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板的撰写探讨

最近“小黑屋”项目要求画故事板,虽然是设计基本结束之后用来作为厘清页面逻辑的使用流程辅助。但是还是借此机会好好地对用户角色和故事板的撰写好好补了一课。

顺带写下来,权当是记录。


上午刚刚接到任务,因为之前在coursera上take了斯坦福的HCI课程,也大概讲了一下故事板的内容。

先回忆了一下:故事板是一种比较简单和方便地表述需求的所在以及发现解决的办法的工具。故事板描述了人、环境以及任务,即怎样的一个人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进行了哪些行为从而达成了某一个目标,在此过程中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觉得还比较简单,之前上课的时候也有画过挺多类似的故事板,所以以为会是一个轻松的玩意儿。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确立了一个用户任务:下载、注册、查询。

然后,思路就断了。我在写完之后居然就没有想到什么新的使用场景了。T T


后来重新思考了故事板的含义。故事板更适合用于在设计之初,用简单的手绘很快速地表达设计思想,并且从中挖掘用户的真正需求和需求之间的权重。但是现在作为产品设计接近尾声的时候,更应该通过场景剧本式叙述来描绘用户使用场景,从而发现设计的漏洞并调整部分设计细节。

此外,对于用户角色也应该有所确定。用户的身份、使用习惯等都要进行一定的规范之后才能进行故事板的撰写。

对于在“小黑屋”app的使用过程,也应该根据使用的不同过程(前、中、后)去考虑用户会进行的目标,以及目标所涉及的用户、环境、最终结果和影响。下午先跟JS,CX两个人脑暴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将用户心理模型中希望出现的目标大概罗列了出来。


晚上又翻了翻书。主要参考了《about face 3 交互设计精髓》中第五第六章以及腾讯CDC《在你身边,为你设计》的有关用户角色以及设计场景和逻辑的几篇文章(p156--174)。以下是一些笔记和体会:

如果要以人物角色作为设计工具,那么该人物角色必须是比较真实的,已经进行了人物深度定义的角色。人物角色可以用来确定产品应该做什么,产品应该具有的行为。那么人物角色主要解决了产品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设计问题:

  1. 弹性用户:在设计过程中,产品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对用户及其需要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候我们会认为用户会需要非常深入才能挖掘的产品功能,从而将用户定义为专家用户,而有时我们又会想,“如果用户没有办法理解这个的话,需不需要加上向导来提示用户呢?”——这又是将用户定义为了一个不成熟的新手。使用不同的特定的人物角色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 自参考设计:设计师将自己的目标、动机、技巧及心智模型投射到产品的设计中。设计出来的产品是仅仅适合设计师那一类人的产品,但有时候产品的目标又并不是设计师。使用目标用户为人物角色,那么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会从人物角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 边缘情况设计:我们经常会考虑如果出现边缘情况怎么办。但是事实上,边缘情况必须考虑,却不应该是设计的焦点,更不应该为这些设计的细枝末节耗费大量的讨论时间(T T这一点真心深有体会的说)。使用人物角色来对功能进行优先级排序。
对于设计的叙述,考虑到更应该描述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用户的心理模型和使用的真实过程,我采用了场景剧本来做交互设计的叙述,而放弃了用故事板手绘的方式。并且主要采用了关键线路场景剧本的方法。下面先介绍一下About face 3中对3种不同类型的场景剧本的划分:
  1. 情境场景剧本:用来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探索,产品怎样最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描述日常生活)。情境场景剧本一般被创造与任何涉及开始之前,并且是以某个用户角色的视角写的,专注于人类活动,感知和愿望。
  2. 关键线路场景剧本专注于关键的用户交互,总是专注于某个用户角色是如何使用产品完成他们的目标的。关键线路场景剧本一般是在定义好了产品的功能和数据元素,并且开发了一个设计框架之后,随着开发的进行再迭代式地加入更多的细节。
  3. 验证场景剧本:测试设计方案用,大量的“如果。。。。,会。。。。。”
我们更多会接触的也是第二种,即关键线路场景剧本的叙述。
于是我创建了一个临时的用户角色,并对用户进行了简单的定义,下图便是其中关于用户的某一个页面的一些可能出现的操作的场景剧本描述: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