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就是”代替了“应该”

昨日 在拥挤的34路公交上有二对母女(分别是奶奶、大概是70后的妈妈、00后的小女儿),不知道那小女孩看到了城市里的哪幅广告牌还是突然想到的,好奇地问她妈妈:为什么骆驼背上有两个包呢?她妈妈想都没想,就像当今及以前或包括以后的绝大多数父母一样,回答道:本来就是这样的呀。当小女孩试图再问下去的时候,她那可亲的妈妈也只是重复了上次的回答而已(同样是没有经过大脑或小脑的随口而出,我想这肯定不是反应快,也许能算是随口而出的反应快),我按捺不住的告诉那小女孩和她妈妈:大概是因为骆驼生存环境的影响,而使其在不断的进化中为了储存更多的能量而来的,建议自己去找下进化论方面的书读一下。而此时,她那可亲的妈妈又反应很快的说:我们没得文化,不晓得这么多的。

 

为什么身在现代的母亲会是这样的反应快呢?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70后为什么说自己没有文化?难道这是谦虚?难道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正确引导? 互联网的时代信息量之大,难道就没有解答这么一个小小的问题的回答? 难道还想延续放羊娃的故事? 让那些 带有本来……的说法,给未来社会、家庭的花朵的主要的引导结果就是反正就是这样?没有文化只能算是一个没有经历某些过程的一个结果,但结果能作为原因吗? 这时候我想到了周星星的一句话: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 这只是一句搞笑的句子,但是我们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也不能这么搞笑的引用这句吧,当然引用的大概也只是前半句吧,按她们的逻辑形成的新句子就是:本来就是这样的呀,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不需要吧。

 

被“就是”“反正”太久了,就不再会有人愿意去问为什么了?因为结果就是“就是”“本来”“反正”之类的造句罢了。我想这也许是为什么中国的工程人员方面的表像下的牛人比较多的原因吧,“反正”太久,就“反正”了,就不去思考,探索了,只是一味的拿着外国人的方案在那堆出些东西罢了,天天造轮子,还多高兴的。 还有些把别人的经验作为自己的标准或是引用,这有可引用的价值有多少呢?环境(社会、学校、家庭)、阅历、时代的不同,还会适用吗?(注:真理、永恒的不在讨论之中)我们经常的引用应该还没达到“真理”“永恒的”境界吧。

 

当代社会中本来三十立不起来的人说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的呀,反正有那么多人在消沉,反正社会贫富不公,反正那么多人在迷茫,就这样对生活失去了激情,身体只是机械的运动的一个躯壳罢了;还有种是有激情的,但是过早的被某些东西给束缚了,无形中给自己判了个死缓,这个死缓的原因无外乎就是房子、车子,美好的生活谁不希望呀,但是在当今这种变态的经济环境下(主要是房产),如果有一个务实(注:不是现实)的老婆或岳母大人的话,本来就三十立不起来的人来说,就阿米拖夫了。

 

以上只个人废话,如果你反正就是反正反正就是“反正就这样了”,那这“就是”只是个屁。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