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件系统

Linux文件系统

  1. 基本的Linux文件系统
    1. ext文件系统:即拓展文件系统(extended filesystem),采用名为索引节点的系统来存放虚拟目录中所存储文件的信息。索引节点系统在每个物理设备中创建一个单独的表(称为索引节点表)来存储这些文件的信息。存储在虚拟目
      录中的每一个文件在索引节点表中都有一个条目。Linux通过唯一的数值(称作索引节点号)来引用索引节点表中的每个索引节点,这个值是创建文件时由文件系统分配的。文件系统通过索引节点号而不是文件全名及路径来标识文件。文件大小不超过2GB。
    2. ext2文件系统:ext2文件系统扩展了索引节点表的格式来保存系统上每个文件的更多信息。ext2的索引节点表为文件添加了创建时间值、修改时间值和最后访问时间值来帮助系统管理员追踪文件的访问情况。ext2文件大小增加到了2TB,并在后期版本中增加到了32TB,文件系统每次存储或更新文件,它都要用新信息来更新索引节点表。此过程并非一气呵成所以导致文件在断电或系统崩溃的时候而损坏。
    3. ext/ext2采用先将数据写入存储设备再更新索引节点。
  2. 日志文件系统:先将文件的更改写道临时文件中(称作日志,journal)。在数据成功写道存储设备和索引节点表之后,在删除对应的日志条目。就算在写的过程中断电或系统崩溃,日志文件系统会读物日志文件并处理上次留下的未写入的数据。
    1. 文件系统日志方法
      1. 数据模式:索引节点和文件都会被写入日志,丢失数据风险低,但性能差
      2. 有序模式:只有索引节点数据会被写入日志,但只有数据成功写入之后才删除;在性能和安全性之间取得了良好的折中。
      3. 回写模式:只有索引节点数据会被写入日志,但不控制文件数据何时写入;丢失数据风险高,但仍比不用日志好。
      4. 数据模式日志方法是最安全但是最慢的。所有写道存储设备上的数据都必须写两次,第一次写入日志,第二次写入真正的存储设备。
    2. ext3文件系统:采用和ext2文件系统相同的索引节点表结构,但给每个存储设备增加了一个日志文件,
      以将准备写入存储设备的数据先记入日志,采用有序模式的日志功能——只将索引节点信息写入日志文件,知道数据块被成功写入存储设备才删除。ext3无法恢复误删文件,没有内奸的数据压缩功能,不支持加密文件。
    3. ext4文件系统:支持数据压缩和加密还支持区段(extent)的特性。区段在存储设备上按块分配空间,但在索引节点表中只保存起始块的位置。由于无需列出所有用来存储文件中数据的数据块,它可以在索引节点表中节省一些空间。ext4还引入了块预分配技术( block preallocation)。如果你想在存储设备上给一个你知道要变大的文件预留空间, ext4文件系统可以为文件分配所有需要用到的块,而不仅仅是那些现在已经用到的块。 ext4文件系统用0填满预留的数据块,不会将它们分配给其他文件。
    4. Reiser文件系统:ReiserFS文件系统只支持回写日志模式——只把索引节点表数据写到日志文件。 ReiserFS文件系统也因此成为Linux上最快的日志文件系统之一。可以在线调整已有文件系统的大小;另一个是被称作尾部压缩( tailpacking)的技术,该技术能将一个文件的数据填进另一个文件的数据块中的空白空间。如果你必须为已有文件系统扩容来容纳更多的数据,在线调整文件系统大小功能非常好用。
    5. JFS文件系统:采用有序日志方法,即只在日志中保存索引节点表数据,直到真正的文件数据被写进存储设备时才删除它。这个方法在ReiserFS的速度和数据模式日志方法的完整性之间的采取的一种折中。FS文件系统采用基于区段的文件分配,即为每个写入存储设备的文件分配一组块。这样可以减少存储设备上的碎片。
      此文件系统目前只在IBM Linux中存在。
    6. XFS文件系统:XFS文件系统采用回写模式的日志,在提供了高性能的同时也引入了一定的风险,因为实际数据并未存进日志文件。 XFS文件系统还允许在线调整文件系统的大小,这点类似于ReiserFS文件系统,除了XFS文件系统只能扩大不能缩小。
  3. 写时复制文件系统:采用日志式文件系统必须在安全和性能中做取舍。就文件系统而言,日志式的另一种选择是一种叫作写时复制( copy-on-write, COW)的技术。COW利用快照兼顾了安全性和性能。如果要修改数据,会使用克隆或可写快照。修改过的数据并不会直接覆盖当前数据,而是被放入文件系统中的另一个位置上。即便是数据修改已经完成,之前的旧数据也不会被重写。其中较为流传广泛的有Btrf和ZFS
    1. ZFS文件系统:FS是一个稳定的文件系统,与Resier4、 Btrfs和ext4势均力敌。它最大的弱项就是没有使用
      GPL许可。
    2. Btrf文件系统:Btrfs文件系统是COW的新人,也被称为B树文件系统,优势:则要归于它的稳定性、易用性以及能够动态调整已挂载文件系统的大小。
       

操作文系统

  1. 创建分区
    1. 使用fdisk在设备上进行分区,使用此命令必须指定要分区的存储设备的设备名和获得超级用户权限
    2. Linux采用了一种标准格式来为硬盘分配设备名称,但是你得熟悉这种格式。对于老式的IDE驱动器, Linux使用的是/dev/hdx。其中x表示一个字母,具体是什么要根据驱动器的检测顺序(第一个驱动器是a,第二个驱动器是b,以此类推)。对于较新的SATA驱动器和SCSI驱动器, Linux使用/dev/sdx。其中的x具体是什么也要根据驱动器的检测顺序(和之前一样,第一个驱动器是a,第二个驱动器是b,以此类推)。在格式化分区之前,最好再检查
      一下是否正确指定了驱动器
  2. 创建文件系统
  3. 文件系统的检查和修复:fsck命令能够检查和修复大部分类型的Linux文件系统,只能在未挂载的文件系统上运行fsck命令。

逻辑卷管理

  1. 逻辑卷管理的核心在于如何处理安装在系统上的硬盘分区。在逻辑卷管理的世界里,硬盘称作物理卷( physical volume, PV)。每个物理卷都会映射到硬盘上特定的物理分区。
  2. 多个物理卷集中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卷组( volume group, VG)。逻辑卷管理系统将卷组视为一个物理硬盘,但事实上卷组可能是由分布在多个物理硬盘上的多个物理分区组成的。卷组提供了一个创建逻辑分区的平台,而这些逻辑分区则包含了文件系统。
  3. 整个结构中的最后一层是逻辑卷( logical volume, LV)。逻辑卷为Linux提供了创建文件系统的分区环境,作用类似于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探讨的Linux中的物理硬盘分区。 Linux系统将逻辑卷视为物理分区
  4. Linux中的LVM
    1. 快照:LVM2允许你创建在线逻辑卷的可读写快照。有了可读写的快照,就可以删除原先的逻辑卷,然后将快照作为替代挂载上。这个功能对快速故障转移或涉及修改数据的程序试验(如果失败,需要恢复修改过的数据)非常有用。
    2. 条带化:LVM2提供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功能是条带化( striping)。有了条带化,可跨多个物理硬盘创建逻辑卷。当Linux LVM将文件写入逻辑卷时,文件中的数据块会被分散到多个硬盘上。每个后继数据块会被写到下一个硬盘上。条带化有助于提高硬盘的性能,因为Linux可以将一个文件的多个数据块同时写入多个硬盘,而无需等待单个硬盘移动读写磁头到多个不同位置。这个改进同样适用于读取顺序访问的文件,因为LVM可同时从多个硬盘读取数据。
    3. 镜像:镜像是一个实时更新的逻辑卷的完整副本。当你创建镜像逻辑卷时, LVM会将原始逻辑卷同步到镜像副本中
  5. 使用Linux LVM
    1. 定义物理卷:创建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将硬盘上的物理分区转换成Linux LVM使用的物理卷区段。下一步是用分区来创建实际的物理卷。这可以通过pvcreate命令来完成。
    2. 创建卷组:下一步是从物理卷中创建一个或多个卷组。
    3. 创建逻辑卷
    4. 创建文件系统
    5. 修改LVM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宰祖宣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