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TCP队列相关参数的总结

Linux TCP队列相关参数的总结

(2015-04-03 20:58:40)
转载

  

锋寒 技术保障 基础平台 技术专家
在Linux上做网络应用的性能优化时,一般都会对TCP相关的内核参数进行调节,特别是和缓冲、队列有关的参数。网上搜到的文章会告诉你需要修改哪些参数,但我们经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每次照抄过来后,可能很快就忘记或混淆了它们的含义。本文尝试总结TCP队列缓冲相关的内核参数,从协议栈的角度梳理它们,希望可以更容易的理解和记忆。注意,本文内容均来源于参考文档,没有去读相关的内核源码做验证,不能保证内容严谨正确。作为Java程序员没读过内核源码是硬伤。
下面我以server端为视角,从  连接建立 、  数据包接收  和  数据包发送  这3条路径对参数进行归类梳理。

一、连接建立

简单看下连接的建立过程,客户端向server发送 SYN 包,server回复 SYN+ACK ,同时将这个处于 SYN_RECV 状态的连接保存到半连接队列。客户端返回 ACK 包完成三次握手,server将 ESTABLISHED 状态的连接移入accept队列,等待应用调用accept()。
可以看到建立连接涉及两个队列:
  • 半连接队列,保存SYN_RECV状态的连接。队列长度由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设置
  • accept队列 ,保存 ESTABLISHED 状态的连接。队列长度为 min(net.core.somaxconn, backlog) 。其中backlog是我们创建 ServerSocket(int port,int backlog) 时指定的参数,最终会传递给listen方法:
    #include
    int listen(int sockfd, int backlog) ;
    如果我们设置的 backlog 大于 net.core.somaxconn ,accept队列的长度将被设置为 net.core.somaxconn
另外,为了应对 SYN flooding (即客户端只发送SYN包发起握手而不回应ACK完成连接建立,填满server端的半连接队列,让它无法处理正常的握手请求),Linux实现了一种称为 SYN cookie 的机制,通过 net.ipv4.tcp_syncookies 控制,设置为1表示开启。简单说 SYN cookie 就是将连接信息编码在 ISN (initial sequence number)中返回给客户端,这时server不需要将半连接保存在队列中,而是利用客户端随后发来的ACK带回的 ISN 还原连接信息,以完成连接的建立,避免了半连接队列被攻击SYN包填满。对于一去不复返的客户端握手,不理它就是了。

二、数据包的接收

先看看接收数据包经过的路径:
数据包的接收,从下往上经过了三层:网卡驱动、系统内核空间,最后到用户态空间的应用。Linux内核使用 sk_buff ( socket kernel buffers )数据结构描述一个数据包。当一个新的数据包到达, NIC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调用 DMA engine ,通过 Ring Buffer 将数据包放置到内核内存区。 Ring Buffer 的大小固定,它不包含实际的数据包,而是包含了指向 sk_buff 的描述符。当 Ring Buffer 满的时候,新来的数据包将给丢弃。一旦数据包被成功接收, NIC 发起中断,由内核的中断处理程序将数据包传递给IP层。经过IP层的处理,数据包被放入队列等待TCP层处理。每个数据包经过TCP层一系列复杂的步骤,更新TCP状态机,最终到达 recv Buffer ,等待被应用接收处理。有一点需要注意,数据包到达 recv Buffer ,TCP就会回 ACK 确认,既TCP的 ACK 表示数据包已经被操作系统内核收到,但并不确保应用层一定收到数据(例如这个时候系统crash),因此一般建议应用协议层也要设计自己的确认机制。
上面就是一个相当简化的数据包接收流程,让我们逐层看看队列缓冲有关的参数。
  1. 网卡Bonding模式
    当主机有1个以上的网卡时,Linux会将多个网卡绑定为一个虚拟的bonded网络接口,对TCP/IP而言只存在一个bonded网卡。多网卡绑定一方面能够提高网络吞吐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网络高可用。Linux支持7种Bonding模式:
    • Mode 0 (balance-rr) Round-robin策略,这个模式具备负载均衡和容错能力
    • Mode 1 (active-backup) 主备策略,在绑定中只有一个网卡被激活,其他处于备份状态
    • Mode 2 (balance-xor) XOR策略,通过源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做异或操作选择slave网卡
    • Mode 3 (broadcast) 广播,在所有的网卡上传送所有的报文
    • Mode 4 (802.3ad) IEEE 802.3ad 动态链路聚合。创建共享相同的速率和双工模式的聚合组
    • Mode 5 (balance-tlb) Adaptive transmit load balancing
    • Mode 6 (balance-alb) Adaptive load balancing
  2. 一般很少需要开发去设置网卡Bonding模式,自己实验的话可以参考 这篇文档
    详细的说明参考内核文档 Linux Ethernet Bonding Driver HOWTO 。我们可以通过 cat /proc/net/bonding/bond0 查看本机的Bonding模式:
  3. 网卡多队列及中断绑定
    随着网络的带宽的不断提升,单核CPU已经不能满足网卡的需求,这时通过多队列网卡驱动的支持,可以将每个队列通过中断绑定到不同的CPU核上,充分利用多核提升数据包的处理能力。
    首先查看网卡是否支持多队列,使用
    lspci -vvv 命令,找到 Ethernet controller 项:

    如果有MSI-X, Enable+ 并且Count > 1,则该网卡是多队列网卡。
    然后查看是否打开了网卡多队列。使用命令
    cat /proc/interrupts ,如果看到eth0-TxRx-0表明多队列支持已经打开:

    最后确认每个队列是否绑定到不同的CPU。
    cat /proc/interrupts 查询到每个队列的中断号,对应的文件 /proc/irq/${IRQ_NUM}/smp_affinity 为中断号IRQ_NUM绑定的CPU核的情况。以十六进制表示,每一位代表一个CPU核:
    00000001 )代表CPU0
    00000010 )代表CPU1
    00000011 )代表CPU0和CPU1
    如果绑定的不均衡,可以手工设置,例如:
    echo "1" > /proc/irq/ 99 /smp_affinity
    echo
    "2" > /proc/irq/ 100 /smp_affinity
    echo
    "4" > /proc/irq/ 101 /smp_affinity
    echo
    "8" > /proc/irq/ 102 /smp_affinity
    echo
    "10" > /proc/irq/ 103 /smp_affinity
    echo
    "20" > /proc/irq/ 104 /smp_affinity
    echo
    "40" > /proc/irq/ 105 /smp_affinity
    echo
    "80" > /proc/irq/ 106 /smp_affinity
  4. Ring Buffer
    Ring Buffer 位于NIC和IP层之间,是一个典型的FIFO(先进先出) 环形队列 Ring Buffer 没有包含数据本身,而是包含了指向 sk_buff socket kernel buffers )的描述符。
    可以使用
    ethtool -g eth0 查看当前 Ring Buffer 的设置:

    上面的例子接收队列为4096,传输队列为256。可以通过
    ifconfig 观察接收和传输队列的运行状况:
    • RX errors:收包总的错误数
    • RX dropped: 表示数据包已经进入了Ring Buffer,但是由于内存不够等系统原因,导致在拷贝到内存的过程中被丢弃。
    • RX overruns: overruns意味着数据包没到Ring Buffer就被网卡物理层给丢弃了,而CPU无法及时的处理中断是造成Ring Buffer满的原因之一,例如中断分配的不均匀。
      当dropped数量持续增加,建议增大
      Ring Buffer,使用ethtool -G进行设置。
  5. Input Packet Queue(数据包接收队列)
    当接收数据包的速率大于内核TCP处理包的速率,数据包将会缓冲在TCP层之前的队列中。接收队列的长度由参数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设置。
  6. recv Buffer
    recv buffer 是调节TCP性能的关键参数。 BDP (Bandwidth-delay product,带宽延迟积) 是网络的带宽和与 RTT (round trip time)的乘积, BDP 的含义是任意时刻处于在途未确认的最大数据量。 RTT 使用 ping 命令可以很容易的得到。为了达到最大的吞吐量, recv Buffer 的设置应该大于 BDP ,即 recv Buffer >= bandwidth * RTT 。假设带宽是100Mbps, RTT 是100ms,那么 BDP 的计算如下:
    BDP = 100 Mbps * 100 ms = ( 100 / 8 ) * ( 100 / 1000 ) = 1.25 MB
    Linux在2.6.17以后增加了 recv Buffer 自动调节机制, recv buffer 的实际大小会自动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浮动,以期找到性能和资源的平衡点,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不建议将 recv buffer 手工设置成固定值。
    net.ipv4.tcp_moderate_rcvbuf 设置为1时,自动调节机制生效,每个TCP连接的recv Buffer由下面的3元数组指定:
    net.ipv4.tcp_rmem =
    最初 recv buffer 被设置为,同时这个缺省值会覆盖 net.core.rmem_default 的设置。随后 recv buffer 根据实际情况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动态调节。在缓冲的动态调优机制开启的情况下,我们将 net.ipv4.tcp_rmem 的最大值设置为 BDP
    net.ipv4.tcp_moderate_rcvbuf 被设置为0,或者设置了socket选项 SO_RCVBUF ,缓冲的动态调节机制被关闭。 recv buffer 的缺省值由 net.core.rmem_default 设置,但如果设置了 net.ipv4.tcp_rmem ,缺省值则被覆盖。可以通过系统调用setsockopt()设置 recv buffer 的最大值为 net.core.rmem_max 。在缓冲动态调节机制关闭的情况下,建议把缓冲的缺省值设置为 BDP
    注意这里还有一个细节,缓冲除了保存接收的数据本身,还需要一部分空间保存socket数据结构等额外信息。因此上面讨论的 recv buffer 最佳值仅仅等于 BDP 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保存socket等额外信息的开销。Linux根据参数 net.ipv4.tcp_adv_win_scale 计算额外开销的大小:

    如果
    net.ipv4.tcp_adv_win_scale 的值为1,则二分之一的缓冲空间用来做额外开销,如果为2的话,则四分之一缓冲空间用来做额外开销。因此 recv buffer 的最佳值应该设置为:

三、数据包的发送

发送数据包经过的路径:

和接收数据的路径相反,数据包的发送从上往下也经过了三层:用户态空间的应用、系统内核空间、最后到网卡驱动。应用先将数据写入TCP 
send buffer ,TCP层将 send buffer 中的数据构建成数据包转交给IP层。IP层会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放入队列 QDisc (queueing discipline)。数据包成功放入 QDisc 后,指向数据包的描述符 sk_buff 被放入 Ring Buffer 输出队列,随后网卡驱动调用 DMA engine 将数据发送到网络链路上。
同样我们逐层来梳理队列缓冲有关的参数。
  1. send Buffer
    recv Buffer 类似,和 send Buffer 有关的参数如下:
    net.ipv4.tcp_wmem =
    net.core.wmem_default
    net.core.wmem_max
    发送端缓冲的自动调节机制很早就已经实现,并且是无条件开启,没有参数去设置。如果指定了 tcp_wmem ,则 net.core.wmem_default tcp_wmem 的覆盖。 send Buffer tcp_wmem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自动调节。如果调用 setsockopt() 设置了socket选项 SO_SNDBUF ,将关闭发送端缓冲的自动调节机制, tcp_wmem 将被忽略, SO_SNDBUF 的最大值由 net.core.wmem_max 限制。
  2. QDisc
    QDisc (queueing discipline )位于IP层和网卡的 ring buffer 之间。我们已经知道, ring buffer 是一个简单的FIFO队列,这种设计使网卡的驱动层保持简单和快速。而 QDisc 实现了流量管理的高级功能,包括流量分类,优先级和流量整形(rate-shaping)。可以使用 tc 命令配置 QDisc
    QDisc 的队列长度由 txqueuelen 设置,和接收数据包的队列长度由内核参数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控制所不同, txqueuelen 是和网卡关联,可以用 ifconfig 命令查看当前的大小:

    使用
    ifconfig 调整 txqueuelen 的大小:
    ifconfig eth0 txqueuelen 2000
  3. Ring Buffer
    和数据包的接收一样,发送数据包也要经过
    Ring Buffer ,使用 ethtool -g eth0 查看:

    其中
    TX 项是 Ring Buffer 的传输队列,也就是发送队列的长度。设置也是使用命令 ethtool -G
  4. TCP Segmentation和Checksum Offloading
    操作系统可以把一些TCP/IP的功能转交给网卡去完成,特别是Segmentation(分片)和checksum的计算,这样可以节省CPU资源,并且由硬件代替OS执行这些操作会带来性能的提升。
    一般以太网的
    MTU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为1500 bytes,假设应用要发送数据包的大小为7300bytes, MTU 1500字节 - IP头部20字节 - TCP头部20字节=有效负载为1460字节,因此7300字节需要拆分成5个segment:

    Segmentation(分片)操作可以由操作系统移交给网卡完成,虽然最终线路上仍然是传输5个包,但这样节省了CPU资源并带来性能的提升:

    可以使用
    ethtool -k eth0 查看网卡当前的offloading情况:

    上面这个例子checksum和tcp segmentation的offloading都是打开的。如果想设置网卡的offloading开关,可以使用
    ethtool -K (注意K是大写)命令,例如下面的命令关闭了tcp segmentation offload:
    sudo ethtool -K eth0 tso off
  5. 网卡多队列和网卡Bonding模式
    在数据包的接收过程中已经介绍过了。
至此,终于梳理完毕。整理TCP队列相关参数的起因是最近在排查一个网络超时问题,原因还没有找到,产生的“副作用”就是这篇文档。再想深入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做TCP协议代码的profile,需要继续学习,希望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再写文档和大家分享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