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重点对两种主流PON技术(EPON和GPON)在可用带宽、技术成熟度、成本、多业务能力和安全性、QoS和OAM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从目前已经商用的EPON和GPON产品来看,二者功能和性能相当,但EPON成本更低,更具竞争优势。
下行线路速率(Mbit/s) 155/622/1 244 1244/2488 1 250
上行线路速率(Mbit/s) 155/622 155/622/1244/2488 1 250
线路编码 NRZ NRZ 8B/10B
分路比 32 64-128 32-64
最大传输距离(km) 20 60 20
TDM支持能力 TDMover ATM TDM over ATM或TDM overPacket TDM over Ethernet
(传输IP业务) 速率情况下) 速率情况下)
下行数据加密 搅动或AES加密 AES加密 没有定义
4、技术成熟度
4.1 EPON
(1)标准
EPON的标准是IEEE802.3ah,标准中定义了EPON的物理层、MPCP(多点控制协议)、OAM(运行管理维护)等相关内容。IEEE制定EPON标准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在802.3体系结构内进行EPON的标准化工作,最小程度地扩充标准以太网的MAC协议。这就最大程度地继承了以太网经过长期、大规模实践检验积累下来的宝贵技术经验。
(2)核心芯片和光收发模块
目前可以提供EPON核心芯片的专业厂商有5-6家(不包括自主设计芯片的系统厂商),在标准讨论的过程中,这些厂商就己开始芯片的设计和验证,因此在802.3ah标准正式颁布时,他们大多都已推出了第二代和标准完全兼容的芯片,可以迅速支持EPON系统的大规模部署。
目前,EPON的核心芯片已发展到第三代SoC(system onchip)阶段,集成了多端口标准以太网的MAC和PHY、SRAM、CPU以及PON专用的SerDes。以这种芯片为核心,只需增加少数的外围器件(如模块和接口电路)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某些厂商提供的ONU参考设计,面积只有手掌一半大小。
最近,我国大陆和台湾省的芯片厂商也开始启动了EPON芯片设计项目。
EPON光收发模块的产业链已经完整并开始与EPON系统的发展互相推动,二者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ONU模块的价格从最初的200美元以上下降到目前不足50美元,价格水平已经和普通的千兆以太网光模块相当。模块价格的下降反过来又带动了EPON系统的规模部署速度,日本和韩国都已开始了大规模的EPON商业化应用。
EPON模块的主流厂商也从日本和美国转移到中国的台湾和大陆。现在能够提供EPON模块的厂商已经有10-20家。
(3)系统
提供EPON系统的最初都是一些新兴专业厂商,如Alloptic和Salira。现在传统的主流电信大厂也开始进入该领域,如:富士通、UT斯达康和烽火,极大地带动了EPON的产业化发展。
我国从EPON国际标准制订一开始就把EPON列入国家的“863”重大项目,支持格林威尔等国内厂商对EPON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2004年初完成“863”项目的验收,之后滚动投入二期资金支持优秀厂商进行EPON系统的商业化推广。现在,能够提供商用EPON系统的厂商近10家,从技术水平上看,因为几乎同步开发,国内外厂商的差别很小。而价格方面,国内厂商占优。
4.2 GPON
(1)标准
GPON的标准是ITU-T G.984系列标准,规定了GPON的物理层、TC层和OAM相关功能。
GPON标准的制订考虑了对传统TDM业务的支持,继续采用125s固定帧结构,以保持8K定时延续。为了支持ATM等多协议,GPON定义了一种全新的封装结构GEM(GPONencapsulation method),可以把ATM和其它协议的数据混合封装成帧。
GPON标准相当复杂,在已有技术基础上,以可接受的成本实现完全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比较困难。
(2)核心芯片和光收发模块
除GPON设备厂商自主设计的GPON芯片外,目前还没有专业的芯片厂商推出商用GPON核心芯片。
GPON设备上使用的模块都是专用的自主或协作开发的模块,还没有专业的模块厂商可以提供样品,更谈不上大规模量产。
GPON标准要求模块指标支持三类ODN,但C类ODN受目前光模块技术水平的限制,很难在经济的成本下实现。
(3)系统
目前提供GPON系统的只有一两家新兴专业厂商,如Flex-Light,其生产供货、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难以独立支撑GPON的大规模部署。
与EPON相比,GPON的产业链还不完整。
5、成本
影响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技术复杂度、规模产量以及市场应用规模。
从技术角度,EPON“进入门槛”很低,容易吸引大批厂商加入EPON产业联盟。EPON继承了以太网“简单即是美”的优良传统,尽量只做最小的改动来提供增加的功能,这就使得传统的以太网芯片厂商可以很容易地进行EPON芯片设计,新的设计公司也能利用随处可得的以太网相关IPcore(具有知识产权的设计内核)来加入EPON芯片设计的阵营。目前EPON的第三代芯片的价格并不比前两代芯片价格高(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功能却不可同日而语。GPON芯片功能比较复杂,需要全新设计封装格式,没有对这方面比较熟悉的传统厂商,“技术门槛”较高,又会让新兴公司“望而却步”。GPON芯片厂商数量太少,芯片价格也难以下降。在这方面,ATM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在模块方面,从技术角度来看,由于GPON的光模块要满足很高的突发同步指标(在1.244Gbit/s速率下,GPON标准规定突发同步物理层开销只有12byte),对模块中的驱动和前后放大器芯片的要求很高;还要满足三类ODN的功率预算,对ONU发射机功率和OLT接收机的灵敏度也有很高要求,只能采用DFB发射机和APD的接收机,而它们的成本几乎是EPON模块中使用的传统FP发射机和PIN接收机的6倍(该数据来自光模块厂商)!所以,GPON光模块的成本显然要高于EPON光模块。
另外,从产量规模角度看,EPON系统厂商在标准制订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发了早期的系统,开始进行小规模现场试验,一方面随着标准的演化及时跟进,另一方面也为将来的大规模部署积累着相关的工程和服务经验。这样在标准颁布之时就早已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一旦需求爆发,马上就可以开始大规模的部署。日本YahooBB之所以能在EPON标准刚正式颁布不久即大规模采用EPON部署FTTH,就是因为EPON的工程技术成熟。这反过来又大大促进了EPON产业的发展,仅其一家的采购规模就足以拉低EPON光模块的价格。EPON模块价格已接近传统模块。而GPON目前的部署规模还很小,模块价格很难快速下降。
经过多年的发展,期间包括一场跟ATM的“战争”,以太网已成为数据网络中的事实标准,以太网相关技术无疑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现在和将来的新技术,都要提供对以太网的接口。和GPON相比,EPON的市场前景应该会更好一些。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现在EPON的成本肯定比GPON低,事实也正是如此。根据从日本市场获得的数据,目前YahooBB部署的EPON系统,每用户(或每线)设备成本(包括ONU和分摊的OLT成本)已降到了200美元。GPON还未见有大规模商用的市场报道,参考北美155Mbit/sAPON系统的设备价格为每用户300美元以上,再参考SDH的622Mbit/s系统对155Mbit/s系统的价格系数(约为2.5),估计目前的GPON系统价格约为每用户750美元,约是EPON价格的4倍!即便换算成单比特成本,GPON也是EPON的3倍!而且从长远来来看,EPON的成本下降速度也会比GPON更快。所以无论现在还是将来,GPON在成本上将始终难以与EPON竞争。
6、多业务能力和安全性
目前对EPON多业务能力质疑最多的就是它传输传统TDM业务的能力。且不说目前EPON设备厂商采用的各种TDM overEthernet的专利技术提供了EPON单一网段的TDM业务传输通道,从测试结果来看,其性能完全满足1.5ms时延等指标要求,完全符合传统TDM业务的应用标准。就是在普通的以太网设备上,现在也可以使用各种标准的PWE3(pseudowireemulation edge toedge)设备提供跨网段、端到端的、透明的传统点对点TDM通道。而且,随着传统TDM业务量所占比例的日趋减少,使用分组交换技术,把TDM业务收容到日益扩大的分组网络中来,无疑将是一种更为经济的手段。即使是现在部署的G/EPON系统,也会更看重其对各种以太网数据业务的支持能力。
对于IPTV、VoIP等IP/以太网基础上的多业务,EPON更是可以很好地承载。
对模拟的CATV业务,EPON也可以采用和GPON一样的方式承载:增加一个波长。(其实这属于WDM技术,跟EPON和GPON本身无关)。
在安全性方面,EPON也使用标准的基于AES的加密技术,其安全性和GPON无区别。
7、QoS和OAM
在QoS方面,EPON定义了8个优先级队列,DBA算法也考虑了对不同优先级队列的带宽分配策略和公平性等问题。对于数据包中的IP优先级或以太网优先级可以很容易地映射到这8个优先级队列中,再通过DBA算法保证其传输的带宽和时延,因此完全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QoS要求。例如:对TDM业务,使用EPON的QoS机制,就可以保证其各项指标要求。
GPON中OLT检测每个CONT-T的业务负荷,用于预测/分析ONU的业务流情况和网络的拥塞情况,根据网络状况给每个CONT-T分配资源,但并不涉及VP/VC或Port_ID的QoS。VP/VC或Port_ID提供的QoS保证由两端的ATM/GEMclient的相应机制来完成。对于有不同QoS要求的业务,GPON通过使用指针安排ONU用不同的传输方式来实现:调整其授权带宽和授权周期来保证业务的带宽和时延要求。
实际上,在如何保证业务的QoS方面,EPON和GPON的实现机理本质上是一样的。
在OAM方面,EPON标准中定义了远端故障指示、远端环回控制和链路监视等基本的OAM功能,对于其它高级的OAM功能,则定义了丰富的厂商扩展机制,让厂商在具体的设备实现中自主增强各种OAM功能。而且EPON标准还从便于开通维护的角度,定义了一套OAM能力的自动协商机制(与以太网端口的自动协商机制类似),可以在无需人工参与的情况下,自动识别并配置0LT和ONU两端的OAM能力。另外,比较有特色的是,EPON定义了一种PON端口的环回测试功能,把PON链路的性能测试功能嵌入到系统之中,可以在无需外部测试仪表的情况下,进行PON链路的性能检测,大大方便了系统的开通和故障定位。
GPON中的OAM包括带宽授权分配、DBA、链路监测、保护倒换、密钥交换以及各种告警功能。从标准本身来看,GPON标准中定义的OAM信息比EPON标准定义的丰富,不过从实际的设备来看,二者提供的功能并没有多少差异,目前的EPON设备也能提供这些功能。
8、总结
综上所述,在OAM、QoS、多业务承载、安全性等方面,目前的EPON产品与GPON标准规范的相当,但每单位带宽成本则要比GPON低得多,而且EPON的技术更成熟,更早被市场接受,更早进入大规模商用的阶段。
下一代网络将是基于分组的网络,目前以太网作为分组网络的绝对主流承载平台,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将来用户侧的网络接口肯定是一个以太网的接口,城域网上的以太网接口肯定也会随处可见,使用以太网技术把两侧的以太网接口连接起来将会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试想,光纤带宽资源无限,是舍易求难,为提高一点传输效率而非要把两侧的以太网数据进行复杂的“背对背”GEM协议转换,再在PON上传输?还是简单地增加波长和速率,平滑地扩展网络容量?以太网从10Mbit/s、100Mbit/s、1000Mbit/s到10Gbit/s的发展历史可以告诉我们正确的选择。
文章出处:http://fttx.eefocus.com/article/09-11/88836125720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