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工程介绍

特征工程介绍

数据和特征决定了机器学习的上限,而模型和算法只是逼近这个上限而已。
特征工程是指从原始数据转换为特征向量的过程,这些特征可以很好的描述这些数据,并且利用它们建立的模型在未知数据上的表现性能可以达到最优(或者接近最佳性能)。

数据清理

缺失值处理

我们首先要计算所有特征的缺失值比例。如果缺失值比例超过阈值(比如25%或15%,这个视情况而定),那么直接删除缺失值;对于缺失比例小于阈值的特征,我们先做数据可视化,观察其分布图,若特征符合均匀分布,则用均值填充,若数据存在倾斜分布,则用中位数填充。如果数据很杂乱,我们也可填充0或随机取值填充;对于样本中缺失值大于等于2的样本数据,我们将其直接删除。

异常值和离散点处理

原始数据集中可能包括异常值和离散点。对于异常值数据,我们可以直接采用常识来去除含异常值的样本数据,比如人的年龄不可能小于0岁,也不可能超过200岁;对于离散点数据,我们需要对两两特征做可视化直观地找出离散点,然后删除离散点。

数据标准化和离散化

数值型数据的标准化

对数值型数据的标准化主要有三种方法:min-Max标准化、z-score标准化、robust标准化。min-Max标准化相当于将整体分布移动到从0开始的位置,但数据分布未变化;z-score标准化将数据变为高斯分布;如果数据中有较多异常值,此时直接做z-score标准化得到的高斯分布将偏离正常范围,我们最好使用robust标准化,使用第一分位数到第三分位数之间的数据产生均值和标准差,然后做z-score标准化。
注意:
基于参数的模型或基于距离的模型,都是要进行特征的标准化。比如lr模型这种。基于树的方法可以不进行标准化,例如随机森林,bagging 和 boosting等。

类别型数据的离散化

对于类别型数据我们需要先观察其对于模型的贡献大不大,而不是全部变为one_hot编码。假如一个类别型数据有大量取值,但每个取值占总样本数的比例都很小(如5%以下),那么这个类别型数据进行one_hot编码化后每一列one_hot编码特征的方差都很小,对于模型的贡献极其有限。因此这个类别特征我们选择直接删除而不变为one_hot编码。
类别型数据变为one_hot编码时,对于一个有k个取值的类别型特征,我们只需要k-1列one_hot编码就可以表示所有取值。

时间型特征的处理

对于类似年-月-日形式的时间型特征,我们需要先将其变为三列年、月、日特征。然后观察我们的数据集标签与这三列特征有无线性关系,如果有,那么保留这些特征,转成one_hot编码;如果没有什么显著的关系,我们可以直接删除这三列特征。

特征组合

如果我们知道各个特征的具体含义,我们可以根据其含义来构造新特征,同时适当抛弃一些旧特征。比如金融类数据中利润=成本-支出。我们就可以构造一个利润特征。
如果我们不知道各个特征的具体含义,我们可以用多项式变换构造一系列特征。构造后的特征我们再使用特征选择方法挑选出对模型贡献大的特征,其余特征抛弃。
常见的就是二项式变换:
假如一个输入样本是2维的,形式如[a,b],则多项式变换后的特征有(其实就是(a+b)*(a+b)的每一项加上原始的a和b):
a,b,a平方,b平方,2ab。
更多项的多项式变换也类似。

特征降维

经过上面处理后的特征数据量大大增加,但不是每一项特征都对模型有用。我们可以使用特征降维方法PCA和LDA压缩数据集规模,并保留对模型最有用的特征。在进行特征降维前,我们必须把数值型特征标准化,把类别型特征归一化。
PCA方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把原始n维数据x变换到一个新的坐标系统中,使得任何数据投影的第一大方差在第一个坐标(称为第一主成分)上,第二大方差在第二个坐标(第二主成分)上,依次类推。最后我们只保留前k个主成分,这前k个主成分的方差是最大的,因此对模型的贡献最大。而抛弃的n-k个维度对于模型的影响很有限,这样我们就降低了运算量。
LDA方法是一种有监督学习方法,需要使用特征x和标签y。LDA的目的是使投影后类内方差最小,类间方差最大。将数据在低维度上进行投影,投影后使每一种类别数据的投影点尽可能的接近,而不同类别的数据的类别中心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大。

数据采样

数据采样主要是为了处理样本不均衡问题的。有时我们的数据集中正负样本个数差距很大,而大多数模型对正负样本比是敏感的(比如逻辑回归),所以,需要通过数据采样,来使数据正负样本均衡。
在处理样本不均衡问题时,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正负样本个数差距很大,并且同时正负样本个数本身也很大,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下采样方法,即对训练集对训练集里面样本数量较多的类别(多数类)进行欠采样,抛弃一些样本来缓解类不平衡;
正负样本个数差距很大,并且同时正负样本个数本身比较小,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上采样方法,即对训练集里面样本数量较少的类别(少数类)进行过采样,合成新的样本来缓解类不平衡。最典型的算法就是SMOTE算法。

特征选择

当上面的工作都完成后,我们需要选择有意义的特征输入机器学习的算法和模型进行训练。
根据特征选项的形式,可以将特征选择方法分为三种:
Filter:过滤法,按照发散性或者相关性对各个特征进行评分,设定阈值或者待选择阈值的个数,排序留下Top K个特征;
Wrapper:包装法,根据目标函数对每个特征的评价,每次选择若干特征,或者排除若干特征;
Embedded:嵌入法,先使用某些机器学习的算法和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各个特征的权值系数,根据系数从大到小选择特征。类似于Filter方法,但是是通过训练来确定特征的优劣。

过滤法

方差选择特征法:
使用一个阈值,方差大于阈值的特征保留。
卡方检验法:
X 2 = ∑ (  observed  −  expected  ) 2  expected  X^{2}=\sum \frac{(\text { observed }-\text { expected })^{2}}{\text { expected }} X2= expected ( observed  expected )2
observed即实际该类样本数,expected即理论上该类样本数(全样本中该类的比例乘以该特征总样本数)。
举例:

# 男 女 合计
# 化妆 15(55) 95(55) 110
# 不化妆 85(45) 5(45) 90
# 合计 100 100 200

假设H0:化妆与否与性别无关。 如果化妆与否与性别没有关系,四个格子应该是括号里的数(期望值,即理论上该类的样本数,假设化妆/不化妆和性别无关,那么男和女的样本数应各占50%)。
自由度=(特征数-1)*(类别数-1)。
这里化妆/不化妆是特征,男/女是类别。
查表自由度为1,分位数为0.001时的卡方临界值是10.828,卡方值越大,分位数越小。
计算卡方值:
X 2 = ( 15 − 55 ) 2 55 + ( 95 − 55 ) 2 55 + ( 85 − 45 ) 2 45 + ( 5 − 45 ) 2 45 = 129.3 > 10.828 X^{2}=\frac{(15-55)^{2}}{55}+\frac{(95-55)^{2}}{55}+\frac{(85-45)^{2}}{45}+\frac{(5-45)^{2}}{45}=129.3>10.828 X2=55(1555)2+55(9555)2+45(8545)2+45(545)2=129.3>10.828
129.3>10.828,即有小于0.001的概率假设H0成立,换句话说就是化妆与性别相关成立的概率p>0.999,即99.9%。
为什么样本方差的分母是n-1,总体方差的分母是n?
σ 2 = E [ ∑ i = 1 n ( X i − μ ) 2 n ] \sigma^{2}=E\left[\frac{\sum_{i=1}^{n}(X_{i}-μ)^{2}}{n} \right] σ2=E[ni=1n(Xiμ)2]
S 2 = E [ ∑ i = 1 n ( X i − μ ) 2 n − 1 ] S^{2}=E\left[\frac{\sum_{i=1}^{n}(X_{i}-μ)^{2}}{n-1} \right] S2=E[n1i=1n(Xiμ)2]
对于全体样本时,样本的每一个值都服从某种分布,此时全体样本的均值是恒定的,不受样本值的影响,因此总体方差的分母是n;
对于取样的一组样本x1,x2,…,xn,均值是通过这组取样样本计算得到的,那么其自由度就减少了1,计算样本方差时如果分母还是取n,样本方差就会被低估,因此我们取分母为n-1。
皮尔森相关系数法:
即两个变量X、Y之间的协方差和两者标准差乘积的比值。
ρ X , Y = cov ⁡ ( X , Y ) σ X σ Y = E [ ( X − μ X ) ( Y − μ Y ) ] σ X σ Y \rho_{X, Y}=\frac{\operatorname{cov}(X, Y)}{\sigma_{X} \sigma_{Y}}=\frac{E\left[\left(X-\mu_{X}\right)\left(Y-\mu_{Y}\right)\right]}{\sigma_{X} \sigma_{Y}} ρX,Y=σXσYcov(X,Y)=σXσYE[(XμX)(YμY)]
对于数据集样本的皮尔森相关系数:
r = ∑ i = 1 n ( X i − X ‾ ) ( Y i − Y ‾ ) ∑ i = 1 n ( X i − X ‾ ) 2 ∑ i = 1 n ( Y i − Y ‾ ) 2 r=\frac{\sum_{i=1}^{n}\left(X_{i}-\overline{X}\right)\left(Y_{i}-\overline{Y}\right)}{\sqrt{\sum_{i=1}^{n}\left(X_{i}-\overline{X}\right)^{2}} \sqrt{\sum_{i=1}^{n}\left(Y_{i}-\overline{Y}\right)^{2}}} r=i=1n(XiX)2 i=1n(YiY)2 i=1n(XiX)(YiY)
上面的i到n指从第一个样本到第n个样本,X和Y分别指一个特征。
皮尔森相关系数反映了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的强弱程度,r的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强。
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即一个变量值越大则另一个变量值也会越大;
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即一个变量值越大则另一个变量值反而会越小;
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不是线性相关的(注意只是非线性相关),但是可能存在其他方式的相关性(比如曲线方式);
当r=1和-1时,意味着两个变量X和Y可以很好的由直线方程来描述,所有样本点都很好的落在一条直线上。

​包装法

根据目标函数对每个特征的评价,每次选择若干特征,或者排除若干特征。也可以将特征子集的选择看作是一个搜索寻优问题,生成不同的组合,对组合进行评价,再与其他的组合进行比较。
这样就将子集的选择看作是一个优化问题。
递归特征消除法:
假如我们选择SVM-RFE算法,进行多轮训练。在第一轮训练过程中,会选择所有特征来进行训练,继而得到了分类的超平面w*x+b=0。如果有n个特征,那么SVM-RFE会选择出w中分量的平方值最小的那个序号i对应的特征,将其删除;在第二轮的时候,特征数就剩下了n-1个,继续用这n-1个特征和输出值来训练SVM;同样的,继续去掉w中分量的平方值最小所对应的特征。以此类推,直到剩下的特征数k满足我们的要求为止。
我们在sklearn中实际应用SVM-RFE算法时,可以通过学习器返回的coef_属性或feature_importance_属性来获得每个特征的重要程度,然后从当前的特征集合中移除不重要的特征。在特征集合上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最终达到所需要的特征数量k为止。

嵌入法

使用某些机器学习的算法和模型,数据集选择完整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各个特征的对模型的贡献度,根据贡献度从大到小选择特征。
基于惩罚项的特征选择法:
在线性模型中,越是重要的特征在模型中对应的系数就会越大,而跟输出变量越是无关的特征对应的系数就会越接近于0。在噪音不多的数据上,或者是数据量远远大于特征数的数据上,如果特征之间相对来说是比较独立的,那么即便是运用最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也一样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L1正则化将系数w的l1范数作为惩罚项加到损失函数上,由于正则项非零,这就迫使那些弱的特征所对应的系数变成0。因此L1正则化往往会使学到的模型很稀疏(系数w经常为0),这个特性使得L1正则化成为一种很好的特征选择方法。
L2正则化将w的L2范数添加到了损失函数中。由于L2惩罚项中系数是二次方的,这使得L2和L1有着诸多差异,最明显的一点就是,L2正则化会让系数的取值变得平均。对于关联特征,这意味着他们能够获得更相近的对应系数。
我们可以选择带L1惩罚项的逻辑回归作为基模型,可以输入一个阈值过滤掉权值系数低的特征。如果使用参数惩罚设置为L1,则使用的阈值为1e-5,否则默认使用mean。
基于树模型的特征选择法:
随机森林模型也可以用来进行特征选择。它提供了两种特征选择的方法:平均不纯度减少(mean decrease impurity)和平均精确率减少(mean decrease accuracy)。平均不纯度减少即对于一个决策树森林来说,可以算出每个特征平均减少了多少不纯度,并把它平均减少的不纯度作为特征选择的值。平均精确率减少即打乱每个特征的特征值顺序,并且度量顺序变动对模型的精确率的影响。对于不重要的变量来说,打乱顺序对模型的精确率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对于重要的变量来说,打乱顺序就会降低模型的精确率。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