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_heap_sort_堆的向下调整&堆排序

本文深入探讨了二叉树的顺序存储方式,包括父节点与孩子节点的索引关系,以及如何在堆中进行向下调整。堆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满足特定的大小关系。堆排序算法通过建立堆、获取最大/最小元素并调整堆来实现排序。虽然效率相对较低,但理解其原理对算法学习至关重要。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方式 ---
父节点和左孩子节点的 index:
i --> 2i + 1

父节点和右孩子节点的 index:
i --> 2i + 2

孩子找父亲:
(i - 1) // 2
堆: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结构
    大根堆:一棵完全二叉树,满足任一节点都比其孩子节点大
    小根堆:一棵完全二叉树,满足任一节点都比其孩子节点小

--- 堆的向下调整 ---
    假设:根节点的左右子树都是堆,但自身不是堆
    可以通过一次向下的调整来将其变换成一个堆
def sift(li, low, high):
    """
    堆的向下调整

    :param li: 列表
    :param low: 堆的根节点位置
    :param high: 堆的最后一个元素的位置
    :return:
    """

    # i 最开始指向根节点
    # j 是左孩子
    # 把堆顶存起来
    i = low
    j = 2 * i + 1
    temp = li[low]

    # 只要 j 位置有数,就重复循环
    while j <= high:
        # 如果右孩子存在 并且大于左孩子,j 指向右孩子
        if j + 1 <= high and li[j + 1] > li[j]:
            j = j + 1

        # 如果孩子比 temp大,孩子上去填到 i 的位置。更新 i j,看下一层
        if li[j] > temp:
            li[i] = li[j]
            i = j
            j = 2 * i + 1
        else:
            break
    # 不管在哪退出循环,最后都要给空位 i 赋值
    # 如果 temp 比较大,把 temp 放到某一级领导的位置上
    # 如果 j > high,把 temp 放到叶子节点上
    li[i] = temp

--- 堆排序 ---
    1. 建立堆
    2. 得到堆顶元素,为最大元素
    3. 去掉堆顶,将堆最后一个元素放到堆顶,此时可通过一次调整重新使堆有序
    4. 堆顶元素为第二大元素
    5. 重复步骤3,直到堆变空

缺点:在快的排序算法中相对较慢 
def heap_sort(li):

    # 建立堆
    n = len(li)
    for i in range((n - 2) // 2, -1, -1):
        # i: 建堆时调整的部分根的 index
        sift(li, i, n - 1)

    # 挨个出数
    for i in range(n - 1, -1, -1):
        # i: 指向当前堆的最后一个元素
        # 先把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上去 (此时 i 还没更新)
        li[0], li[i] = li[i], li[0]
        # i - 1: 新的 high
        sift(li, 0, i - 1)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