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数字人已从最初的概念设想逐步走进大众视野,广泛应用于娱乐、教育、金融、医疗等多个领域。从虚拟偶像带动粉丝经济,到智能客服提升服务效率,数字人的身影无处不在。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细分和用户对独特体验的追求,数字人个性化定制技术成为了推动这一领域持续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一、数字人个性化定制的市场需求与应用场景
(一)娱乐产业:虚拟偶像与游戏角色定制
在娱乐产业,虚拟偶像的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真人明星。像洛天依等虚拟偶像,凭借独特的形象和个性,收获了大量粉丝。通过个性化定制技术,粉丝可以参与到虚拟偶像形象的设计中,从发型、服饰风格到性格设定,打造专属自己心中完美偶像的形象。在游戏领域,玩家对游戏角色的个性化需求也极为强烈。以《模拟人生》系列游戏为例,玩家能够全方位定制游戏角色的外貌特征,包括五官比例、肤色、发型等,还能设定角色的性格特点,如开朗、内向、勤奋等,这些个性化设定影响着角色在游戏中的行为模式和社交互动,极大地增强了玩家的代入感和游戏体验。
(二)教育行业:个性化学习伙伴定制
教育行业正逐步引入数字人作为个性化学习伙伴。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进度各不相同,数字人可依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定制。例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一个温和、耐心且鼓励式教学风格的数字人学习伙伴;而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则希望数字人能提供更具挑战性的拓展学习内容。通过对数字人形象、教学方式、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定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习效果。
(三)商业服务:品牌专属数字人定制
众多企业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和客户服务体验,开始定制品牌专属数字人。以银行客服数字人为例,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品牌定位,定制数字人的形象风格,如展现专业、稳重的气质,同时在语言交互上,融入银行的专业术语和服务规范。在电商直播领域,商家可以定制与产品风格契合的数字人主播,如时尚美妆品牌的数字人主播形象时尚、妆容精致,在直播过程中能精准介绍产品特点,吸引目标客户群体,提升产品销售转化率。
二、数字人个性化定制的核心技术
(一)3D 建模与渲染技术:构建逼真外观
- 高精度模型创建:使用专业的 3D 建模软件,如 Blender、Maya 等,艺术家能够根据客户需求,从基础的几何形状开始构建数字人的三维模型。通过细致调整顶点、边和面的位置,塑造出独特的面部轮廓、身体比例和肢体细节。例如,为了打造一个具有东方古典美的数字人形象,建模师会精准调整面部五官的形状,如将眼睛塑造得更加细长、眼角微微上挑,嘴唇设计为樱桃小嘴,同时调整面部骨骼结构,使其更符合东方人的面部特征。
- 材质与纹理映射:为了让数字人看起来更加真实,需要为模型添加材质和纹理。利用 Substance Painter 等工具,创建皮肤、毛发、衣物等材质的纹理,模拟真实世界中的质感。对于皮肤材质,通过调整粗糙度、金属度等参数,使其呈现出细腻的皮肤质感;对于毛发,采用毛发粒子系统和纹理映射技术,模拟毛发的光泽、柔顺度和层次感。在渲染阶段,借助光线追踪技术,精确模拟光线在不同材质表面的反射、折射和散射效果,呈现出逼真的光影效果,使数字人仿佛真实存在于场景中。
(二)动作捕捉与驱动技术:赋予生动动态
- 动作捕捉技术:动作捕捉技术是让数字人能够自然运动的关键。常见的动作捕捉方式包括光学动作捕捉和惯性动作捕捉。光学动作捕捉系统通过在演员身体关键部位粘贴反光标记点,利用多个摄像头从不同角度捕捉标记点的运动轨迹,从而精确记录演员的动作。例如,在制作虚拟偶像的舞蹈表演时,演员身着布满标记点的动作捕捉服,在动作捕捉场地内进行舞蹈排练,系统能够实时捕捉到每个舞蹈动作,并将其准确映射到虚拟偶像的数字模型上,使其舞蹈动作流畅自然。惯性动作捕捉则是通过在演员身体关节处佩戴惯性传感器,利用传感器测量的加速度、角速度等数据计算出关节的运动信息,这种方式不受场地限制,更加灵活便捷,适合一些户外或对场地布置有困难的动作捕捉场景。
- 动作驱动算法:除了直接捕捉动作,还可以通过动作驱动算法,根据输入的文本、语音或情感数据生成相应的动作。例如,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当数字人接收到 “高兴地跳跃” 这样的文本指令时,动作驱动算法能够分析指令中的情感和动作关键词,从动作库中检索并组合出符合要求的跳跃动作,并根据情感强度调整动作的幅度和速度,使数字人的动作表现与指令内容相匹配,实现更加智能、灵活的动作生成。
(三)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智能交互与个性塑造
- 自然语言处理(NLP):NLP 技术让数字人能够理解人类语言并进行智能回应。通过训练语言模型,数字人可以分析用户输入的文本内容,理解其意图,并生成合适的回复。例如,在客服场景中,当用户咨询产品信息时,数字人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问题,并从产品知识库中提取相关信息,以清晰、友好的语言回复用户。同时,NLP 技术还支持多语言交互,满足不同地区用户的需求。
- 情感识别与个性化推荐:借助机器学习算法,数字人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等多模态数据,识别用户的情感状态。比如,当检测到用户情绪低落时,数字人可以调整交流策略,使用更加温暖、鼓励的语言进行沟通。此外,基于用户的历史交互数据和偏好信息,数字人能够利用个性化推荐算法,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内容和服务,如推荐符合用户兴趣的产品、文章或视频等,增强用户与数字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互动粘性。
三、个性化定制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一)技术复杂性与成本控制
数字人个性化定制涉及到多种复杂技术的融合,从 3D 建模、渲染到动作捕捉、人工智能算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大量的计算资源,这导致了较高的开发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技术供应商正在不断优化算法和工具,提高开发效率。例如,一些 3D 建模软件推出了自动化建模功能,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简单参数快速生成基础模型,减少了人工建模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通过租用云端计算资源来进行数字人开发,降低了硬件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同时也提高了资源利用的灵活性。
(二)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
在数字人个性化定制过程中,需要收集用户大量的个人数据,如面部扫描数据、语音数据、行为偏好数据等,这些数据的隐私和安全保护至关重要。为了确保数据安全,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数据管理规范,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同时,在数据收集环节,需明确告知用户数据的使用目的和范围,并获得用户的明确授权。此外,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特性,记录数据的使用和流转过程,增强数据的可追溯性,进一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三)个性化与通用性的平衡
在追求个性化定制的同时,也要考虑数字人在不同场景下的通用性。过于个性化的数字人可能在某些通用功能或场景适配性上存在不足。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将数字人的形象、行为、交互等功能进行模块化拆分。在定制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特定的模块进行定制,而对于一些通用的基础模块,如基本的语音交互逻辑、常见的动作库等,则保持相对稳定和通用,既满足了个性化需求,又确保了数字人在不同场景下能够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
数字人个性化定制技术为打造独一无二的虚拟形象提供了强大支撑,在满足各行业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规范的逐步完善,数字人个性化定制将在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独特的数字体验。无论是娱乐产业中的虚拟偶像,还是商业服务中的品牌数字人,都将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形象走进人们的生活,推动数字人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