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对于成员函数用const关键字修饰的解释

本文探讨了C++中const关键字的作用,从语言设计者和开发者两个角度分析。const用于保证变量或对象的不变性,防止编译时和运行时的意外修改。当尝试修改const对象的成员变量时,编译器会报错。然而,如果成员函数内部修改了const对象的状态,编译器无法检测到,因此需要在函数签名中使用const来告知调用者函数不会修改对象状态,以增强代码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本文参考了侯捷老师的视频侯捷——《谈谈const》

一、从语言设计者角度

先定义一个const int

const int x = 0;

这时假如要去修改x的值

x=2;//编译报错

则编译器会报错,因为修改了const类型的值,这完全符合我们在定义x时向其前添加了const修饰符的目的。
再来看,假设有一个类MyString

class MyString
{
public:
	MyString(){data="";}
	string data;
	void func();
};
int main()
{
	const MyString str;
	str.data="hello";//编译器报错
}

如果尝试修改const修饰的Mystring的成员变量,编译器依然会报错,但是假如MyString类的设计者在函数func()中不小心修改了data的值:

//MyString.cpp
#include<MyString.h>
void MyString::func()
{
    data = "modified";
}

然后再main.cpp中调用

int main()
{
	const MyString str;
	str.func();
}

这时候一定会出问题,因为MyString类的func函数是分文件编写的,因此在main.cpp中引入MyString头文件以后,调用func只能检查其签名而无法找到其定义,因此在编译main.cpp时不确定就产生了:我定义了一个const类的MyString对象,目的就是保证其所有成员变量不被修改,但是他的成员函数我是否可以信任呢?这里的可否信任和编译时所能索引到的最远层次有关,在这个例子中编译器最远可以跟踪了其头文件声明中的函数签名中,因此解决方案也就明晰了:设立一条规则,使得类的设计者需要在签名处就提供其函数是否修改成员变量的信息,也就是函数后的修饰符const:

class MyString
{
public:
	MyString(){data="";}
	string data;
	void func()const;
};

这里的const会让其调用者放心,该函数一定不会修改成员变量,而且可以同时在编译类库的时候对其进行限制,让编译器为MyString类的设计者把关,如果其中有修改成员变量的句子的话就不予通过

二、从开发者角度

从开发人员的角度来说问题就简单多了,可以按照下面的流程进行设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