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基础及理论

**地理空间认知模型有哪些?
根据GIS 数据组织和处理方式,目前地理空间认知模型大体上分为3类,即基于对象(object)、基于网络(network)和基于域(field)的认识模型。
基于对象的模型,对象也可能由其他对象构成复杂对象,并且与其他分离的对象保持特定的关系,如点、线、面之间的拓扑关系。每个对象对应着一组相关的属性以区分各个不同的对象。gispark.com
基于网络的模型基于网络(network)的空间模型与基于对象的模型在某些方面相同,都是描述不连续的地理现象,不同之处在于它需要考虑通过路径相互连接多个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交情况。实际上,网络是由R2 中的若干点及它们之间相互连接的线(段)构成。亦即在地理空间中,通过无数“通道”互相连接的一组地理空间位置。现实世界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可以构成网络,如公路,铁路,通讯线路,管道,自然界中的物质流、物量流和信息流等,都可以表示成相应的点之间的连线,由此构成现实世界中多种多样的地理网络。按照基于对象的观点,网络模型也可以看成基于对象的模型,它是由点对象和线对象之间的拓扑空间关系构成的。
基于域的模型基于域(field)的空间模型把地理空间中的事物作为连续的变量或体来看待,例如,大气污染程度、地表温度、土壤温度以及大面积空气和水域的流速和方向。根据不同的应用,域可以表示二维,也可以表示三维地理空间。由于网络是由一系列节点和环链组成的,从本质上看与基于对象或目标的模型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有的学者认为空间数据模型可归结为基于对象(目标)和基于域(场)两类。同时,应该指出,对象和域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共存,即在许多情况下需要采用对象模型和域模型的集成,基于域的模型和基于对象的模型各有长处,应该恰当地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来建模。不论是在GIS 应用模型的高层建模中,或是在GIS 的数据结构设计中,还是GIS 的应用中,都会遇到这两种模型的集成问题。例如,如果采集降雨数据的各个点在空间上很分散且分布无规律,并且这些采集点还有各自的特征,那么,一个包含两个属性——采集数据点位置(对象)和平均降雨量(域)的空间认知模型,也许更适合于对区域降雨现象特性变化的描述。
地理空间的表达方式?
矢量(点线面)主要表现了空间实体的形状特征;栅格(类似于矩阵,对空间实体的最小表达单元为一个单元或像素,精度与分辨率有关)主要描述空间实体的级别分布特征及其位置;面向对象(分类、概括、联合、聚集)将空间实体用一个对象来表示。
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的区别?
空间数据结构是对空间数据进行合理的组织,以便于进行计算机处理。
区别:数据模型是数据表达的概念模型,数据结构是数据表达的物理实现,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实现。
空间数据组织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依据地理实体之间的不同特征、相似特征、不同地理实体的组合特征进行分类,运用标志符建立空间数据 (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之间的联系的过程和方法。
标识符(Identifier)用于标识空间要素的唯一代码
作用:保证空间要素在数据库中的唯一性;保证空间特征属性与属性特征数据的一一对应关系;便于对数据的查找、关联与分析
空间数据拓扑关系在数据应用中的作用?
通过它,不需要利用坐标与距离,即可确定地理实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有利于空间位置的查询。
可以利用拓扑数据作为工具,重建地理实体。
便于检查数据的错误
便于空间数据的编辑
便于属性数据的输入
便于空间分析功能的实现
空间数据有哪几类质量问题?
1空间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包括空间特征和过程在空间、专题和时间内容上的不确定性。
2空间现象的表达:数据采集中的测量方法以及量测精度的选择等受到人类自身的认识和表达的影响,这对于数据的生成会出现误差。
3空间数据处理中的误差:在空间数据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误差有以下几种:投影变换产生的差异;地图数字化和扫描后的矢量化处理都可能出现误差;数据格式转换中的位置差异性;数据抽象时产生的误差;建立拓扑关系过程中的位置坐标的变化;与主控数据层的匹配位移导致误差;数据叠加操作和更新产生空间位置和属性值的差异;数据集成处理产生的误差;数据的可视化产生表达上的误差;数据处理过程中误差的传递和扩散
4空间数据使用中的误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数据的解释过程,一是缺少文档,这样往往导致数据用户对数据的随意性使用而使误差扩散。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1传统的手工方法:将数字化数据与数据源进行比较,图形部分的检查包括目视方法、绘制到透明图上与原图叠加比较,属性部分的检查采用与原属性逐个对比或其他比较方法。
2元数据方法:数据集的元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关数据质量的信息,通过它可以检查数据质量,同时元数据也记录了数据处理过程中质量的变化,通过跟踪元数据可以了解数据质量的状况和变化。
3地理相关法: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据的质量。
空间数据元数据有哪些内容?
对空间元数据所要描述的一般内容进行层次化和范式化,指定出可供参考与遵循的空间元数据标准的内容框架。
空间元数据标准体系:目录信息;标准部分(标识信息、数据质量信息、数据集继承信息、空间数据组织信息、空间参考信息、实体和属性信息、发行信息、空间元数据参考信息);应用部分(引用信息、时间范围信息、联系信息、地址信息)
在基础地理信息共享中,元数据起到的作用?
(1)用来组织和管理空间信息,并挖掘空间信息资源
(2)帮助数据使用者查询所需空间信息
(3)组织和维护一个机构对数据的投资
(4)用来建立空间信息的数据目录和数据交换中心
(5)提供数据转换方面的信息
帮助用户获取数据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集成中的应用 数据存储和功能实现
什么是地图投影,有哪些地图投影?为什么要进行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是利用一定数学法则把地球表面的经、纬线转换到平面上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转换到平面上,使地面点位的地理坐标(φ,λ)与地图上相对应的点位的平面直角坐 标(x ,y)或平面极坐标(σ,ρ)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1、按变形方式
(1)等角投影,又称正形投影,指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的夹角与地面上对应的角度相等。在微小的范围内,可以保持图上的图形与实地相似;不能保持其对应的面积成恒定的比例;图上任意点的各个方向上的局部比例尺都应该相等;不同地点的局部比例尺,是随着经、纬度的变动而改变的。
(2)等(面)积投影,地图上任何图形面积经主比例尺放大以后与实地上相应图形面积保持大小不变的一种投影方法。等积投影相反,保持等积就不能同时保持等角。
(3)任意投影。任意投影为既不等角也不等积的投影,其中还有一类“等距(离)投影”,在标准经纬线上无长度变形,多用于中小学教学图。
2、根据正轴投影时经纬网的形状分类
a>几何投影( 利用透视的关系,将地球体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或可展位平面的圆柱面和圆锥面等几何面上。)分以下三种:
(1)平面投影(plane projection) ,又称方位投影,将地球表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与球面相切或相割的平面上去的投影方法;平面投影大都是透视投影,即以某一点为视点,将球面上的图象直接投影到投影面上去。
(2)圆锥投影(conical projection),用一个圆锥面相切或相割于地面的纬度圈,圆锥轴与地轴重合,然后以球心为视点,将地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再沿圆锥母线切开展成平面。性质:地图上纬线为同心圆弧,经线为相交于地极的直线。
(3)圆柱投影(cylindrical projection),用一圆柱筒套在地球上,圆柱轴通过球心,并与地球表面相切或相割将地面上的经线、纬线均匀的投影到圆柱筒上,然后沿着圆柱母线切开展平,即成为圆柱投影图网。
(4)多圆锥投影:投影中纬线为同轴圆圆弧,而经线为对称中央直径线的曲线。
b>条件投影(非几何投影)
投影分类 (1)伪方位投影,在正轴情况下,伪方位投影的纬线仍投影为同心圆,除中央经线投影成直线外,其余经线均投影成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且交于纬线的共同圆心。
(2)伪圆柱投影,在圆柱投影基础上,规定纬线仍为同心圆弧,除中央经线仍为直线外,其余经线则投影成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3)伪圆锥投影,投影中纬线为同心圆圆弧,经线为交于圆心的曲线。
3、根据投影面与地球表面的相关位置分类(投影轴与地轴的关系)
(1)正轴投影(重合):投影面的中心线与地轴一致
(2)斜轴投影(斜交):投影面的中心线与地轴斜交
(3)横轴投影(垂直):投影面的中心线与地轴垂直
4、几何投影中根据投影面与地球表面的关系
(1)切投影
(2)割投影
5、投影的应用
(1)圆锥投影:主要应用于中纬度地区沿着东西伸展区域的国家地区。
(2)圆柱投影:是圆锥投影的一个特殊情况,正轴圆柱投影表现为相互正交的直线。等角圆柱投影(墨卡托)具有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的特性,因此最适宜编制各种航海、航空图。
(3)方位投影:等变形线为同心圆,最适宜表示圆形轮廓的区域,如表示两极地区的地图。
由于地球是一个赤道略宽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梨形球体,故其表面是一个不可展平的曲面,所以运用任何数学方法进行这种转换都会产生误差和变形,为按照不同的需求缩小误差,就产生了各种投影方法。
空间数据获取有哪些途径,各种途径具有哪些特征
1、地面及地下测量:精度高、效率较低
2、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测量
3、摄影测量技术:不接触目标,能从二维影像中获取目标三维信息,定位精度高(普遍如此);处理流程复杂,需要经过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能获取多种产品:4D产品;影像直观,便于人工判别;但是摄影必然有单张照片的范围限制,近景的在百米级,航飞的千米级,分辨率也各不相同,但是一般是比遥感要高的。
4、遥感技术:增大观测范围、能提供大范围瞬时静态图像、能进行大面积重复性观测、大大加宽了人眼所能观察的光谱范围、空间详细程度高
5、图/像扫描数字化技术:手扶跟踪数字化(可以直接获取矢量数据。用数字化仪跟踪纸介质图形中的点、线等信息,通过数字化软件实现图形信息向数字化信息的转换。)
栅格/矢量扫描数字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精度受扫描仪分辨率的限制、劳动强度小)
全数字自动化的地图数字化方法(简单、效率高,但精度低)
6、解析测图法输入:精度高、功能强、机助程度高、便于实现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自动化
7、已有数字形式空间数据的输入:
8、三维信息的获取:机载数据获取(具有几乎完全自动化的潜力,主动获取地面数据,逐点采样。数据点分布均匀,精度一致,不受阴影的影响,植被穿透能力强,探测真实树下地形。直接获取地面三维数据,容易实现数据处理自动化。短时间内获取大面积区域,不受太阳高度角影响,抗天气干扰能力强。数据量大,新技术需不断发展,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直接获取地面三维坐标,野外工作量小。能够识别比激光斑点小的物体,如输电线等。)
移动数据获取()
激光扫描数据获取(精度高,测量方式更加灵活、方便)
数字摄影数据获取(采用人工数字相机的地面近景摄影方法获取信息)
9、属性和统计数据获取(键盘直接输入;先建属性表输入属性,或从其它统计表中导入属性,属性和几何数据的连接;)
空间数据共享有哪些方式?
1、基于文件的共享。优点:简单、易用 存在问题:数据损失问题、可视化表现的一致性问题、工作效率问题、更新的及时性问题、安全性问题
2、基于数据库的共享。优点:减少建库成本、避免内容和精度的损失、更新及时 存在问题:对网络安全要求较高、带宽要求高、难于实现异构平台集成应用
3、基于服务的共享。WebGIS,优点:拓展了GIS的应用范围和服务领域。客户端平台独立性。更简单的操作。平衡高效的计算负载 存在问题:功能简单。数据可视化、查询和基本的数据管理功能基本的图片数据共享。无法实高端的功能共享能力;也无法用于开发高端应用系统难于实现异构平台集成应用。Web Service,优点:降低重复建设成本。提高共享效率数据共享与功能共享并举。支持异构GIS平台集成应用。带宽要求较低。更高的系统安全性。
解决了分布、异构、网络环境下的空间信息共享、集成与互操作的问题,是分布式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哪些类型的数据可以作为创建新的矢量数据的数据源?
遥感数据、GPS数据、纸质地图
数字化获取空间信息时会出现哪些错误?
1、 定位错误:(1)手扶跟踪数字化中的人为误差:丢失某些线或错接某些点;(2)扫描和跟踪过程产生的错误:线的塌陷、线的变形和多余线的产生;(3)数字化地图转换为现实世界坐标过程中产生的偏差;(4)手扶跟踪数字化或屏幕跟踪过程中产生的双线
2、 拓扑错误
(1) 几何要素的拓扑错误
① 悬挂节点:未及或欠头(undershoot) :在弧段之间存在缝隙;过伸(overshoot):弧段过长;多边形不完全闭合。
② 伪节点。伪节点出现在一条连续弧段上,把该弧段不必要地分为数段。用于未与其他多边形相连的独立多边形,必须选择任意起始点(和结束点)来数字化多边形,这个点则成为伪节点。
③ 标识节点。一个多边形应该有一个,且只能有一个标识点。未闭合的多边形经常引起多标点错误。
④ 多边形要素的拓扑错误。未闭合多边形,如湖泊边线必须闭合;两个多边形之间有缝隙,如相邻之间的宅基地;多边形重叠,如相邻之间的宅基地。
⑤ 点要素的拓扑错误。点不在多边形内
(2) 图层之间的拓扑错误
① 多边形最常见错误。边界线没有重合,原因:分别数字化
② 线要素最常见错误。线要素在接边处没有完全接合,原因:两幅图没有接边
③ 点要素最常见错误。点要素没有沿着线要素延伸,GPS点没有落在路上
空间数据检核与编辑的必要性?
修正数据输入错误 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更新地理信息
数字化中属性数据采集的原则和方法
对于要输入属性库的属性数据,通过键盘可直接输入。对于要直接记录到栅格或矢量数据文件中的属性数据则必须先对其进行编码,将各种属性数据变为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或字符形式,便于GIS存储管理。
⑴编码原则
①系统性和科学性:满足所涉及学科的科学分类方法,能反映出同一类型中不同的级别特点。
②一致性:对代码所定义的同一专业名词、术语必须是唯一的。
③标准化和通用性: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按标准进行,没有标准的必须考虑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实现标准化。
④简捷性: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前提下、每一种编码应该是以最小的数据量载负最大的信息量。
⑤可扩展性:编码的设置应留有扩展的余地,避免新对象的出现而使原编码系统失效、造成编码错乱现象。
⑵编码内容
①登记部分:用来标识属性数据的序号,可以是简单的连续编号,也可划分不同层次进行顺序编码;
②分类部分:用来标识属性的地理特征,可采用多位代码反映多种特征;
③控制部分:用来通过一定的查错算法,检查在编码、录入和传输中的错误,在属性数据量较大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
⑶编码方法
①层次分类编码法:是按照分类对象的从属和层次关系为排列顺序的一种代码,它的优点是能明确表示出分类对象的类别,代码结构有严格的隶属关系。
②多源分类编码法:对于一个特定的分类目标,根据诸多不同的分类依据分别进行编码,各位数字代码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
DEM数据的来源及获取方法

  1. 影像:航空摄影测量、航天遥感
  2. 地形图:实地测量、航测成图、编绘成图、编绘成图
  3. 地面测量数据:GPS、全站仪、经纬仪等与计算机在野外观测获取地面点数据,处理变换后建成数字高程模型
  4. 其他数据源:平面坐标由测量方法确定、第三维属性使用专业检测、测量方法确定、以离散点形式表达的x,y,z,其中z为某专题属性
  5. 既有DEM数据:覆盖全国范围的1:100万、1:25万、1:5万数字高程模型、七大江河重点防洪区的1:1万DEM、省级1:1万数字高程模型
    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方法:
    1.沿等高线采样:主要用于山区采样。
    2.规则网格采样:按规则矩形网格进行采样,可直接生成规则矩形格网的DEM数据。
    3.剖面法:根据地形使采样点合理分布,即平坦地区采样点少,地形复杂区采样点多。
    4.渐进采样:根据地形使采样点合理分布,即平坦地区采样点少,地形复杂区采样点多。
    5.选择采样:根据地形特征进行采样,如沿山脊线、山谷线等进行采集。
    6.混合采样:一种将选择采样与规则格网采样相结合或者是选择采样与渐进采样相结合的采样方法。
    7.交互式采集:上述的第1 、第3 、第5和第6种方法适合于利用解析测图仪或机助测图仪进行半自动化的交互式数据采集。
    8.先进采样法:采样和分析同时进行,数据分析支配采样过程
    9.自动采集
    从现有地形图获取数据

DEM数据的应用领域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应用过程。
数字地形模型(DTM)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如高程、坡度、坡向等)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EM)。在地理信息系统中,DEM最主要的三种表示模型是:规则格网模型、等高线模型和不规则三角网模型。DEM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
1)作为国家信息的基础数据;
2)土木工程、景观建筑与矿山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3)为军事模拟等而进行的地表三维显示;
4)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
5)流水线分析、可视性分析;
6)交通路线的规划与大坝的选址;
7)不同地表的统计分析与比较;
8)生成坡度图、坡向图、坡面图、辅助地貌分析等;作为背景图叠加各种专题信息,以进行显示与分析等。
实例一:土方计算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可采用类似于体积积分的方法来计算填挖工程量,以取代传统的手工计算,这样不仅提高了精度也大大提高其效率,又降低了劳动强度。其原理是利用网格里的高度与开挖底面的高度只差为积分高度,以单位网格的面积为积分单元,将开挖范围内的这些体积累加后即为所求开挖量。其数学表达式如下:h(x,y) = zB(x,y) –zW(x,y)
V = ∫∫Σh(x,y)dx 式中:h(x,y) 为网格点高差;zB(x,y)为地表网格点高程;zW(x,y)为开挖面网格点高程;Σ为计算区域;ds=△x2为积分单元(网格面积);V为累积开挖量。
实例二:水库库容计算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在采集和构建高精度的水库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 )的基础上,结合GIS组建二次开发技术,形成库容计算方法研发通用的库容计算软件,可以实现大型水库静库容和东库容的快速计算。高精度的水库实测地形DEM数据保证了库容计算成果的高精度,基于GIS技术,可以方便地实现对还亮DEM数据的管理和计算。在水库动库容计算过程中,基于一维水力模型建立喝掉洪水演进模型,模拟入库洪水在库区喝道内实时演进情况,
可以考虑入库流量、水库调度方式、把钱水位和库区河道水力学特性等多个因素对水库动库容的影响。
老师PPT上的
(1)作为国家地理信息的基础数据
(2)科学研究应用
(3) 商业应用
(4)工业、工程应用
(5)管理应用
(6)军事应用**

  • 0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