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帮如何驱散发展中的“冷气”?
来源|医药研究社
对于“向上走”,药师帮更加笃定了。
近日,药师帮发布公告称,已就收购一块医药100%股权签署交易协议,收购总对价为人民币10.35亿元,其中现金对价为人民币4.20亿元,股份对价为人民币6.15亿元。交易完成后,一块医药将成为药师帮的全资附属公司。
据了解,一块医药这家公司主要为下游连锁药店、多体药店和单体药店提供医药健康产品及服务,其自有药品品牌元典、安泰邦、杏林泰等涵盖了中成药、化药、滋补等多个类别。
从业务模式来看,收购一块医药显然是药师帮对上游供应链的进一步加码。只是当前下游客户经营透出不少寒意,药师帮坚定“向上走”,又能打开多大增长空间呢?
一、药师帮“向上走” 指向“扩规模”
“以千亿人民币GMV规模为未来2-3年目标,不断向上游布局,运用数字技术重新定义药品生产制造和流通,持续打造供应链能力”“通过积极向上游布局,进一步加强与上游药企、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不断创新和升级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
药师帮已经多次在财报中强调“向上走”的重要性,驱动因素和战略目标其实都指向了“规模”二字。
首先我们需要看到,药师帮所扎根的院外医药流通市场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预计我国院外数字化医药流通服务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的1485亿元增至2026年的3213亿元。
另外,米内网推测,到2029年,院外市场中,线上与线下零售药店规模将达到11500亿元,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等规模将达到4500亿元。
而凭借与诸多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错位发展,直击下沉市场,主打性价比,药师帮已经吃下了不少的市场份额。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在院外数字化医药流通服务市场中,药师帮的市占率排名第一。
业绩层面,根据财报,截至2024年6月30日,药师帮平台吸引了约8900个上游卖家及超过74.1万个下游买家,其中药店约42.6万家,基层医疗机构超过31万家;注册用户渗透全国98.6%的县域和90.7%的乡镇。
由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药师帮也终于逃离亏损的泥沼。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88.1亿元,同比增长10.6%;净利润超1300万元,首次转正;经调整净利润超9100万元,同比大增30.3%。
再结合当前收购一块医药的动作来看,药师帮显然是希望通过持续加强上游供应环节,丰富药品供给,进一步满足当前庞大客户群体的需求。同时与一块医药共享资源,持续扩大市场覆盖,提升品牌声量,进而挖掘出更多利润。
也可以看到,在院外医药流通市场中,一块医药的确拿下了“一块地”。据了解,目前一块医药已与超过1000家制药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下游3000家连锁药店总部及数以万计的多体和单体药店提供约700个自有品牌SKU。
强强联合、业务协同的构想下,药师帮更大的增长似乎近在眼前了。然而,现实的引力还是比较沉重。
二、收购动作背后目标药店客户经营承压
尽管院外医药流通市场的增长前景十分可观,但是身处其中的零售药店的日子却不太好过。
实际上,医药零售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期,药店数量持续增长,整体的业绩规模却收缩了。此前,中康CMH就有过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零售药店数量已超过68万家,年复合增长率为7%;而全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达到5394亿元,同比下跌0.7%。
与此同时,随着竞争持续加剧,一些单体药店、中小型药店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行业洗牌出清速度进一步加快。
根据中康药店通监测,今年前两季度,药店闭店数量逐季递增,分别达到6778家、8792家。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并购整合的情况。比如,老百姓等头部连锁药房正在将触角延伸至下沉市场,通过加盟的形式吸引县域乡镇市场的药房加入。
这种情况下,专注服务下沉市场单体药店、中小型药店的药师帮或将受到不小影响。
一方面,目标客户经营压力突出,对上游的药品采购需求或会降低;另一方面,头部连锁药房发起的并购,也一定程度会压缩药师帮的业务开拓空间,因为这类药房具有直接与上游厂商议价的能力,供应链优势也较为突出,药师帮这类“中间商”可发挥的作用似乎并不大。
而在下游市场需求收缩之际,药师帮仍通过收购动作丰富产品供应,可能会加大自身的经营压力。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即使是超级连锁体,也不能保证所有的SKU都可以通过直采获得,例如需求稍小、刚需的品类仍然需要通过批发、电商渠道采购,这也是药师帮的市场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头部药房客户之外,药师帮还有一层“拓新”机遇,在于把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截至2023年,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约101.6万个。而2023年,药师帮拥有24.6万基层医疗机构注册用户,市场渗透率仅为24%左右。这也意味着药师帮在基层医疗机构领域还有不小的市场开拓空间。
因此,若依托收购等动作,药师帮持续加强对头部连锁药房、基层医疗机构等客户群体的开拓,还是有望驱散发展中的“冷气”,进一步突破成长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