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笔记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前言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ytem,OS)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其主要作用是管理硬件设备,提高他们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并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简单的接口,以方便用户和应用程序使用硬件设备。

一、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1.操作系统的目标: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2.操作系统的作用:
(1)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从功能扩展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1)不断提高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不断发展;
(5)不断提出新的应用要求;

二、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1.人工操作方式
缺点:
(1)用户独占全机;
(2)CPU等待人工操作;
2.脱机I/O方式
优点:
(1)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
(2)提高了I/O速度;

单道批处理系统

特点:
(1)自动性;
(2)顺序性;
(3)单道性;

多道批处理系统

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优缺点:
(1)资源利用率高;
(2)系统吞吐量大;
(3)平均周转时间长;
(4)无交互能力;
特点:
(1)多道性;
(2)调度性;
(3)无序性;

分时系统

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一时候同意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特点:
(1)多路性:同意在一台主机上同一时候联接多台联机终端,系统按分时原则为每一个用户服务。
(2)独立性:每一个用户各占一个终端,彼此独立操作,互不干扰。
(3)及时性:用户的请求能在非常短的时间获得响应。
(4)交互性:用户可通过终端与系统进行广泛的人机对话。

实时系统

实时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毕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全部实时任务协调一致的执行。
常见类型:
(1)工业控制系统,如火炮的自动控制系统、飞机的自动驾驶系统、导弹的制导系统等。
(2)信息查询系统,如飞机或火车的订票系统。
(3)多媒体系统;
(4)嵌入式系统;
特点:
(1)多路性;
(2)独立性;
(3)及时性;
(4)交互性;
(5)可靠性;

微机操作系统

(1)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2)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3)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

1.嵌入式系统
2.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指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操作系统
3.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1)系统内核小;
(2)系统精简;
(3)实时性高;
(4)具有可配置性;

网络操作系统

特点:
(1)硬件独立性;
(2)接口一致性;
(3)资源透明性;
(4)系统可靠性;
(5)执行并行性;

分布式操作系统

分布式系统是基于软件实现的一种多处理机系统,是多个处理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而构成的松散耦合系统,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分布在各个处理机上。
特点:
(1)分布性;
(2)透明性;
(3)同一性;
(4)全局性;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配置在分布式系统上的公用操作系统。其作用就是能对分布式系统里的资源进行动态分配以及有效控制协调系统中各种任务的执行。

三、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并发

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同时运行;但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每一时刻仅有一道程序能执行,故在微观上这些程序只能分时交替执行。

共享

1.互斥共享方式;
2.同时共享方式;

虚拟

1.时分复用技术
(1)虚拟处理机技术;
(2)虚拟设备技术;
2.空分复用技术

异步

四、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硬件支持

操作系统内核

通常将一些与硬件相关的模块(如中断处理程序等)、各种常用设备的驱动程序、运行频率较高的模块(如时钟管理模块、进程调度模块等)以及许多模块所公用的一些基本操作,都安排到紧靠硬件的软件层次中,并将它们常驻内存。它们通常被称为操作系统内核。
支撑功能
1.中断处理;
2.时钟管理;
3.原语操作;
所谓原语(primitive),就是有若干条指令组成的,用于完成指定功能的一个过程。
资源管理功能
1.进程管理;
2.存储器管理;
3.设备管理;

处理机的双重工作模式

用户态(目态)和内核态(管态或系统态)
1.特权指令,是指在内核态运行的指令,他对内存空间的访问范围基本不受限制。
2.非特权指令,是指在用户态下运行的指令。

中断与异常

1.中断通常是由CPU外部的输入输出设备(硬件)所触发的,供外部设备通知CPU“有事情需要处理”,因此又叫中断请求。
2.异常通常是CPU在执行指令时检测到的某些错误,比如除0,访问无效页面等。
中断与异常的区别:
1.中断来自于外部设备,是中断源(比如键盘)发起的,CPU是被动的。
2.异常来自于CPU本身,是CPU主动产生的。

五、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处理机管理功能

1.进程控制;
2.进程同步;
3.进程通信;
4.调度
(1)作业调度;
(2)进程调度;

存储器管理功能

1.内存分配和回收;
2.内存保护;
3.地址映射;
4.内存扩充;

设备管理功能

1.缓冲管理;
2.设备分配;
3.设备处理;

文件管理功能

1.文件存储空间管理;
2.目录管理;
3.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

接口管理功能

1.用户接口
(1)联机用户接口;
(2)脱机用户接口;
(3)图形用户接口;
2.程序接口

现代操作系统的新功能

1.保障系统安全;
2.支持用户通过联网获取服务;
3.可处理多媒体信息;

六、操作系统的结构

简单结构

    在早期设计开发操作系统时,设计者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功能的实现和获得高的效率上。整个操作系统的功能由一个一个的过程来实现,这些过程之间又可以相互调用,导致操作系统变为一堆过程的集合,其内部结构复杂又混乱。因此这种操作系统没有结构可言。 这种早期的整体式结构的最大优点就是接口简单直接,系统效率高 但是却有很多的缺点:没有可读性,也不具备可维护性,一旦某一个过程出了问题,凡是与之存在调用关系的过程都要修改,所以给调试和维护人员带来许多麻烦,有时为了修改系统中的错误还不如重新设计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因此,这种早期的整体式结构已经淘汰不用了。

模块化结构

   模块化结构是指将整个操作系统按功能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模块之间的通信只能通过预先定义的接口进行。或者说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仅限于接口参数的传递。在这种模块化结构中,模块的划分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要遵循一一定的原则,即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联要尽可能地少,而模块内部的关联要尽可能地紧密这样划分出来的模块之间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从而减少了模块之间的复杂的调用关系,使得操作系统的结构变得清晰:而模块内部各部分联系紧密,使得每个模块都具备独立的功能。

分层式结构

    所谓的层次结构,就是把操作系统所有的功能模块按照功能调用次序分别排成若干层,各层之间的模块只有单向调用关系(例如,只允许上层或外层模块调用下层或内层模块)。分层的优点是:
    (1)把功能实现的无序性改成有序性,可显著提高设计的准确性。
    (2)把模块间的复杂依赖关系改为单向依赖关系,即高层软件依赖于低层软件。

微内核结构

    微内核(MicroKernel)OS结构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以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结构,能有效地支持多处理器,非常适用于分布式系统。微内核是一个能实现OS功能的小型内核,运行在核心态,且常驻内存,它不是一个完整的OS.只是为构建通用OS提供基础。微内核的基本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进程间通信、I/O设备管理。此时,操作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即运行在核心态的内核和运行在用户态并以客户,服务器方式运行的进程层。

外核结构

七、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是内核提供给应用程序使用的功能函数,由于应用程序一般运行在 用户态,处于用户态的进程有诸多限制(如不能进行 I/O 操作),所以有些功能必须由内核代劳完成。而内核就是通过向应用层提供系统调用,来完成一些在用户态不能完成的工作。
类型:
1.进程控制类系统调用;
2.文件操纵类系统调用;
3.进程通信类系统调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