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r.K 编辑| Emma
来源| 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老读者知道,K哥在假期里会给大家推荐一些好看的人物传记。乔治·马丁说过:“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我也经常跟读者说:“人生迷惘的时候,多读读人物传记。” 也许你能够从别人的故事当中,获得一点力量,给你未知的人生旅途带来一丝温暖。
K哥之前推荐过《我的父亲邓小平》、《拿破仑传》、《曾国藩传》等建立伟业的人物。这次推荐的这本书有些不一样,它讲述的是一位音乐天才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这本书叫做《遇见莫扎特:从神童到大师的音乐人生》。
在人类的整个文明进程当中,莫扎特无疑是音乐领域最为闪耀的星辰之一。
他的音乐是伟大的,关于他的作品有着许多传说,有人说他的《K.448》能让人提升记忆力、使人变聪明,还曾经唤醒过植物人,真假无从考证。你自己感受一下吧,就是这首: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我死了,就听不到莫扎特了。” 连这位取得了杰出成就的科学家,都视莫扎特的音乐为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觉得听不到他的音乐是一种遗憾。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位音乐神童、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莫扎特。
01
神童降生
1756年,莫扎特出生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他从小就展露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被誉为音乐神童,他三岁就能够凭感觉在钢琴上弹出和弦。莫扎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父亲--利奥波德 的悉心栽培。
利奥波德本身也是一位音乐家,他是当地大主教的乐师。当他发现了小莫扎特具有超出常人的音乐天赋之后,就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培养儿子。实际上,莫扎特一家人都非常有音乐天赋,他的姐姐也是一位音乐天才,她后来的音乐事业也取得不小的成就。
莫扎特4岁开始接受正轨的音乐教育,5岁开始作曲,6岁跟随父亲和姐姐开始了欧洲巡演,7岁写了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8岁以后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曲风格,他是一位毋庸置疑的音乐神童。
想想当代的“鸡娃”父母们,逼迫自己的孩子学音乐,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只为了圆自己年轻时的梦,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成功是99%的努力,加上1%的天分,这话没错。但是很多事情,少了这1%的天分,哪怕你再付出999%的努力也是徒劳的,很难达到顶尖水平。比如说音乐、绘画、体育、编程等等。
02
一部行走的作曲机器
莫扎特的一生,给世界留下了600多部音乐作品,不仅数量惊人,这些作品的音乐成就也达到了一个巅峰。
钢琴家李斯特曾这样评说,莫扎特写下的音符比一个训练有素的抄谱员一辈子抄写的还要多,足见其作品数量之巨大。
许多人觉得,莫扎特在创作这些伟大作品的时候,一定是衣着整齐、端坐在书桌前完成的。事实上,这些作品大多数是在他巡演的途中、家庭聚会,甚至是跟情人约会的时候写完的。
这些音乐就好像是流淌在他的血液里、印刻在他的头脑中,只是等待他拿起笔将它们写下来而已,似乎从来没有灵感枯竭的时候。
莫扎特用过的钢琴@图自网络
03
自古才子多风流
自古才子多风流,莫扎特也不例外。成年以后,莫扎特写了许多作品给女钢琴家、女歌唱家们,他跟女艺术家的交往非常密切,她们也被莫扎特的才华和翩翩风度所折服。
莫扎特放浪不羁的生活,常常遭到父亲利奥波德的训斥,虽然父亲已经回到了家乡萨尔茨堡,没有陪在儿子身旁,但是仍然非常关注儿子的音乐事业和生活,父子之间有感情也非常好,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莫扎特似乎对父亲无话不说,在他写给父亲的信中,曾经写道:“亲爱的父亲,如果说每交往过一个女子就要娶她为妻的话,那么现在我至少有200多位妻子了。”
大师不仅音乐作品高产,交女朋友的速度也是远超常人的。
莫扎特虽然风流倜傥,但是到了25岁的时候,也就是当时世俗认为晚婚的年龄,他决定娶妻生子安定下来。
这个时候,他想起了曾经交往过的韦伯家的大女儿----阿洛伊西亚,她人美声甜,是非常理想的结婚人选,莫扎特也曾经深深地为她着迷。但此时的她正在欧洲巡演,她已经成为一位颇具名气的艺术家,当初跟莫扎特在一起,只不过是想借用莫扎特的名气上位而已。所以,她对莫扎特很冷漠。
失望的同时,莫扎特惊喜地发现了韦伯家那位刚满18岁的四女儿,康斯坦茨。三年不见,她已经出落成为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而且她也热爱音乐,能弹会唱,他们也趣味相投,迅速坠入爱河。
莫扎特心想,这不正是上天安排的缘分吗?就她了!
看起来,莫扎特对韦伯家姐妹真的是情有独钟,从大女儿爱到四女儿,有点没法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了,不会尴尬吗?
虽然,莫扎特的父亲觉得,以莫扎特的才华和名气,应该取一位公主,进入皇室。但是,看着儿子爱得死去活来,即便他对康斯坦茨不满意,也就不好再干涉了。
莫扎特一家(穿红衣服的是莫扎特)
@图自网络
04
顶流也靠疯狂搬砖为生
结婚之后,康斯坦茨就放弃了自己的音乐事业,选择做了全职家庭主妇。之所以选择做家庭主妇,其中一个原因是她的体质比较弱,常常需要看医生,还要去温泉疗养。
因此,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莫扎特肩膀上。于是莫扎特开启了疯狂创作、巡演模式,这样他才能够挣到足够多的钱来维持生活。
许多读者可能不理解,按照现在的歌星、影星的收入来算的话,莫扎特作为那个时代的顶流,怎么也应该个富豪了,为什么还要为了生计奔波?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那个时代,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用现在的话来说,主要靠贵族们的打赏为生。艺术家的收入来源主要有3个途径:给贵族作曲、给皇室演出、教学生。
根本不像现在的歌星,可以卖唱片、开演唱会,还有养成系的粉丝养着你。而且就算卖曲子挣钱,在那个时代卖曲子都是一次性的,就是说卖给了某个贵族,就只能收到一笔钱,以后就没有了,不像现在可以收版税。
所以艺术家就要不断的创作,这就是为什么那个时代的艺术家那么高产的原因。比较心疼那个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他们的才华被过分压榨了。还是我们这个时代好啊,就连写公众号都可以恰饭,不要脸接广告的话,挣钱挣到手软没问题。
因此,即便像莫扎特那样高产的艺术家,靠作曲、巡演挣钱,也只是能够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而已,根本不能跟上流社会的贵族比。
再加上莫扎特,在生活上挥霍无度,缺乏理财意识,手头非常紧。常常需要靠借钱度日。后来世人在整理他的信件的时候,发现了许多借钱的信件。其中跟一位挚友的19封信里,有20封是借钱的,还有一封是生前没来得及寄出去的。
05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
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莫扎特,租住在繁华市区的一栋宽敞住宅,家里面有桌球室,还有一个可供10位艺术家同时演奏的大厅,看得出来租金不便宜。
所以,许多艺术家把莫扎特的家当成沙龙,经常跑来这里聚会,莫扎特也喜欢热闹。只要他没出去巡演,就和音乐家朋友们喝酒、玩乐,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他的这些艺术家朋友,常常整夜不归,几波朋友轮番来访,导致了莫扎特生活非常没有规律。他经常跟朋友们喝酒到凌晨5点,只睡一两个小时又起来跟乐团排练,准备白天的演出。996算啥?大师经常连续好几天不睡的。
由于工作上经常要乘坐马车到世界各地演出,生活上毫无节制的饮酒、放纵,几年下来,莫扎特的身体彻底垮了。
其实仔细想想,假如莫扎特成年以后还跟父亲住在一起,或者他的妻子康斯坦茨对他的生活稍加管束,也许莫扎特的人生就不会那么短暂。
正是因为年少成名,在本该玩乐的童年,却过早地走上了社会,以至于成年之后,他那颗本该泯灭的童真,却在潜意识里疯狂的滋长,这也许就是神童的宿命吧。
正如茨威格在《断头皇后》里说的那样:“他当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06
天才完成了最后的作品
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永远离开了这个他所热爱的世界。他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一种比较被认可的说法认为,他死于一场流行病,他日渐虚弱的身体,引发了许多并发症,最终没能康复过来。时年35岁,可谓英年早逝。
莫扎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是《安魂曲》,好像是上天冥冥之中安排好的,上帝要他写出这部最后的作品,以便完成他在人间的使命。
最后,莫扎特在亲人、朋友们的陪伴下离世。
莫扎特生前的最后时刻
@图自网络
《遇见莫扎特:从神童到大师的音乐人生》这本书的作者--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是英国知名记者和通俗史学家,他曾经担任过撒切尔夫人的演讲稿撰写人。也许是因为常年跟随大人物工作的缘故,他对伟人的研究细致入微,作品读起来充满了趣味。
K哥之前很少听古典音乐,也是读完这本传记,才开始听莫扎特的。除了前面介绍的K.448,文末整理了一些莫扎特的经典曲目。愿你在美妙的音乐陪伴之下,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
莫扎特经典曲目:
D大调小步舞曲 K.334
小星星变奏曲 K.265
d小调幻想曲
A大调钢琴奏鸣曲 K.331 第一乐章
e小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 K.304 第二乐章
C大调钢琴奏鸣曲 K.545 第二乐章
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 K.314 第一乐章
C大调钢琴奏鸣曲 K.330 第一乐章
G大调弦乐小夜曲 K.525 第二乐章
![]() | 作者简介:Mr.K,“技术领导力”公众号 作者,从一名普通程序员逆袭成为独角兽公司技术高管。出版过多本畅销书,写出多篇10W+文章。分享:行业趋势、职场经验、团队管理、商业通识等话题。 |
注:发文24小时后才可以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作者介绍。不规范转载一经发现,将永久取消转载资格。
-END-
放下面子挣钱,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
请关注副业怎么搞
老K推荐关注熊猫教授,一个风趣的计算机科学家!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