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技术管理实战36讲》1、自我倾听篇

你好,我是小Z,一个工作在交付前线的程序员,我们正在通读《技术管理实战36讲》,作者刘建国。今天我们要梳理的章节是“自我倾听篇”。

在第1篇《多年前的那些工程师都去哪了?》中,

作者借助上周的“老知道人”聚会, 分别从四个大类(技术类、管理类、创业类和顾问类)的八个方向给我们讲述了工程师可能的职业发展方向,并最终总结出:

对于技术人来说,无论你是否做技术管理岗,你所有的职业发展,都会围绕着技术和管理这两条腿在走路,一条腿是走不远的。

在第 2 篇《我要不要做管理呢?内心好纠结!》中,

作者通过三个重要问题来帮我们判断管理是否是我们的真爱:

第一个重要问题是关于“管理的价值观”的,即你是否认同管理的价值呢?

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你是否对管理充满热情,并享受这些工作呢?

第三个重要问题是,你是否看重在管理方面的成长呢?

在第3篇《哪些人比较容易走上管理岗位?》中,

作者通过中国古人的大智慧,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维度阐述了一个人走上管理岗位的外部因素,如下:

一、做管理的“天时”,其实就是机会、时机、大环境、时代背景。

二、做管理的“地利”,就是你的优势、能力,以及你所负责的工作内容,比如去负责最广和最深的模块。

三、做管理的“人和”,就是你能否得到他人的支持。

最后,作者通过“既定事实”的晋升理念告诉我们,机会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即想被提拔为一个管理者最好的方式,就是你首先成为一个实际上的管理者。

在第 4 篇《我要不要转回去做技术呢》中,

作者大致归类了新经理的如下三个症状,并总结为“患得患失”,对此开出了三个药方,三管齐下可以令我们神清气爽!

1)转管理之前没有仔细了解过管理。

2)才开始做管理,还无法靠管理“安身立命”。

3)认为技术才是自己的“大本营”。

第一个药方:专门针对“患失”来开,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你都并没有放弃技术,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学习和运用技术。

首先,把技术提到更高视角来看待。

其次,换一种学习方式来掌握技术,比如,建立你的学习机制、请教专家、共创。

最后,关于“患失”,还有一个视角,如果你是真心热爱技术,擅长用技术的思路和方案解决问题,你可以做技术型管理者。

第二个药方:专门针对“患得”开出,你一定会有所得,会在做管理过程中有丰富的收获。

首先,做管理对个人成长和个人发展来说,不会失败。

其次,一线技术管理者,即便“做不好”也并非没有“回头路”。

最后,做管理所积累的能力,完全可以迁移到做“技术带头人”或“技术 leader”这个角色上。

第三个药方,有点猛,叫做“认清现实”,既然你避无可避,不如奋力向前。

无论是做技术管理,还是做技术架构师,开启一条技术升维之路,都在所难免。工作视角需要做如下的升级:

首先,从目标出发去看待技术。

其次,从评估的角度去看待技术

最后,从借助自己的技术到借助大家的技术

在第5篇《作为技术管理者,我如何保持技术判断力?》中,

作者描述“技术管理者要保持自己的技术判断力”,并阐述了技术判断力都包含了哪些内容,我们该怎么样去做。

当你还是一位工程师时,你是技术的操作者和实现者,所有的技术服务都从你的手中诞生;

而在成为一个越来越成熟的管理者的过程中,你越来越少地直接去实操,慢慢变成了技术的应用者,你需要的是把这些技术服务装配成更大的服务和产品。

从技术实现者到技术应用者,具体发生了哪些转变呢?

对于技术实现者来说,程序设计能力、编码实现能力、技术攻坚能力和技术评估能力,都是需要具备的,主要关心的是“怎么做”,属于“how”的范畴。

而对于技术应用者来说,技术评估能力变得尤其重要,因为技术管理者主要关心的是“要不要做”“做什么”,属于“why” 和 “what” 的范畴,是要在综合评估之后,做出决策和判断的。

所以,很多前辈都会告诉我们要保持“技术判断力”,而并没有要求我们保持编码能力,原因就在这里。

作为一个技术管理者,要评估的维度有哪些?

第一个维度是结果评估。

第二个维度是可行性评估。

    首先是“人财物时”等资源投入成本。

    其次是维护成本,比如:技术选型成本、技术升级成本、问题排查成本、代码维护成本。

    再次是机会成本。

    最后是协作成本。

第三个评估维度,即风险评估。

如何提升自己的技术判断力呢?

从你带团队的那一天起,你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可以依靠团队和更广的人脉,去拓展技术视野和技术判断力。

常见的几个方式如下:

1、建立技术学习机制。

2、专项技术调研项目化。

3、和技术大牛交流。

4、听取工作汇报。

技术管理人的技术水准的提升和保持,主要看能从周围人的身上汲取到多少信息和知识,而不再只是靠自学。

既然你选择了做更大的事情,就不得不适当放弃一些细节,放弃一些技术实现能力,不断提升你的技术判断力,让团队行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在第6篇《我这样的风格能做管理吗?》中,

作者阐述了管理风格的本质,并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四类管理风格。

管理风格,本质就是你和团队的协作方式,也就是你和团队的“位置关系”,即你站在团队的什么位置。

四类常用的管理风格

指令式管理:重事不重人,关注目标和结果,喜欢发号施令但不亲力亲为。

支持式管理:重人不重事,希望带头冲锋亲力亲为,特别在意团队成员的感受,并替他们分担工作。

教练式管理:重人也重事,关注全局和方向,并在做事上给予教练式辅导和启发。

授权式管理:不重人也不重事,关注目标和结果,不关心过程和人员发展。

管理风格是手段层面的东西,无所谓谁好谁坏,主要是用有效无效来衡量。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应该对这四类风格都能有很好的了解和认知,甚至是能驾驭。

在第7篇《我能做好管理吗,大家服我吗?》中,

作者罗列了新经理不自信的来源,并提供困境解决方案。

新经理不自信的来源,主要是如下几点:

第一,管理经验不足和能力欠缺。

第二,和团队成员对立比较。

第三,背负着沉重的包袱。

困境解决方案

第一类自信困境:因欠缺管理经验和技能而引起的不自信。

这是每位管理者的必经阶段,其实也是学习所有新事物的必经阶段。

1、可以通过梳理自己可迁移的能力,提升能力自信;

“能力三核”的三个层次:知识、技能和才干。

知识,是指你知道和理解的内容和信息,一般用深度和广度来衡量。

技能,是指你能操作和完成的技术,一般用熟练度来衡量。

才干,是你长期生活工作所积淀和锤炼出来的模式、特质和品格。

第二类,也就是如何面对团队里的老资格员工和高能力员工。

1、可以通过把自己从团队成员的对立面抽离,提升角色自信;

2、不是管束和控制大家,而是引导和支持大家。

第三类自信困境:因为背负了上级太高的期待而担心做不好。

1、可以建立反馈通道,尤其是和上级的沟通通道,通过收集外部积极正向的反馈,提升自我认同。

你也许不是那个最强的人,但是你得相信,你是此时此刻做这事儿最合适的人。既然你被任命为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你就是此次时刻带领这个团队最合适的人。

参考专栏

1、极客时间《技术管理实战 36 讲》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