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后,由苏格兰大法官麦克米伦担任主席的金融产业委员会向英国政府递交了《麦克米伦报告》,揭示由于融资体制缺陷带来的中小企业资金缺口是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
近一百年来,中小企业融资缺口,也就是“麦克米伦缺口”难题广为人知,困扰着无数的国家和无数的企业。随着北交所成立,“专精特新”概念大火,中小企业在产业升级、创新落地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提升,但“麦克米伦缺口”同样如影随形。
集芯片设计、软固件研发、封装测试、制造等于一体的深圳市时创意电子有限公司,今年被认证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然而,就在去年年中,时创意看中了一批重要的原材料,却愁于没有资金支付这笔订单。
困于资金的时创意,在2020年8月申请了微众银行“科创贷”,一个星期内完成了从申请到放款的全过程,最终顺利投产,产品研发、技术迭代、人才培养也在有序进行。
如《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所说,技术创新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在中小企业经济发展,创新活力不断被激发的背后,离不开的是互联网银行等金融创新的推动。
死磕“麦克米伦缺口”
近一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麦克米伦缺口”的解法。曾经,格莱珉银行创始人、“穷人的银行家”尤努斯,探索出一种帮助穷人摆脱贫困的小额贷款模式,获得全世界的赞誉,被称为“普惠金融之父”。
尤努斯的信徒遍布全球,中国当然也不乏追随者。但格莱珉银行的贷款方式基于人性化,基于孟加拉当地独特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并不能大范围适用于中国。
那么,是否存在一条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呢?
成立于2017年的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有限公司(EcoFlow),是一家专注于储能产品的研发、销售的国家高新企业,打造的一系列功能强大的智能便携移动储能电源赢得了全球很多用户的认可,品牌用户覆盖了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哪怕在疫情最严重的阶段,正浩的研发仍然没有停止,仍持续进行新一代储能产品的研发。钱从哪儿来?答案是,在朋友介绍下,董事长王雷选择了微众银行科创贷款产品,缓解了资金压力。
曾有学者撰文指出,“麦克米伦缺口”造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资源无法有效配置。“为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政府干预是必然选择。因此,制度设计和政策性金融是实现普惠金融和解决中小企融资难的关键。”
2015年6月,银监会出台《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细化民营银行的准入条件、筹建和开业程序。而民营银行政策的放开与设立初衷,正是为了服务中小微企业,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也因此,2014年12月获批开业,成为国内首家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人如其名”,一开始就将“微”、“众”作为目标。
2015年1月4日15时45分,正式开业19天,四川的货车司机徐军足不出户就收到了一笔来自微众的3.5万元贷款。货车司机,小额资金,缓解货运途中高额的路费、油费等周转压力,这是微众的第一笔贷款,此时距微众第一款全线上产品“微粒贷”上线还有4个多月。
“这一天并不意味着微众后来走的每一步在这个时候都已经明确了,明确的只是大方向。”后来,曾有微众员工回忆起那一天时说。所谓“方向”,指的当然是为中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业等长尾用户服务。
2017年,在微粒贷针对长尾人群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微众启动小微服务战略,将EcoFlow这样的小微企业列入主要服务客群。2017年11月,推出面对中小微企业的线上流动资金贷款服务“微业贷”。
截至目前,微众服务企业中,平均雇员数仅9人,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以下的占比80%;约60%的企业是首次获得银行贷款;平均授信约80万元,平均余额约60万元,笔均借款约27万元,复借率约70%。
微众吸引EcoFlow和董事长王雷的是“三无”,即无需线下开户、无需纸质材料、无需抵质押。中小微企业之所以融资难,原因在于信用缺失,资产不足,借助互联网和其背后的科技力量,中国找到了“麦克米伦缺口”的破解之道。
数据+科技“拓荒”
普惠金融并非易事,中小微企业多而分散、触达难,信誉难获取,风险难评估。
一直以来,国内银行业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上不断进行尝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模式为“信贷工厂”与“IPC小贷”,前者是“前店后厂”,后者以“下沉社区”为主要特点。
这两种模式都在银行业近年以来小微金融服务工作的推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微众来说并不是合适的选择。作为国内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需要从自己的优势出发,解决普惠金融难题。
“普惠金融为目标、个存小贷为特色、数据科技为抓手、同业合作为依托”,这是微众早在筹备期就讨论出来的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基于微众的两个优势:一是数据,依托股东及自身互联网大数据;二是科技,聚集一批技术牛人。
2014年创立之初,尽管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但市场上对能否依靠社交数据来做风险模型持怀疑态度,拥有互联网海量数据的人也不知道能否将其应用在金融领域。最终,在连续数月熬通宵后,微众搭建起了非常有互联网特色的风控模型。
以“微粒贷”为例,其借助大数据及央行征信等系列数据,对于客户征信进行打分评级,建立白名单数据库;利用社交信用、交易等数据建立反欺诈体系;依据公安数据模型、央行征信数据模型、社交模型、财付通支付数据模型以及资金渴度模型,决定放款额度。
在此成功的基础之上,才有了微众“三无、三全、三快”的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产品,其中,“三全”是“全自动、线上化、全天候”都可以申请并获得贷款,“三快”是“审批快、借款快、周转快”。
“小额”、“快速”、“全自动”、“全天候”……这些关键词背后是海量的数据存储以及强大的运营能力要求。自一开始,微众就明白要实现自己的互联网产品构想,需要从“根儿上”改变。
一直以来,银行的IT架构普遍采用的是IOE集中式架构,即以IBM的小型机、Oracle的数据库和EMC的存储来构建IT架构,并通过垂直扩展,以增加单机配置或系统升级的方式来提升处理能力。
微众成立时,IOE集中式架构成本问题日益突出,又正值互联网大厂纷纷提出去“IOE”,因此它在一开始就提出要构建去IOE的分布式架构。最终,分布式系统架构于2014年12月首次投产,2015年4月进入产品“实战”。
分布式架构在为微众节约了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风险。
“我们整个分布式核心带来的第一个很明显的好处,我的所有变更都已经被分布化了,我没有集中的风险点,我的风险也被分布式了”,如基础科技产品部负责人卢道和所说。
自微众创立的七年来,在行业共同努力下,整个行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纯线上化产品越来越多,去IOE趋势越来越明显,分布式架构比例提升。
“微众证明了,通过科技的手段能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让普惠的业务真正能做起来。”微众银行相关人士将微众比做“拓荒者”,用科技“拓荒”,将成果共享,连接更多同业一起做普惠。
很多时候,找到方向与明确方向的正确性同样重要,幸运的是,微众都做到了。
2018年开始,微众启动“鲲鹏”项目,实现计算、存储、中间件等核心组件上的国产化替代;2020年下半年已开始内部推广与使用,到年底,鲲鹏服务器占新采购硬件资源的比例已达到35%。截至目前,采用鲲鹏服务器之后,微众IT成本节约10%。
微众的“拓荒”仍在持续。
小步快跑与敏捷创新
如果问互联网思维最大的特性是什么,答案是从用户需求出发。伴随互联网企业深入各B端行业,这一思维也为各个行业带来一股清风和活力。银行业同样如此。
对于分期还款,银行普遍的做法是设置6/12/24的分期,而为了方便用户,微众将分期设置成了5/10/20,一个借款1000元的用户可以分五次还每次还本金200,而不必按照6期来计算。
当然,互联网企业更需明白的一点是知道什么该变,什么该坚守,跑步不是步子大就够了。谨防过度创新。
最早,微众产品研发时曾经将要不要保留“借据页”作为争论焦点。传统做法是保留借据,让用户再确认一次,而从互联网体验来说,多一步交互就会流失一部分用户,因此打算去掉借据页。但最终为了保留仪式感,让用户有谨慎思考的时间,仍然保留了借据页。
归根结底一句话,一切从用户需求且是当下的用户需求出发。连续多年,微众持续发布用户报告,因其深知唯有了解自己的客户,才能知道产品和研发的方向。
今年,根据微众银行发起设立的研究组织——“We研究”的调研结果,小微企业经营上存在几个特点:行业分布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这三个行业的占比达了2/3;营业规模上,近5成小微企业年营业额100万-1000万元,近6成小微企业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
这决定了小微企业在经营贷上存在需求旺盛、高频、金额小、短期等特点。数据显示,2021年88.9%的小微企业在企业经营方面遇到资金周转问题,相比2019年提升10.4%。
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加剧的同时,微众也在持续深耕产品,为更多企业解决更多问题:2018年,在微业贷的基础上,开始尝试供应链金融,2020年从分销链拓展至供应链上游。
成立于2008年的深圳市千百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涵盖了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穿戴、智慧屏的商贸公司。去年双11大促持续时间长,千百回面临着巨大的备货压力,备货量较往年放大了两倍多。
最终,微众银行微业贷经销商贷款产品帮其缓解了资金压力。
2020年注定是影响深远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无数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备受挑战,这也是七年以来微众产品最丰富、扩展最多的一年。在供应链金融拓展的同时,当年3月微众推出针对科创中小微企业的微业贷科创贷款。
科创贷坚持了微众“微业贷”的基本理念,建立了国高企业、发明专利企业数据库,精准识别科创企业;首创“政银担”线上化、批量化担保融资服务模式,可以线上授信、线下扩额,与政府贴息政策衔接,可直接线上拿到政府补贴后的利息。
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科创贷服务覆盖全国19个省、100多个地级市;吸引近10万户科创型企业前来申请;为超过5万户客户提供授信服务,累计授信金额达710亿元。其中,仅深圳一地就授信124亿元,每3家科创型企业就有1家在使用,贴息后年利率低至1.62%。
“它一直是一个小步快跑的节奏,一堆堆的小微创新最终衍生出一个挺大的创新”,“一步一步来,在搭建完成后,整个开发节奏变得很快,变得更敏捷”,微众银行基础科技产品部总经理卢道和曾如此评价微众的分布式架构。
其实,这何尝不是微众的产品创新特点?在孵化出“微业贷”这个“懂”中小企业的产品之后,它后续可以敏捷快跑,在产品上持续深耕。
2021年,微众还加大在绿色能源、农业细分领域的布局。
11月18日,微众启动供应链“百业千亿计划”,重点布局民生消费、新基建、绿色能源、现代农业、专精特新五大方向,覆盖上百个子行业,目标与超过1000家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投放三千亿专属资金。
紧贴时代做创新,创新才更有生命力。
结语
社会与经济的创新是系统性的,从来不是仅仅靠某个环节的创新与进步就可以驱动,而需要整个系统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全面发展。在最近的这场“专精特新”攻坚战中,除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金融、市场等各方面的配合。
让中国的中小微企业不再受“麦克米伦缺口”的纠缠,让创新顺畅流淌,这是微众等金融企业的使命,也是其生存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