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闯IPO的科莱瑞迪仍缺少与赛道巨头“掰手腕”的核心动力?
来源|医药研究社
继2022年9月上会被否后,科莱瑞迪又开始了新一轮IPO冲刺。
近日,科莱瑞迪在广东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券商为中国银河(601881)证券。
作为一家为肿瘤放射和骨科康复领域提供医疗耗材与设备的企业,近年来科莱瑞迪的发展还算稳健,市场地位也居于领先。但是,深入来看其披露的报告,也能发现该公司前进道路上仍有不少迷雾有待驱散。
一、盈利能力下滑,科莱瑞迪被成本拖累了?
目前,科莱瑞迪的产品布局较为全面,主要可以分为放疗定位装置、康复辅助器械两类。
前者的功能在于,使患者在放疗全过程中能够进行精确摆位和复位,以确保放疗射线精准作用于肿瘤靶区,涵盖定位膜、固定架、真空袋、塑形垫以及激光定位系统等产品。
后者则主要应用于骨科及康复训练中,可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固定、矫形等,涉及产品包括医用高分子夹板、可调试固定支具以及3D智能矫形器雕刻系统、智能化矫形鞋垫制作系统、智能压力衣制作系统等。
从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放疗定位装置、康复辅助器械这两类产品撑起了科莱瑞迪的营收。公告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1-6月,科莱瑞迪营业收入分别为2.33亿元、2.38亿元、1.40亿元。其中,放疗定位装置贡献营收占比基本在75%以上,康复辅助器械贡献营收占比在18%左右。
由此,也可以一窥相关细分赛道的前景。比如就放疗定位市场而言,据悉,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癌症发病率提升以及放射治疗不断普及等因素催化下,全球放疗定位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5.73亿美元。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相关产品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根据此前科莱瑞迪披露的招股书,放疗定位膜产品单位成本是1个50元左右,销售单价1个可达到200元以上;放疗固定架产品单位成本为1个6000元左右,销售单价1个超20000元。
基于此,科莱瑞迪毛利高企情况比较突出。2019-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66.70%、66.01%、65.54%、64.63%、63.26%。
不过,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定的下滑态势。这背后,科莱瑞迪正在面临一定成本压力。
一方面,科莱瑞迪为了打开市场,持续加大销售投入。2022-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 3934.50万元、4708.4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6.87%、19.77%;销售费用主要由职工薪酬、市场推广费、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构成。
另一方面,原材料采购成本居高,对公司利润水平有一定影响。据悉,科莱瑞迪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聚己内酯、聚氨酯复合布、泡棉、聚氨酯树脂等。2022-2023年,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为69.87%、69.18%,占比较高。这也意味着,若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公司盈利水平也会出现波动。
此种情况下,科莱瑞迪无疑需要更加有效地打开目标市场,增强经营的规模效应。
二、虽是行业龙头,但尚未站稳脚跟
其实,多年发展下来,科莱瑞迪已经走到行业龙头的位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行业研究报告,按销售额统计,2022年,科莱瑞迪体位固定产品以7.7%的市场占有率在全球排名第三,以 44.2%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排名第一。
基于这样的市场地位以及可观的行业前景,科莱瑞迪有望开拓出更大的增长空间,而不是止步于当前一两亿的营收体量。然而,前进道路并不是平坦的。
一大阻力就是市场竞争。据了解,体位固定产品方面,科莱瑞迪正直面CQ Medical、Orfit Industries NV等海外企业的攻势,同时与广州人福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江苏瑞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公司“掰手腕”。
康复辅助器械产品方面,相关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也颇为激烈。依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披露及公开渠道查询,中国境内康复辅助器械企业备案数量在600家以上。这种情况下,科莱瑞迪也必然需具备更突出的研发实力,才能持续夯实龙头地位。
但研发也是该公司的短板。公告显示,2022-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956.83万元、 2132.7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39%、8.95%,而可比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在10%以上。
可以看出,科莱瑞迪的竞争壁垒并不坚固。长远来看,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科莱瑞迪才有充足底气迈向更大的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后续科莱瑞迪或许会对海外市场加码布局。
一方面,目前公司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并不充分,报告期内来自境外的收入占比仅三成左右。另一方面,国内集采已有进入低值医疗耗材领域的趋势。据悉,半年内,已有至少12省推进低值耗材集采。随着国内集采效应持续发酵,出海或会成为科莱瑞迪更坚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