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入手了一本《C++ Primer(第五版)》,开始按照C++0x的标准把之前积累的C++知识重头梳理一遍。在看到“初识输入输出”这一小节时,见书中提到了cout/cerr/clog三个输出对象,但说得又不分明,于是百度了一下,学习了这三者间的异同以及重定向方法,但同时又发现网上关于重定向的说法和我的实测结果不吻合,故总结为此文,与大家交流讨论。
C++的iostream库中定义了4个IO对象,除1个标准输入对象cin之外,其余3个都是输出对象,它们分别是:
cout:又叫标准输出;
cerr:又叫标准错误;
clog:难道叫“标准日志”?没见过有哪本书上如此为它命名。
它们的共同点:
1. cout/cerr/clog都不是C++预定义的关键字,它们是ostream流类的对象,在iostream中定义(iostream库包含两个基础类型istream和ostream,分别表示输入流和输出流)。
2. 它们都是用来在屏幕上显示一段文字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写到同一个窗口。
3. 它们都可以把信息重定向输出到磁盘文件,包括外部重定向和内部重定向(详见最后两个例子)。
它们的不同点:
1. cout与clog流在内存中对应开辟了一个缓冲区,用来存放流的数据,当向cout流插入一个endl时,不论缓冲区是否已满,都立即输出流中所有数据,然后插入一个换行符。
2. cerr流所输出信息不经过缓冲区,直接输出给屏幕。
关于它们共同点中的第3条,这里有两个示例,分别演示了如何进行外部和内部重定向。
例1. 外部重定向:
假设有如下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t main()
{
std::cout<<"cout"<<std::endl;
std::cerr<<"cerr"<<std::endl;
std::clog<<"clog"<<std::endl;
return 0;
}
编译生成D:\EX01.exe。在cmd中执行命令:
D:\>EX01.exe
屏幕上输出:
cout
cerr
clog
若执行命令D:\>EX01.exe > D:\ex01.txt 或执行 D:\>EX01.exe 1> D:\ex01.txt
屏幕上输出:
cerr
clog
而文本“cout”已经被重定向输出到了D:\ex01.txt中。
若执行命令D:\>EX01.exe 2> D:\ex01.txt
屏幕输出:
cout
此时,文本“cerr”和“clog”都被重定向输出到了D:\ex01.txt中。
例2. 内部重定向
下面以对cerr输出流的重定向为例,cout和clog也可同样操作。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ofstream file("D:\\ex01.txt");
streambuf *err = cerr.rdbuf(file.rdbuf());
cerr << "cerr1" <<endl;
cerr.rdbuf(err);
cerr << "cerr2" <<endl;
return 0;
}
由以上可知,cout/cerr/clog三者功能都差不多,既然如此,那为什么C++会定义三个功能相当的对象呢?我一开始的粗浅见解是:这是为了提高程序的可读性而设计的,当我们在维护代码时,看到cout就知道是一般性的输出,看到cerr就知道这里是要输出一个错误信息,看到clog,也许就是要输出一般性的日志信息。后来又在CSDN上找到一篇文章,感觉他说得比我专业,比我正确,故引用于此,这里是原文链接:
http://blog.csdn.net/mengxiangying504/article/details/5008841
对于为什么有cerr和clog 比如,你的程序遇到调用栈用完了的威胁(无限,没有出口的递归)。 你说,你到什么地方借内存,存放你的错误信息? 所以有了cerr。其目的,就是在你最需要它的紧急情况下,还能得到输出功能的支持。 缓冲区的目的,就是减少刷屏的次数——比如,你的程序输出圣经中的一篇文章。不带缓冲的话,就会每写一个字母,就输出一个字母,然后刷屏。有了缓冲,你将看到若干句子“同时”就出现在了屏幕上(由内存翻新到显存,然后刷新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