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算法之K-均值聚类

本文介绍K-均值聚类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过程,通过一张图直观展示算法原理。该算法在大数据量下比层次聚类更快,且可通过调整K值进行人为干预。代码示例中使用了前文提供的数据。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先看一张图(来自集体智慧编程)


这个算法思路很简单, 就是最开始的时候随便定 k 个点, 然后遍历每一个原图的点, 使得每一个点都归属与那k个点中的一个, 然后更新那k个点的位置(一般是中点)

这个算法是解决当数据太多的时候层次聚类的算法太慢而设计的, 别的优点我就不知道了, 这个算法还可以调节k的大小, 比较方便, 属于人为干预性的, 而层次聚类就是属于自动型的


代码中用到了上一篇文章所提供的数据


import os
import sys
import chardet
from math import sqrt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ageDraw
import random
#coding:utf-8
def readFile(fileName):
    lines = [line for line in file(fileName)]
    colNames = lines[0].strip().split('\t')[1:]
    rowNames = []
    data = []
    for line in lines[1:]:
        p = line.strip().split('\t')
        rowNames.append(p[0])
        data.append([float(x) for x in p[1:]])
    return rowNames, colNames, data

def pearsonBeta(v1, v2):
    sum1 = sum(v1)
    sum2 = sum(v2)
    
    sum1Sq = sum([pow(v, 2) for v in v1])
    sum2Sq = sum([pow(v, 2) for v in v2])
    
    pSum = sum([v1[i] * v2[i] for i in range(len(v1))])
    
    nums = pSum - (sum1 * sum2 / len(v1))
    den = sqrt((sum1Sq - pow(sum1, 2) / len(v1)) * (sum2Sq - pow(sum2, 2) / len(v2)))
    if(den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