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极光IPO:一面估值暴涨78倍、一面亏损17亿元,数字疗法商业化故事究竟有信服力吗?

图片

数字疗法商业化道路荆棘满布。

来源医药研究社

不用吃药、打针、做手术就能治病,这样的梦想其实已经成真了,主要得益于一种新型疗法的出现——数字疗法。

何为数字疗法?国际数字疗法联盟给出了定义:“数字疗法提供基于循证医学的治疗干预措施,由高质量软件程序驱动,用以治疗、管理或预防医学问题或疾病。可以单独使用或与药物、设备、其他疗法一起使用,以优化患者护理和健康结果。”

作为数字疗法的倡导者,脑动极光等医疗科技公司已逐渐走出资本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路径。据港交所披露,近段时间脑动极光更新了聆讯后的招股书。成功上市之后,脑动极光将成为“中国数字疗法第一股”。

目前,数字疗法产品也为脑动极光创造了收入,并带动公司估值从天使融资到递表前最后一轮融资涨了78倍,达到26.91亿元。但从脑动极光的亏损现状中,也可以发现一条布满荆棘的商业化道路。

一、脑动极光营收增长背后,新疗法应用市场受限、存在客户依赖

数字疗法显然是不缺市场的,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声音、光线、电流、磁场等方式,实现疾病预防、诊断、管理及治疗”的科技性和未来感,就决定了行业前景。

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2023 年,我国认知障碍数字疗法的市场规模达到2.69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10.47亿元,2030年将增至89.27亿元,2023-2025年和2025-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97.4%、53.5%。

图片

广阔的前景之下,脑动极光率先发力,成为我国首家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开发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的公司,可以说占据了先发优势。

据了解,目前脑动极光的核心产品「脑功能信息管理平台软件系统」,已就四种主要类型认知障碍的八种适应症实现商业化,且正在开发其他几种认知障碍适应症,业务内容涵盖对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儿童发育缺陷等诱发的广泛的认知障碍的测评和干预。

近年来,脑动极光的收入也一直处于增长状态。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和2024年前六个月,脑动极光的收入分别为229.9万元、1129.1万元、6720.0万元和5188.7万元。

从收入来源来看,2024年前六个月,公司“向院内提供系统软件解决方案”板块贡献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达到68%。而“向个别患者提供院外系统集成软件解决方案”“向研究机构提供研究项目服务”“辅助培训服务”等板块尚未成为公司主要的营收来源。

图片

可以看出,现阶段数字疗法主要应用于医院等B端市场,并作为传统治疗手段的补充而存在,商业场景较为集中和有限。另外,招股书数据显示,脑动极光存在一定的客户依赖,2022-2023年,公司来自五大客户的总收入分别为830万元和5080万元,占同期总收入的73.1%和75.6%。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打开了更多应用场景、开拓了更多客户,脑动极光的业绩规模还有显著的增长空间。

不过,任何新技术新产品的商业化,都需要较长的市场培育期以及高昂的研发和推广费用,这种情况下,脑动极光又能否抗住周期考验?

二、三年半累计亏损约17亿元,脑动极光能走通商业化吗?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必然要劈波斩浪。

成立十几年,脑动极光虽然实现了营收增长,但始终没有找到盈利门道。2021-2023年和2024年前六个月,公司分别亏损6.98亿元、5.02亿元、3.59亿元以及1.14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约17亿元。

造成亏损的原因显而易见,即数字疗法的商业化并不好实现。

聚焦医院等应用市场,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很多数字疗法产品是以合作或试用的形式进入医院,但院方付费意愿并不高。尤其在医疗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院方和医生就更难舍弃药品、器械等传统治疗方式,为数字疗法“买单”。

因此,有业内人士曾表示:“数字疗法产品进入的医院数量和开出的处方数量都无法代表企业的商业化成果。”

与此同时,由于产业较新,国内与数字疗法相关的监管审批、支付体系并不完善,以及数字疗法产品的技术成熟性不算高,也影响了脑动极光的产品推广。

但于公司而言,要想走通商业化路径,无疑需加强产品研发、做好市场培育,克服客户支付意愿不佳等难关,而这也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脑动极光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从1081.3万元增至3839.9万元,行政开支从2678.2万元增至了5439.8万元,研发开支则从3276万元增至9073.3万元。

如今,脑动极光的现金流也并不充裕,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5590.6万元。

图片

这也增强了公司IPO“输血”的决心。据了解,此次赴港上市,脑动极光拟将募集资金用于开展进一步研发活动、帮助国内更多医院建立新认知中心、加强公司的AI及相关技术能力等方面。

只是,资本市场看多了数字疗法领域的“挫败故事”,又能对脑动极光燃起几分信心?

案例有很多。比如,2023年,美国数字疗法明星企业Pear Therapeutics申请破产保护,以60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资产;今年3月份,同样是明星数字疗法企业的Better Therapeutics宣布从纳斯达克退市,并决定缩减业务、裁员……

看到这些案例,资本市场难免不担心脑动极光的未来。另外,数字疗法赛道企业前仆后继,竞争也日益激烈。据了解,在中国市场,包括脑动极光在内约25个市场参与者共有约30个认知障碍数字疗法产品已获国家药监局或地方药监局的批准。

总体来看,在医疗产业,脑动极光讲出的“科技故事”固然美好,但信服力似乎还不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