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概述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三类网络:

  • 电信网络:向用户提供电话、电报及传真等服务
  • 有视电视网络:向用户传送各种电视节目
  • 计算机网络:使用户能够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文件

(2)互联网两个重要的基本特点:

           联通性和共享(资源共享)

1.2互联网概述

(1)易混基本概念:

  • 网络:即计算机网络的简称
  • 计算机网络:由若干节点和链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 互联网(internet):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连接起来
  • 互联网(Internet):最大的互连网
  • 主机:与网络相连接的计算机

(2)互联网基础结构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连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全球范围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ISP:互联网服务提供者

                    IXP:互联网交换点(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分组)

1.3互联网的组成

(1)按工作方式划分:

  •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用户直接使用,用于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联通性与交换)

(2)边缘部分:

    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主机,又称端系统

    1.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主机A和主机B通信"——>"主机A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上的另一个进程通信"

    2.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

  • 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持续请求/对等)

         1.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2.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

         3.客户程序: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4.服务器程序: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通信请求;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客户的通信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需要有强大的硬      件和高级操作系统支持

  • 对等方式(P2P方式):(两台主机是对等的)

        1.两台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通信,每一台主机既是客户同时又是服务器。

(3)核心部分:

     1.电路交换:

      (1)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2)步骤: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

      (3)重要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2.分组交换:

(1)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先将较长的报文划分为一个个等长的数据段,再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控制必要信息的首部,构成一个分组,又称为"包",而分组的首部也可称为"包头",发送端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原来的报文。

(2)分组交换在传送数据之前不用先占用一条端到端的通信资源,分组在哪段链路上传送才占用那段链路的通信资源。分组到达一个路由器后,先暂时存储下来,查找转发表,然后从另一条合适的链路转发出去。

3.报文交换:

不分组,整份传到相邻节点再转发。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常见局域网:校园网、企业网

常见专用网:军队、铁路、银行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

指数据的传送速率,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为bit/s,区分:计算速率与数据量时所代表的数值不同。当提到网络的速率时,往往指的是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2.带宽

(1)频域:表示某信道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就称为该信道的带宽,例:300Hz到3.4kHz;

(2)时域:在单位时间内网络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为bit/s。

两者本质相同,一条通信链路的"带宽"越宽,其所能传输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

3.吞吐量

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受到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额定速率为绝对上限,实际吞吐量可能会远小于额定速率,甚至下降到零。

4.时延

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1)发送时延:

(2)传播时延:

不同之处:发送时延只发生在机器内部的发送器中,传播时延则发生在机器外部的传输信道媒体上,两者计算过程中数据的单位也不同。

(3)处理时延与排队时延

(4)总时延

等于四种时延的和,一般来说小时延的网络要优于大时延的网络,一个低速率、小时延的网络可能优于一个高速率但时延大的网络,对于高速链路或高带宽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传播速率,也只是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5)时延带宽积

(6)往返时间RTT

有效数据率=数据长度/(发送时延+RTT)

(7)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与网络利用率。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网络协议: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组成要素为: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结构或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3)五层的体系结构

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4)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对上一层是透明的。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SAP:(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是一个逻辑接口。

SDU: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

第二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具体的传输媒体,尽可能屏蔽掉不同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一些基本概念

  1. 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通常为有意义的符号序列),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
  2. 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离散的);
  3.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值的基本波形,使用二进制编码时,只有两种不同的码元;

(3)信道: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1.分类:

2.调制:

(1)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包含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许多信道不能进行传输,所以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调制可分为两类,基带调制与带通调制。

(2)基带调制: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转换,把数字信号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数字信号。这种过程称为编码。

(3)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进行调制,把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称为带通信号。

3.信道的极限容量(影响因素)

(1)信道能通过的频率范围:

(2)信噪比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

(1)分类:

  • 导引型传输媒体:电磁波被导引沿着固体媒体传播
  •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指自由空间。非导引型传输媒体中电磁波的传输常称为无线传输。

(2)导引型传输媒体:

  • 双绞线:把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然后用规则的方法绞合,绞合度越高,可用的数据传输率越高。双绞线可分为无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

STP的分类:

(1)x/UTP:对整条双绞线的电缆进行屏蔽,x代表所用的不同原料:

(2)FTP:把电缆中的每一对双绞线都加上铝箔屏蔽层。

在抗干扰能力上,U/FTP比F/UTP好,而F/FTP则是最好的。无论是哪种类别的双绞线,衰减都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双绞线的最高速率还与数字信号的编码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 同轴电缆:

  • 光缆:光纤是光缆通信的传输媒体。通过传递光脉冲来进行通信,发送端要有光源,接收端要有光检测器。

(1)分类:多膜光纤与单模光纤

多膜光纤:存在多条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光脉冲会在传输中拽呢展宽,造成失真,只适合近距离传输。

单模光纤:直径减小到只有一个光的波长,可使光纤一直向前传播,而不会产生多次反射,制作成本高,衰减小,光源要用昂贵的半导体激光器,不能用发光二极管。

(2)常使用的光波的波段850nm、1300nm、1550nm,三个波段通信容量都非常大,但850nm波段衰减较大。

(3)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利用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实现各种传输通信。

(1)无线电微波通信:频率范围为300MHz-300GHz,主要使用2-40GHz,在空间主要是直线传播,在地球表面传播距离受到限制一般只有50m,采用100m高的天线塔传播距离可增大到100km。

(2)多径效应:

(3)当使用无线信道通信时,必须使误码率不大大于可容许的误码范围

(4)远距离通信需建立中继站

(4)卫星通信:通信容量大,距离远,传播时延较大,保密性差,造价高。不等于用卫星信道传送数据时延较大。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复用:允许用户使用一个共享信道进行通信。

(1)频分复用FDM:将整个带宽分为多份,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自终都占用这个频带,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2)时分复用TDM: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TMD帧占用固定的时隙,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周期性出现,TMD信号也称为等时信号,所有用户在不同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3)频分多址(FDMA)与时分多址(TDMA):强调多个多个用户接入,而FDM与TDM则说明是在频域还是在时域进行复用,而不强调是用于一个用户还是多个用户。频分复用的用户增加时,复用后的总带宽就跟着变宽,而时分复用帧的长度是不变的。

(4)进行复用时需要使用复用器和分用器,并且他们是成对使用的。

(5)统计时分复用(STDM):一种改进的时分复用,以弥补用户暂时无数据发送时造成的时隙空闲。集中器常使用这种统计时分复用,而使用统计时分复用的集中器也叫作智能复用器。

1.每一个STDM帧中的时隙数小于连接在集中器上的用户数,各用户有数据就发往集中器的输入缓存,集中器依次按顺序扫描缓存,当一个帧的数据放满了,就发送出去。

2.STDM不是固定分配时隙,而是动态分配时隙,因此可以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3.在输出线路上某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并不是周期性的出现,因此统计时分复用又称为异步时分复用,而普通的时分复用称为同步时分复用。因此必须还需有用户的地址信息,输出线路前的白色短时隙就用于存放地址信息。

2.4.2 波分复用WDW

2.4.3 码分复用CDM

(1)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不会造成干扰,当码分复用CDM信道为多个不同地址的用户共享时,就称为码分多址。

(2)原理:每一个比特时间再划分为m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为每一个站指派一个唯一的mbit码片序列,发送比特1时发送自己的mbit码片序列,发送比特0时发送该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

(3)码片序列实现了扩频:要发送的数据率=b bit/s,实际发送的数据率=mb bit/s,同时占用的频带宽度也提高到原来的m倍。扩频可分为直接序列扩频DSSS与跳频扩频FHSS,此处为第一种。

(4)CDMA的特点:每一个站分配的码片序列各不相同,且必须相互正交(等于0)。规格化内积指内积结果再除以向量维数。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反码的向量的规格化内积都为-1。

(5)具体的实例

2.5 数字传输系统

(1)早期数字传输系统的缺点:速率不统一与不是同步传输

(2)同步光纤网SONET:各级时钟都来自一个非常精确的主时钟,为光纤传输系统定义了同步传输的线路速率等级结构(OC/STS)

(3)同步数字系列SDH:以SONET为基础制定的国际标准,与SONET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基本速率不同(STM)

2.6 宽带接入技术

(1)定义:下行速率达25Mbit/s,上行速率达3Mbit/s。标准在不断提高

(2)按接入媒体划分:有线宽带接入与无线宽带接入

有线宽带接入技术:

1.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

(1)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承载宽带业务,把低端频谱留给传统电话使用,把未被利用的高端频谱留给用户上网使用。

(2)非对称:下行带宽远大于上行带宽(从用户到ISP)。

(3)ADSL调制解调器

(4)基于ADSL的接入网的三大组成部分:

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包括许多ADSL调制器)、用户线和用户家中的一些设施

(5)第二代ADSL:通过提高调制效率得到了更高的数据率;采用了无缝速率自适应技术SRA(可以根据线路的情况实时情况,自适应调整数据率);改善了线路质量测评和故障定位功能。

ADSL并不适合于企业,因为企业需要使用上行信道发送大量数据给许多用户。

2.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

具有双向传输功能,且扩展了传输频带

3.FTTx技术

光配线网使得数十个家庭能用一根共享光纤,使用波分复用,上行和下行使用不同的波长。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点对点信道与广播信道。

3.1 数据链路层的几个共同问题

(1)数据链路和帧

  • 链路:从一个节点到相邻节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其他的交换节点。
  • 数据链路:当在一条线路传输时,除了必须有一条物理线路外,还需要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如果把这些协议的硬件与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网络适配器来实现这些协议。
  • 帧: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送单元。

(2)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 封装成帧:

1.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

2.帧的数据部分就是网络层的IP数据报,一个帧的帧长就等于帧的数据部分加上帧首部和尾部的长度。

3.首部和尾部:进行帧定界,还包括许多必要的控制信息,发送帧时从头部开始发送,为了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应当使帧的数据部分尽可能地大于首部和尾部的长度。但每一种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所能传送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最大传送单元MTU。

4.当数据是由可打印的ASCII码组成的文本文件时,帧定界可以使用特殊的帧定界符,此法也可以用于检验数据是否存在传输差错。

  • 透明传输

1.透明:某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看起来却好像不存在一样,数据链路层对于数据来说透明。

2.字符填充/字节填充:在数据中出现的控制字符前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而在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把数据送往网络层前删掉这个插入的转义字符,当出现两个"ESC"时则删除掉前面一个

  • 差错检测

1.比特差错:比特在传输过程中产生差错,1变成0,或者0变成1。

2.误码率BER: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的比率。误码率与信噪比有很大关系,如果提高信噪比就可以使误码率减少。

3.CRC循环冗余检验: 

(1)原理:先把数据划分分组,假定每组k个比特,现假定传输的数据为M=101001(k=6),CRC运算就是在数据M后添加n位冗余码,然后构成一个帧发送出去,一共发送(k+n)位。

(2)冗余码的得出:先用二进制的模2运算【即加法不进位,1111+1010=0101,并且减法按加法规则进行运算】进行2的n次方乘以M,相当于在数据M后面添上n个0得到(k+n位)的N,再用N除以事先双方约定好的(n+1)位的除数P,得到的余数R即为冗余码,也称为帧检验序列FCS。

(3)接收端将收到的每一个帧都除以除数P,如果余数为0,则说明传输过程没有发生差错。

(4)也可以用生成多项式P(X)来表示除数。

(5)CRC循环冗余检验只能做到对帧的无差错接受,无法判断是哪一位或哪几位出现了差错。

(6)传输差错分为两大类:比特差错与传输差错,传输差错包括帧丢失、帧重复、帧失序。

3.2 点对点协议PPP

ppp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1)ppp协议应满足的要求:

  1. 简单:接收方每收到一个帧就进行CRC检验,检验正确就接收反之则丢弃;
  2. 封装成帧:规定特殊字符为帧定界符,以便找到帧开始与结束的位置;
  3. 透明性:即上一节所说的数据透明的问题;
  4. 多种网络层协议:PPP协议必须在同一条物理链路上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
  5. 多种类型链路:PPP必须能在多种类型的链路上运行;
  6. 差错检测:对接收到的帧进行检测,并立即丢弃有差错的帧;
  7. 检测连接状态:能够自动检测链路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8. 最大传送单元:即规定每一种类型的点对点链路的最大传送单元MTU的默认标准值,也就是帧的数据长度的最大长度;
  9. 网络层地址协商:提供一种机制使通信的两个网络层的实体能够通过协商知道或者配置彼此的网络层地址;
  10. 数据压缩协商:必须提供一种方法来使用数据压缩算法。

PPP协议不支持多点线路通信,只支持点对点通信,只支持全双工线路。

(2)PPP协议的组成:

  1. 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传输的方法。
  2. 一个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链路控制协议LCP。
  3. 一套网络控制协议NCP,其中每一个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3)PPP帧的各字段意义

PPP帧的首部和尾部分为为四个字段和两个字段,第一个字段和最后一个字段都是标志字段F,表示一个帧的开始或结束,此标志字段即为PPP帧的定界符。连续两帧之间只需要一个标志字段。如果出现连续两个标志字段,就表示这是一个空帧,应当丢弃。

(4)字节填充:当PPP使用异步传输时,转义字符定义为0x7D,填充方法如下:

  1. 信息字段出现0x7E->(0x7D,0x5E);
  2. 信息字段出现0x7D->(0x7D,0x5D);
  3. 信息字段出现ASCII码的控制字符则在其前面加入一个0x7D字节,同时将该字符的编码加以改变。

(5)零比特填充:PPP协议在使用SONET/SDH链路时使用同步传输,使用零比特填充。

在发送端扫描整个信息字段,只要发现有五个连续的1,则立即填入一个0,在接收端先找到标志字段F,再对比特流进行扫描,发现五个连续的1时就把后面的0删除。

(6)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PPP协议需要LCP与NCP协商后建立链接。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3.1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1.局域网的主要特点: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2.局域网优点:

  1. 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地访问全网。局域网上的主机可共享连接在局 域网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2.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3.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reliab山t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生存性(survivability)。

3.局域网按拓扑结构分类:

4.因为局域网是共享信道所以同时发送数据会干扰彼此导致发送失败,解决方法:

  • 静态划分信道:如前面所提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但代价高不适合局域网使用
  • 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特点是信道并非在用户通信时固定分配给用户,可分为随机接入与受控接入(不讨论)

 5.以太网的两个主要标准:DIX Ethernet V2与IEEE 802.3

6.适配器的作用 

(1)适配器连接计算机与外界互联网,原身是一块接口板(网络接口卡NIC)即“网卡”,现已嵌入计算机主板,其上装有处理器与适配器。

(2)通信区别:

  • 适配器与局域网之间的通信通过电缆与双绞线以串行传输方式进行;
  • 适配器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通过计算机主板上的I/O总线已并行传输方式进行

网络上的数据率和计算机总线上的数据率并不相同,因此在适配器中必须装有对数据进行缓存的存储芯片

(3)地址分类: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就在适配器的 ROM 中,而计算机的软件地址一IP地址,则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

(4)由此得出适配器的几个重要功能:进行串行/并行转换;对数据进行缓存;在1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实现以太网协议。

3.3.2 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1.在总线结构上实现一对一的方法:每一台计算机的适配器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在发送数据帧在首部写明接受站的地址,适配器对不是发送给自己的数据帧进行丢弃。

2.本小节协议解决的问题:总线上同一时间只能有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进行调解

3.以太网采取的两种重要措施:

4.协议要点:

 5.具体例子:

如图,t=0时,A发送数据,B检测到信道为空;t= t-伽马时,A发送的数据还未到达B,与此同时B开始发送数据,经过1/2伽马时间后发生碰撞。

(1)在使用CSMA/CD协议时,一个站不可呢同时进行发发送和接受,因此应用此协议的以太网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2)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碰撞可能 ,以太网不能保证在检测到信道空闲后的某一时间内,一定能够把自己的数据帧成功地发送出去(因为存在产生碰撞的可能)。以太网的这一特点称为发送的不确定性,减小概率的方法是让以太网的平均通信量远小于以太网的最高数据率。

(3)争用期(碰撞窗口):以太网端到端的往返时间2t,经过争用期(至多)这段时间还没检测到碰撞,即可确定此次发哦是那个不会产生碰撞。

(4)碰撞后重传的时机:按照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确定。

发生碰撞后要退避一个随机时间后再发送数据,基本退避时间为2t,再从的整数集合[0,1,…,(2^k-I)]中随机取出一个数记为r,重传所需时延=r*基本退避时间,k=Min[重传次数, 10],重传达 16 次仍不能成功时则丢弃该帧,并向高层报告。多次重传失败后,等待时间会变久(动态退避),没有先后顺序。

(5)最短帧长64字节:以太网上最大的端到端时延 必须小千争用期的一半

 6.强化碰撞:是当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发生了碰撞时,除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外,还要再继续发送32比特或48比特的人为干扰信号(jamming signal),以便让所有用户都知道现在已经发生了碰撞。

 发生碰撞使A浪费时间TB+Tj。可是整个信道被占用的时间还要增加一个单程端到端的传播时延r。囚此总线被占用的时间是Ta+Tj +r。

(7)总结:帧间最小间隔为 9.6 µs,  96 比特时间。使刚刚收到数据帧的站的接收缓存来得及清理,做好接收下一帧的准备。

3.3.3 使用集线器的星型拓扑

1.传统以太网传输媒体: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双绞线

 2.集线器的特点:

  • 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各站共享逻辑上的总线,使用的还是 CSMA/CD协议,同一时刻至多只允许一个站发送数据;
  • 具有许多端口,一个集线器很像一个多端口的转发器;
  • 工作在物理层,端口仅简单转发比特,不进行碰撞检测;
  • 采用了专门的芯片,进行自适应串音回波抵消。这样就可使端口转发出去的较强信号不致对该端口接收到的较弱信号产生干扰;
  • 可靠,现在使用堆叠式(stackable)集线器,一般都有少藉的容错能力和网络管理功能。

3.3.4 以太网信道的利用率

3.3.5 以太网的MAC层

1.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者MAC地址。

2.IEEE 802为局域网规定了一种48位全球地址即固化在适配器ROM中的地址,此地址的变化只与适配器有关,又可相当于某个接口的标识符。

3.地址各部分含义:

 4.适配器的过滤功能:实质就是比较自己时候为此MAC帧的目的地址

 适配器还可以通过混杂方式工作,“窃听”。

5.MAC帧格式

 (1)类型用来标志上一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

(2)判断数据字段结束位置的方式:曼彻斯特编码下的电压变化;

(3)当数据字段的长度小千46字节时,MAC子层就会在数据字段的后面加入一个整数字节的填充字段,以保证以太网的MAC帧长不小于64字节,IP层依据“总长度”判断是否有填充字节;

(4)从图3-22可看出,在传输媒体上实际传送的要比MAC帧还多8个字节:刚开始接收MAC帧时,由于适配器的时钟尚未与到达的比特流达成同步,因此 MAC 帧的最前面的若干位就无法接收,结果使整个的MAC成为无用的帧。8字节由两个字段组成,第一个字段是7个字节的前同步码,第二个字段是帧开始定界符,这都不在FCS字段的检验范围内。

6.无效的MAC帧:

7.类型比较

3.4 扩展的以太网

 3.4.1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1.扩展方法:

  • 使用光纤扩展:一对光纤和一对光纤调制解调器(电信号与光信号的转换)
  • 使用集线器扩展:可以使原来不同碰撞域的计算机能够跨碰撞域通信并扩大了以太网覆盖的地理范围;缺点是吞吐量可能会减小,如果使用不同的以太网技术,就不能用集线器将他们互连起来。

2.碰撞域:指网络中一个站点发出的帧会与其他站点发出的帧产生碰撞或冲突的那部分网络,碰撞域越大,发生碰撞的概率越高。

3.4.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1.早期使用网桥,现在使用以太网交换机。

2.以太网交换机的特点:

  • 每个端口都直接与一个单台主机或另一个以太网交换机相连,工作方式一般为全双工;
  • 具有并行性:能联通多对接口,使多对主机能同时通信;相互通信的主机都独占传输媒体,无碰撞地传输数据;每一个端口和连接到端口的主机构成一个碰撞域 

3.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方式: 

4.以太网交换机的自学习功能:

 考虑到有时可能要在交换机的端口更换主机,或者主机要更换其网络适配器,这就需要及时更改交换表中的项目。为此,当交换表中写入一个项目时就记下当时的时间,只要超过预先设定的时间,该项目就自动被删除。

两台以太网交换机互连时可能出现兜圈子问题:

解决方法: 生成树协议STP (Spanning Tree Protocol)。其要点就是不改变网络的实际拓扑,但在逻辑上则切断某些链路,使得从一 台主机到所有其他主机的路径是无环路的树状结构,从而消除了兜圈子现象。

5.

3.4.3 虚拟局域网

1.以太网包含计算机太多存在的问题:

  • 广播风暴:在一个主机数量很大的以太网上传播广播帧,必然会消耗很多的网络资源。如果网络的配置出了些差错,就有可能发生广播帧在网络中无限制地兜圈子,使网络瘫痪。
  • 安全问题

2.虚拟局域网(VLAN):(将较大的局域网划分为一些较小的局域网)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而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每一个 YLAN 的帧都有一个明确的标识符,指明发送这个帧的计算机属于哪一个VLAN。本质是局域网给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新型局域网。

3.以太网帧格式:

 VLAN 标签的前两个字节总是设置为0x8100,VLAN 标签的后两个字节中,前面 4 位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用,后面的 12 位是该虚拟局域网 VLAN 标识符 VID (VLAN ID), 它唯一地标志了 802.l Q帧屈于哪一个 VLAN。

4.连接两个交换机端口之间的链路称为汇聚链路(trunk link)或干线链路。

5.划分虚拟局域网的方法:

  • 基于交换机端口(第一层):缺点是不允许用户移动
  • 基于计算机网卡的MAC地址(第二层):
  • 基于协议类型:
  • 基于IP子网地址的方法:
  • 基于高层应用或服务的方法:

3.5 高速以太网

1. l00BASE-T 以太网

 2. 吉比特以太网

半双工时采用CSMA/CD,必须进行碰撞检测 ,为保持63字节最小帧长度,以及100米的网段的最大长度,增加了两个功能“载波延伸”、“分组突发”。

  • 载波延伸:时将争用期增大为 512 字节,凡发送的 MAC 帧长不足 512 字 节时,就用一些特殊字符埴充在帧的后面。
  • 分组突发:

 3.10 吉比特以太网(l0GbE)和更快的以太网

4.使用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

 第四章 网络层

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网络互连,进而实现数据包在各网络之间的传输。

提供怎样的服务,网络层寻址问题,路由选择问题。

4.1 网络层的几个重要概念

4.1.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4.1.2 网络层的两个方面

1.路由器之间传送的信息:(1)转发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传送的数据;(2)路由信息。

2.根据这两点将网络层划分为数据层面和控制层面。

3.SDN:此处可与前面的链路层这一部分相联系。

4.2 网际协议IP

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三个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R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几种协议间的关系如图:

 4.2.1 虚拟互连网络

1.使用转发器或者网桥不称为网络互联;

2.分组在传送途中的每一次转发都称为一“跳”,也可称为“跃点”,“下一跳”指下一个路由。

4.2.2 IP地址

1.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1)实质:给连到互联网的每一台主机(或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唯一的32位的标识符。

(2)常用表示方法:点分十进制,数制转换时用除余法。

(3)两级结构:第一个字段为网络号,第二个字段为主机号。网络号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唯一,主机号在所连接的网络中唯一。

2.分类的IP地址

(1).A类:网络号全为0表示本网络,除首位外全为1保留为本地软件环回测试不指派,其它类别只有主机号部分需要特别注意。

(2).A:小于127 B:128-191 C:192-223

3.无分类编址CIDR(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1)将网络号改为网络前缀,区别是网络前缀不是固定的位数。同时使用“斜线记法”,即在IP地址后面加上斜线表示网络前缀所占位数;

(2)CIDR 把网络前缀相同的所有连续的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

(3)地址掩码(子网掩码)

IP地址和地址掩码进行按位与运算可得到网络地址

(4)特殊

网络前缀越长,地址块越小,路由越具体。选最长,最长前缀匹配。

4.IP地址的特点

路由器总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P地址。

4.2.3 IP地址与MAC地址

在IP层抽象的互联网只能看到IP数据报,路由器可能有两个MAC地址。

4.2.4 地址解析协议ARP

1.功能:知道了机器的IP地址,需要找其MAC地址;

2.实现操作:在主机的ARP高速缓存中存放一个本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表(动态更新),超过生存时间的项目都从高速缓存中删除,以适应网络适配器变化;

3.ARP工作:(表中无数据情况)

1.同一局域网:

ARP请求分组是广播发送,但ARP响应分组时普通的单播。

2.不同局域网

意义补充:

4.2.5 IP数据报格式

(1)

(2)最小值为5,当首部长度不是4字节的整数倍时要进行填充;

(3)

(4)

(5)

(6)

(7)

剩下的看书。

4.3 IP层转发分组的过程

4.3.1 基于终点的转发

1、定义:分组在互联网上的传送和转发是基于分组首部中的目的地址的;

2、路由器查找转发表的方法:先查找目的网络,在找到目的网络后,就把分组在这个网络上直接交付目标主机;

3、查找下一跳路由器的方法;

4、具体过程:1)先判断是直接交付还是间接交付;2)交给路由器查表,目的地址与表中掩码想与查看是否与目的网络相等[寻找前缀匹配的过程]。

4.3.2 最长前缀匹配

1、使用CIDR时,在查找转发表时可能会得到不止一个匹配结果,最长前缀匹配是选择前缀最长的一个作为匹配前缀,一般长的放在前面;

2、网络前缀越长,其地址块就越小,因而路由就越具体;

3、两种特殊路由器:

4、分组转发算法

4.3.3 使用二叉线索查找转发表

 4.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报文作为IP层数据报的数据,加上数据报的首部组成IP数据报。

4.4.1 ICMP报文的种类

(1)分为ICMP差错报告报文和ICMP询问报文

(2)应用举例 

4.5 IPv6

4.5.1 IPv6基本首部

(1)主要变化;

(2)一般形式:

(3)六种扩展首部

4.5.2 IPv6的地址

  

 4.5.3 IPv4向IPv6过渡

4.5.4 ICMPv6

4.6 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4.6.1 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1.理想的路由算法,;按能否随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自适应的调整变化划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2.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互联网划分为多个较小的自洽系统AS

4.6.2 内部网关协议RIP

  • 10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