间:用户代码不可见的内存区域,由内核管理(页表就存放在内核虚拟空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 位系统有4G 的地址空间::
其中 0x08048000-0xbfffffff 是用户空间,0xc0000000-0xffffffff 是内核空间,包括内核代码和数据、与进程相关的数据结构(如页表、内核栈)等。另外,%esp 执行栈顶,往低地址方向变化;brk/sbrk 函数控制堆顶_edata往高地址方向变化。
64位系统结果怎样呢? 64 位系统是否拥有 2^64 的地址空间吗?
事实上, 64 位系统的虚拟地址空间划分发生了改变:
1、地址空间大小不是2^32
也不是2^64,
而一般是2^48。

因为并不需要 2^64 这么大的寻址空间,过大空间只会导致资源的浪费。64位Linux一般使用48位来表示虚拟地址空间,40位表示物理地址

[root@localhost test]# cat  /proc/cpuinfo
processor       : 0
vendor_id       : GenuineIntel
cpu family      : 6
model           : 30
model name      : Intel(R) Xeon(R) CPU           C5528  @ 2.13GHz
stepping        : 4
cpu MHz         : 2133.290
cache size      : 8192 KB
physical id     : 0
siblings        : 8
core id         : 0
cpu cores       : 4
apicid          : 0
initial apicid  : 0
fpu             : yes
fpu_exception   : yes
cpuid level     : 11
wp              : yes
flags           : fpu vme de pse tsc msr pae mce cx8 apic mtrr pge mca cmov pat pse36 clflush dts acpi mmx fxsr sse sse2 ss ht tm pbe syscall nx rdtscp lm constant_tsc arch_perfmon pebs bts rep_good xtopology nonstop_tsc aperfmperf pni dtes64 monitor ds_cpl vmx est tm2 ssse3 cx16 xtpr pdcm dca sse4_1 sse4_2 popcnt lahf_lm dts tpr_shadow vnmi flexpriority ept vpid
bogomips        : 4266.58
clflush size    : 64
cache_alignment : 64
address sizes   : 40 bits physical, 48 bits virtual
power management:

2、其中,0x0000000000000000~0x00007fffffffffff 表示用户空间, 0xFFFF800000000000~ 0xFFFFFFFFFFFFFFFF 表示内核空间,共提供 256TB(2^48) 的寻址空间。
这两个区间的特点是,第 47 位与 48~63 位相同,若这些位为 0 表示用户空间,否则表示内核空间。
3、用户空间由低地址到高地址仍然是只读段、数据段、堆、文件映射区域和栈;

二、malloc和free分配释放内存机制

如何查看进程发生缺页中断的次数?
ps -o majflt,minflt -C program查看:

[root@localhost test]# ps -o majflt,minflt -C program
MAJFLT MINFLT

majflt代表major fault,中文名叫大错误,minflt代表minor fault,中文名叫小错误。
这两个数值表示一个进程自启动以来所发生的缺页中断的次数。
可以用命令ps -o majflt minflt -C program来查看进程的majflt, minflt的值,这两个值都是累加值,从进程启动开始累加。在对高性能要求的程序做压力测试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关注一下这两个值。
如果一个进程使用了mmap将很大的数据文件映射到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我们需要重点关注majflt的值,因为相比minflt,majflt对于性能的损害是致命的,随机读一次磁盘的耗时数量级在几个毫秒,而minflt只有在大量的时候才会对性能产生影响。
发成缺页中断后,执行了那些操作?
当一个进程发生缺页中断的时候,进程会陷入内核态,执行以下操作:
1、检查要访问的虚拟地址是否合法
2、查找/分配一个物理页
3、填充物理页内容(读取磁盘,或者直接置0,或者啥也不干)
4、建立映射关系(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
5、重新执行发生缺页中断的那条指令

关于第1步,如果虚拟地址不合法,内核直接抛出11号信号量(segment fault),进程收到后11号信号量后会异常退出
关于第2步,没有足够的物理内存页能,根据OMM默认的策略此时会杀掉系统中其他的进程以获得物理页,分配给本进程。
关于第3步,如果读取磁盘,那么这次缺页中断就是 majflt,否则就是 minflt,但是通常高性能的环境中会将swap分区关闭,因为磁盘读写实在是太慢了。
关于第5步,缺页中断是在执行一条指令时产生的中断,并立即转去处理;一般的中断则是在一条指令执行完后,发现有中断请求时才去响应处理。因此,缺页中断处理完成后,仍然返回到原指令去重新执行,因为那条指令并未执行。而一般中断则是返回到下一条执行去执行,因为这条指令已经执行完毕了。

内存分配的原理

从操作系统角度来看,进程分配内存有两种方式,分别由两个系统调用完成:brk和mmap(不考虑共享内存)。
1、brk是将数据段(.data)的最高地址指针 _edata 往高地址推;
2、mmap是在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堆和栈中间,称为文件映射区域的地方)找一块空闲的虚拟内存。
这两种方式分配的都是虚拟内存,没有分配物理内存。在第一次访问已分配的虚拟地址空间的时候,发生缺页中断,操作系统负责分配物理内存,然后建立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标准C库中,提供了malloc/free函数分配释放内存,这两个函数底层是由brk,mmap,munmap这些系统调用实现的。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内存分配的原理:
情况一、malloc小于128k的内存,使用brk分配内存,将_edata往高地址推(只分配虚拟空间,不对应物理内存(因此没有初始化),第一次读/写数据时,引起内核缺页中断,内核才分配对应的物理内存,然后虚拟地址空间建立映射关系),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进程启动的时候,其(虚拟)内存空间的初始布局如图1所示。
其中,mmap内存映射文件是在堆和栈的中间(例如libc-2.2.93.so,其它数据文件等),为了简单起见,省略了内存映射文件。
_edata指针(glibc里面定义)指向数据段的最高地址。

2、进程调用A=malloc(30K)以后,内存空间如图2:
malloc函数会调用brk系统调用,将_edata指针往高地址推30K,就完成虚拟内存分配。
你可能会问:只要把_edata+30K就完成内存分配了?
事实是这样的,_edata+30K只是完成虚拟地址的分配,A这块内存现在还是没有物理页与之对应的,等到进程第一次读写A这块内存的时候,发生缺页中断,这个时候,内核才分配A这块内存对应的物理页。也就是说,如果用malloc分配了A这块内容,然后从来不访问它,那么,A对应的物理页是不会被分配的。

3、进程调用B=malloc(40K)以后,内存空间如图3。
情况二、malloc大于128k的内存,使用mmap分配内存,在堆和栈之间找一块空闲内存分配(对应独立内存,而且初始化为0),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进程调用C=malloc(200K)以后,内存空间如图4:
默认情况下,malloc函数分配内存,如果请求内存大于128K(可由M_MMAP_THRESHOLD选项调节),那就不是去推_edata指针了,而是利用mmap系统调用,从堆和栈的中间分配一块虚拟内存。
这样子做主要是因为::
brk分配的内存需要等到高地址内存释放以后才能释放(例如,在B释放之前,A是不可能释放的,这就是内存碎片产生的原因,什么时候紧缩看下面),而mmap分配的内存可以单独释放。
当然,还有其它的好处,也有坏处,再具体下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glibc里面malloc的代码了。
5、进程调用D=malloc(100K)以后,内存空间如图5;
6、进程调用free©以后,C对应的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一起释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进程调用free(B)以后,如图7所示:
B对应的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都没有释放,因为只有一个_edata指针,如果往回推,那么D这块内存怎么办呢?
当然,B这块内存,是可以重用的,如果这个时候再来一个40K的请求,那么malloc很可能就把B这块内存返回回去了。
8、进程调用free(D)以后,如图8所示:
B和D连接起来,变成一块140K的空闲内存。
9、默认情况下:
当最高地址空间的空闲内存超过128K(可由M_TRIM_THRESHOLD选项调节)时,执行内存紧缩操作(trim)。在上一个步骤free的时候,发现最高地址空闲内存超过128K,于是内存紧缩,变成图9所示。

三、查看堆内内存的碎片情况

glibc 提供了以下结构和接口来查看堆内内存和 mmap 的使用情况。

struct mallinfo {
  int arena;            /* non-mmapped space allocated from system */
  int ordblks;         /* number of free chunks */
  int smblks;          /* number of fastbin blocks */
  int hblks;             /* number of mmapped regions */
  int hblkhd;           /* space in mmapped regions */
  int usmblks;        /* maximum total allocated space */
  int fsmblks;         /* space available in freed fastbin blocks */
  int uordblks;        /* total allocated space */
  int fordblks;         /* total free space */
  int keepcost;       /* top-most, releasable (via malloc_trim) space */
};

/返回heap(main_arena)的内存使用情况,以 mallinfo 结构返回 /
struct mallinfo mallinfo();
/
将heap和mmap的使用情况输出到stderr
/
void malloc_stats();可通过以下例子来验证mallinfo和malloc_stats输出结果。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mman.h>
#include <malloc.h>
 
size_t  heap_malloc_total, heap_free_total,mmap_total, mmap_count;
 
void print_info()
{
    struct mallinfo mi = mallinfo();
    printf("count by itself:\n");
    printf("\theap_malloc_total=%lu heap_free_total=%lu heap_in_use=%lu\n\tmmap_total=%lu mmap_count=%lu\n",
              heap_malloc_total*1024, heap_free_total*1024, (heap_malloc_total - heap_free_total)*1024,
              mmap_total*1024, mmap_count);
    printf("count by mallinfo:\n");
    printf("\theap_malloc_total=%lu heap_free_total=%lu heap_in_use=%lu\n\tmmap_total=%lu mmap_count=%lu\n",
             mi.arena, mi.fordblks, mi.uordblks,
             mi.hblkhd, mi.hblks);
    printf("from malloc_stats:\n");
    malloc_stats();
}
 
#define ARRAY_SIZE 200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ptr_arr[ARRAY_SIZE];
    int i; 

    for( i = 0; i < ARRAY_SIZE; i++)
    {
        ptr_arr[i] = (char*)malloc(i * 1024); 
        if ( i < 128)                                      //glibc默认128k以上使用mmap
        {
            heap_malloc_total += i;
        }
        else
        {
            mmap_total += i;
            mmap_count++;
        }
    } 
    print_info();
    

    for( i = 0; i < ARRAY_SIZE; i++)
    {
        if ( i % 2 == 0)
            continue;
        free(ptr_arr[i]);
 
        if ( i < 128)
        {
             heap_free_total += i;
        }
        else
        {
             mmap_total -= i;
             mmap_count--;
        }
    }

    printf("\nafter free\n");
    print_info();
    for( i = 0; i < ARRAY_SIZE; i++)
    {
        if ( i % 2 != 0)
            continue;
        free(ptr_arr[i]);
    }
 
    return 1;
}

运行结果:

[root@localhost test]# gcc -o heap heap.c
[root@localhost test]# ./heap
count by itself:
        heap_malloc_total=8323072 heap_free_total=0 heap_in_use=8323072
        mmap_total=12054528 mmap_count=72
count by mallinfo:
        heap_malloc_total=8327168 heap_free_total=2032 heap_in_use=8325136
        mmap_total=12238848 mmap_count=72
from malloc_stats:
Arena 0:
system bytes     =    8327168
in use bytes     =    8325136
Total (incl. mmap):
system bytes     =   20566016
in use bytes     =   20563984
max mmap regions =         72
max mmap bytes   =   12238848

after free
count by itself:
        heap_malloc_total=8323072 heap_free_total=4194304 heap_in_use=4128768
        mmap_total=6008832 mmap_count=36
count by mallinfo:
        heap_malloc_total=8327168 heap_free_total=4197360 heap_in_use=4129808
        mmap_total=6119424 mmap_count=36
from malloc_stats:
Arena 0:
system bytes     =    8327168
in use bytes     =    4129808
Total (incl. mmap):
system bytes     =   14446592
in use bytes     =   10249232
max mmap regions =         72
max mmap bytes   =   12238848

由上可知,程序统计和mallinfo 得到的信息基本吻合。

四、堆内内存brk和sbrk不能直接释放,为什么不全部使用 mmap 来分配,munmap直接释放呢

既然堆内碎片不能直接释放,导致疑似“内存泄露”问题,为什么 malloc 不全部使用 mmap 来实现呢(mmap分配的内存可以会通过 munmap 进行 free ,实现真正释放)?而是仅仅对于大于 128k 的大块内存才使用 mmap ?

其实,进程向 OS 申请和释放地址空间的接口 sbrk/mmap/munmap 都是系统调用,频繁调用系统调用都比较消耗系统资源的。并且, mmap 申请的内存被 munmap 后,重新申请会产生更多的缺页中断。例如使用 mmap 分配 1M 空间,第一次调用产生了大量缺页中断 (1M/4K 次 ) ,当munmap 后再次分配 1M 空间,会再次产生大量缺页中断。缺页中断是内核行为,会导致内核态CPU消耗较大。另外,如果使用 mmap 分配小内存,会导致地址空间的分片更多,内核的管理负担更大。
同时堆是一个连续空间,并且堆内碎片由于没有归还 OS ,如果可重用碎片,再次访问该内存很可能不需产生任何系统调用和缺页中断,这将大大降低 CPU 的消耗。 因此, glibc 的 malloc 实现中,充分考虑了 sbrk 和 mmap 行为上的差异及优缺点,默认分配大块内存 (128k) 才使用 mmap 获得地址空间,也可通过 mallopt(M_MMAP_THRESHOLD, ) 来修改这个临界值。

五、如何查看进程的缺页中断信息?

可通过以下命令查看缺页中断信息
ps -o majflt,minflt -C <program_name>
ps -o majflt,minflt -p
其中:: majflt 代表 major fault ,指大错误;
minflt 代表 minor fault ,指小错误。
这两个数值表示一个进程自启动以来所发生的缺页中断的次数。
其中 majflt 与 minflt 的不同是::
majflt 表示需要读写磁盘,可能是内存对应页面在磁盘中需要load 到物理内存中,也可能是此时物理内存不足,需要淘汰部分物理页面至磁盘中。

  • 1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