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态性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接口,多种方法”,程序在运行时才决定调用的函数,它是面向对象编程领域的核心概念。多态(polymorphisn),字面意思多种形状。
C++多态性是通过虚函数来实现的,虚函数允许子类重新定义成员函数,而子类重新定义父类的做法称为覆盖(override),或者称为重写。(这里我觉得要补充,重写的话可以有两种,直接重写成员函数和重写虚函数,只有重写了虚函数的才能算作是体现了C++多态性)而重载则是允许有多个同名的函数,而这些函数的参数列表不同,允许参数个数不同,参数类型不同,或者两者都不同。编译器会根据这些函数的不同列表,将同名的函数的名称做修饰,从而生成一些不同名称的预处理函数,来实现同名函数调用时的重载问题。但这并没有体现多态性。
多态与非多态的实质区别就是函数地址是早绑定还是晚绑定。如果函数的调用,在编译器编译期间就可以确定函数的调用地址,并生产代码,是静态的,就是说地址是早绑定的。而如果函数调用的地址不能在编译器期间确定,需要在运行时才确定,这就属于晚绑定。
那么多态的作用是什么呢,封装可以使得代码模块化,继承可以扩展已存在的代码,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代码重用。而多态的目的则是为了接口重用。也就是说,不论传递过来的究竟是那个类的对象,函数都能够通过同一个接口调用到适应各自对象的实现方法。
最常见的用法就是声明基类的指针,利用该指针指向任意一个子类对象,调用相应的虚函数,可以根据指向的子类的不同而实现不同的方法。如果没有使用虚函数的话,即没有利用C++多态性,则利用基类指针调用相应的函数的时候,将总被限制在基类函数本身,而无法调用到子类中被重写过的函数。因为没有多态性,函数调用的地址将是一定的,而固定的地址将始终调用到同一个函数,这就无法实现一个接口,多种方法的目的了。
本来仅仅区别重载与覆盖并不算困难,但是C++的隐藏规则使问题复杂性陡然增加。这里“隐藏”是指派生类的函数屏蔽了与其同名的基类函数,规则如下:
(1)如果派生类的函数与基类的函数同名,但是参数不同。此时,不论有无virtual
关键字,基类的函数将被隐藏(注意别与重载混淆)。
(2)如果派生类的函数与基类的函数同名,并且参数也相同,但是基类函数没有virtual
关键字。此时,基类的函数被隐藏(注意别与覆盖混淆)。
上面的程序中:
(1)函数Derived::f(float)覆盖了Base::f(float)。
(2)函数Derived::g(int)隐藏了Base::g(float),而不是重载。
(3)函数Derived::h(float)隐藏了Base::h(float),而不是覆盖。
C++纯虚函数
一、定义
纯虚函数是在基类中声明的虚函数,它在基类中没有定义,但要求任何派生类都要定义自己的实现方法。在基类中实现纯虚函数的方法是在函数原型后加“=0”
virtual void funtion()=0
二、引入原因
1、为了方便使用多态特性,我们常常需要在基类中定义虚拟函数。
2、在很多情况下,基类本身生成对象是不合情理的。例如,动物作为一个基类可以派生出老虎、孔雀等子类,但动物本身生成对象明显不合常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引入了纯虚函数的概念,将函数定义为纯虚函数(方法:virtual ReturnType Function()= 0;),则编译器要求在派生类中必须予以重写以实现多态性。同时含有纯虚拟函数的类称为抽象类,它不能生成对象。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
三、相似概念
1、多态性
指相同对象收到不同消息或不同对象收到相同消息时产生不同的实现动作。C++支持两种多态性:编译时多态性,运行时多态性。
a、编译时多态性:通过重载函数实现
b、运行时多态性:通过虚函数实现。
2、虚函数
虚函数是在基类中被声明为virtual,并在派生类中重新定义的成员函数,可实现成员函数的动态覆盖(Override)
3、抽象类
包含纯虚函数的类称为抽象类。由于抽象类包含了没有定义的纯虚函数,所以不能定义抽象类的对象。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Father
{
public:
void Show()
{
cout<<"父类Show函数"<<endl;
}
};
class Son:public Father
{
public:
void Show()
{
cout<<"子类Show函数"<<endl;
}
};
int main()
{
Father *p = new Son;
p->Show();
delete p;
}
运行结果为:父类Show函数
用父类指针指向子类对象,如果不将Show函数声明为虚函数,最终调用的是父类Show函数,而不是我们派生后重写的Show函数。如果将Show函数声明为虚函数,那么上述代码运行后将输出:子类Show函数
#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Father
{
public:
void Show()
{
cout<<"父类Show函数"<<endl;
}
};
class Son:public Father
{
public:
void Show()
{
cout<<"子类Show函数"<<endl;
}
};
int main()
{
Son a;
a.Show();
}
运行结果为:子类Show函数
我就纳闷了,为什么要用父类指针指向子类对象呢?这根本不需要声明为虚函数啊,直接定义一个子类对象,或是用子类指针指向子类对象,再来调用Show函数,即使不用声明为虚函数,也能调用我们派生后重写的Show函数啊。
虽然这样说,但是实际开发过程中不是这样的,当我们使用一些类库、框架的时候,这些类库、框架是事先就写好的。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不能直接修改类库的源码,我们只能派生类库中的类来覆盖一些成员函数以实现我们的功能,但这些成员函数有的是由框架调用的。这种情况下,用虚函数是很好的办法。
#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Father
{
void Put()
{
cout<<"父类Put函数"<<endl;
}
public:
void Show()
{
Put();
}
};
class Son:public Father
{
void Put()
{
cout<<"子类Put函数"<<endl;
}
};
int main()
{
Son a;
a.Show();
}
运行结果为:父类Put函数
看上面的代码,把父类Father看做一个已经写好的框架、类库中的类,子类Son为我们派生出来的类。私有成员函数Put是由公有的Show函数来调用的,我们虽然派生后重写了Put函数,并且也是用子类对象来调用Show函数,Show函数又调用Put函数。运行后发现,结果调用的还是父类的Put函数,并没有调用我们重写的Put函数。我们把上面代码的Put函数声明为虚函数再来看。
#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Father
{
virtual void Put()
{
cout<<"父类Put函数"<<endl;
}
public:
void Show()
{
Put();
}
};
class Son:public Father
{
virtual void Put()
{
cout<<"子类Put函数"<<endl;
}
};
int main()
{
Son a;
a.Show();
}
运行结果为:子类Put函数
可以发现,声明为虚函数后,成功的调用了我们重写的Put函数。这就是虚函数的一个超典型的作用。
在面向过程的C语言中,在需要框架、类库回调我们自定义的函数的时候,往往是传入一个函数指针,重新定义实现一个函数,让框架回调这个函数。
在面向对象的C++中,为了实现同样的目的,框架往往准备好了什么也不干的虚函数,由我们派生后重写这个虚函数,来实现我们的自定义功能。随后,框会调用这个虚函数。效果如图面向过程语言中的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