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科少年”到“机器人教父”:王兴兴的硬核逆袭之路
2025年2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掌声雷动。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笑容腼腆的90后企业家走上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发言席——他是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从浙江余姚的普通家庭到全球机器人行业的领跑者,这位35岁的“偏科天才”用16年时间,书写了一段关于热爱、专注与颠覆的传奇。
一、叛逆的起点:偏科少年的“电机人生”
1990年,王兴兴出生于浙江余姚。这个从小“英语考试仅及格三次”的少年,却在物理和机械领域展现出惊人天赋。初中时,他用电解水制取氢气(危险行为,请勿模仿),自制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高中时期,他的物理实验室堆满自制的充电电池和微型机器人,被同学称为“宝藏库”。
“别人刷题,我拆电机。”王兴兴回忆道。高考时,他因严重偏科考入浙江理工大学机电专业,却在大学宿舍里用200元造出14自由度双足机器人,甚至研发出能模拟触感的力反馈手套。这种“动手验证疯狂想法”的执着,为他日后的技术突破埋下伏笔。
二、破局者之路:从大疆辞职到“价格屠夫”
2016年,26岁的王兴兴做出人生关键抉择:从大疆辞职创业。彼时,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被波士顿动力的液压技术垄断,单台售价超50万元。王兴兴另辟蹊径,选择电驱动路线,研发出外转子无刷电机,将核心零部件成本压缩至传统方案的10%,推出首款万元级四足机器人XDog。
“液压路线像造航天飞机,而我要造的是家用轿车。”他带领团队啃馒头改代码,甚至停发工资以渡过资金危机。2017年,宇树科技推出AlienGO机器人,凭借电力巡检、消防救灾等实用功能实现数百万营收,硬生生在巨头夹缝中杀出血路。
三、颠覆与进化:从机器狗到“钢铁舞者”
2025年央视春晚,16台身着“大花袄”的宇树H1人形机器人以灵动的秧歌舞步惊艳全球。这群“钢铁舞者”能完成后空翻、劈叉等高难度动作,动态平衡响应达毫秒级,成本却仅为同行的十分之一。
王兴兴的技术哲学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
极致集成:关节模块融合电机、减速器与控制器,功率密度提升40%;
-
算法革命:运动控制算法支持实时学习人类动作,G1机器人甚至能用三指灵巧手完成穿针引线;
-
成本颠覆:将人形机器人价格压至9.9万元,打破“高端玩具”的行业魔咒。
四、新质生产力代言人:站在国家战略舞台中央
2024年,宇树科技完成超10亿元B轮融资,估值突破百亿,产品出口50余国,占据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近70%份额。王兴兴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三大建议:
-
技术底层创新:呼吁加大对电机、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的研发投入;
-
应用场景拓展:推动机器人在安防、物流、家庭服务等领域的落地;
-
产业链协同:构建“硬件+算法+生态”的开放式创新平台。
他的发言不仅代表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崛起,更标志着新一代企业家从“追赶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蜕变。
五、未来宣言:让机器人“走进每个家庭”
面对记者提问,王兴兴展望:“2025年底,AI人形机器人将达到新量级,服务业与工业场景将率先普及。”尽管家用市场仍需技术沉淀,但他已着手研发更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产品。
办公桌上,一台拆解的电机与《娃哈哈渠道管理》并排放置——这是他对“极客与商人双重身份”的注解:“商业的本质是赚钱,否则技术只是空中楼阁。”
结语:专注者的时代答案
王兴兴右手虎口的刀痕与拇指老茧,见证了他20年与机械的“死磕”。从偏科少年到行业领袖,他证明:真正的创新无需天才光环,而是平凡人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孤勇。正如他所言:“你24小时思考一个问题,我不信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