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FPGA 的 AD9910 + ADF4351 扫频信号发射平台设计方案
概要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 FPGA 的扫频信号发射系统设计方案,采用 AD9910 作为主扫频信号产生器,并利用 ADF4351 提供可控的混频信号,通过两者的协同工作实现宽频带、高分辨率的扫频信号输出。系统结合 FPGA 的强大逻辑控制能力,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频率合成与灵活的参数调节,广泛适用于雷达信号模拟、通信测试和电子对抗等领域。
— 想要源码的请私信
整体架构流程
系统模块组成
-
FPGA 主控单元
- 提供对 AD9910 和 ADF4351 的配置控制。
- 实现扫频参数的实时调节(起始频率、终止频率、步进频率、扫频时间等)。
- 管理数据通信与时序控制。
-
AD9910 扫频信号发生模块
- 负责产生高分辨率的线性扫频信号,具有 1 GHz 的频率范围和 32 位的频率控制字 (FTW)。
- 通过 SPI 接口由 FPGA 配置频率调节参数。
-
ADF4351 混频信号发生模块
- 提供稳定的本振信号作为混频输入,支持频率范围为 35 MHz 到 4.4 GHz。
- 通过改变本振频率,实现扫频信号的频段扩展。
-
混频与滤波模块
- 混频器用于将 AD9910 的扫频信号与 ADF4351 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
- 输出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处理,获得目标频率范围的扫频信号。
-
电源与时钟模块
- 提供稳定的多路电源以满足 FPGA、AD9910 和 ADF4351 的供电需求。
- 采用低相噪晶振生成系统所需的参考时钟信号。
工作流程
-
系统初始化
FPGA 上电后通过 SPI 接口分别对 AD9910 和 ADF4351 初始化,配置其工作模式与基础参数。 -
扫频信号生成
AD9910 根据设定的起始频率、终止频率和步进频率,生成线性或非线性扫频信号。 -
混频信号生成
ADF4351 提供与 AD9910 输出频率相对应的本振信号,用于与扫频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 -
信号输出
混频后的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输出至目标设备或后续模块。
技术名词解释
-
AD9910
- 高性能直接数字合成 (DDS) 芯片,支持高达 1 GHz 的输出频率,适合高分辨率频率合成。
-
ADF4351
- 宽带频率合成芯片,支持整数-N 和小数-N 模式,具有 35 MHz 至 4.4 GHz 的频率范围。
-
FPGA
- 可编程逻辑器件,用于实现对外设的实时控制和信号处理。
-
混频器
- 将两个输入信号的频率相加或相减,用于频率转换。
技术细节
1. FPGA 控制逻辑
-
SPI 配置接口
FPGA 通过 SPI 协议与 AD9910 和 ADF4351 通信,设定其频率控制字、调制参数等配置数据。 -
扫频参数调节
扫频范围、扫频时间和步进大小均可通过 FPGA 动态配置,并支持外部输入信号的触发控制。
2. AD9910 扫频信号配置
-
线性扫频模式
配置 AD9910 的线性扫频寄存器,设定起始频率、终止频率和扫频速率,产生所需的扫频信号。 -
参考时钟优化
使用低抖动晶振为 AD9910 提供 1 GHz 的参考时钟,保证输出信号的频率稳定性。
3. ADF4351 配置
- 本振信号频率设定
配置 ADF4351 的整数分频和小数分频寄存器,生成所需频率范围的本振信号。 - 锁相环优化
调节环路带宽与相位噪声,提升混频信号的频谱纯度。
4. 混频与滤波
- 上变频拓展频率范围
混频器将 AD9910 的扫频信号和 ADF4351 的本振信号进行频率转换,输出目标频率范围的扫频信号。 - 滤波器设计
根据输出信号频率范围选择适配的带通滤波器,抑制混频过程中的高次谐波和噪声。
小结
基于 FPGA 的 AD9910 + ADF4351 扫频信号发射平台设计,结合了 AD9910 的高分辨率频率合成能力与 ADF4351 的宽频率范围特性,通过 FPGA 实现对频率和扫频参数的精准控制,具有如下优点:
-
高分辨率与宽带覆盖
- AD9910 提供高达 32 位的频率分辨率。
- 通过混频实现从 kHz 至 GHz 的宽频率覆盖范围。
-
灵活可编程性
- 可动态调整扫频范围、速率和输出模式,适配多种应用场景。
-
高信号纯度
- 通过优化时钟、环路与滤波器设计,有效降低了相位噪声与杂散信号。
此设计方案可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与测试测量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