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豆子的QT学习之路2。
QObjects 是以对象树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当你创建一个 QObject 对象时,会看到 QObject 的构造函数接收一个 QObject 指针作为参数,这个参数就是 parent,也就是父对象指针。这相当于,在创建 QObject 对象时,可以提供一个其父对象,我们创建的这个 QObject 对象会自动添加到其父对象的 children() 列表。当父对象析构的时候,这个列表中的所有对象也会被析构。(注意,这里的父对象并不是继承意义上的父类!父类和父对象是不同的!!)这种机制在 GUI 程序设计中相当有用。例如,一个按钮有一个 QShortcut(快捷键)对象作为其子对象。当我们删除按钮的时候,这个快捷键理应被删除。这是合理的。
QWidget 是能够在屏幕上显示的一切组件的父类。QWidget 继承自 QObject,因此也继承了这种对象树关系。一个孩子自动地成为父组件的一个子组件。因此,它会显示在父组件的坐标系统中,被父组件的边界剪裁。例如,当用户关闭一个对话框的时候,应用程序将其删除,那么,我们希望属于这个对话框的按钮、图标等应该一起被删除。事实就是如此,因为这些都是对话框的子组件。
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删除子对象,它们会自动从其父对象列表中删除。比如,当我们删除了一个工具栏时,其所在的主窗口会自动将该工具栏从其子对象列表中删除,并且自动调整屏幕显示。
Qt 引入对象树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内存问题。
当一个 QObject 对象在堆上创建的时候,Qt 会同时为其创建一个对象树。不过,对象树中对象的顺序是没有定义的。这意味着,销毁这些对象的顺序也是未定义的。Qt 保证的是,任何对象树中的 QObject 对象 delete 的时候,如果这个对象有 parent,则自动将其从 parent 的 children() 列表中删除;如果有孩子,则自动 delete 每一个孩子。Qt 保证没有 QObject 会被 delete 两次,这是由析构顺序决定的。
关于使用QT对象树机制的缺陷:
{
QWidget window;
QPushButton quit("Quit", &window);
}
作为父组件的 window 和作为子组件的 quit 都是 QObject 的子类(事实上,它们都是 QWidget 的子类,而 QWidget 是 QObject 的子类)。这段代码是正确的,quit 的析构函数不会被调用两次,因为标准 C++ (ISO/IEC 14882:2003)要求,局部对象的析构顺序应该按照其创建顺序的相反过程。因此,这段代码在超出作用域时,会先调用 quit 的析构函数,将其从父对象 window 的子对象列表中删除,然后才会再调用 window 的析构函数。
如果这样:
{
QPushButton quit("Quit");
QWidget window;
quit.setParent(&window);
}
情况又有所不同,析构顺序就有了问题。我们看到,在上面的代码中,作为父对象的 window 会首先被析构,因为它是最后一个创建的对象。在析构过程中,它会调用子对象列表中每一个对象的析构函数,也就是说, quit 此时就被析构了。然后,代码继续执行,在 window 析构之后,quit 也会被析构,因为 quit 也是一个局部变量,在超出作用域的时候当然也需要析构。但是,这时候已经是第二次调用 quit 的析构函数了,C++ 不允许调用两次析构函数,因此,程序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