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索引设计与优化(笔记):第5章 前瞻性索引设计(主要是QUBE,快速上限估算法)

这一章就比较复杂了

 

 

基本问题法(BQ)

对每个SELECT语句,按照下列步骤来考虑

 

问题:是否有一个已存在的或者计划中的索引包含了WHERE子句所引用的所有列(一个半宽索引)?

 

如果答案是否,则首先考虑将缺少的谓词列加到一个现有索引上去。这将产生一个半宽索引,尽管索引的等值匹配过程不令人满意(1星的问题,如果之前有范围查询,则新加入的索引无法做匹配),但索引过滤可以确保回表访问只发生在所有查询条件都满足的时候。

 

如果这还没有达到足够的性能,则将所有列都加到索引上,以使访问路径只需要访问索引。这将产生一个避免所有表访问的宽索引。

 

如果SELECT依然很慢,就应当使用前面的两个候选索引算法,来设计一个新的索引。

 

如何确定哪个方案好?

 

如果可以访问生产库或类似生产库的测试库,我们可以每次创建一个索引,用最差输入来测试响应时间必须把缓冲池考虑进来,观察每个事物的缓冲池命中率

 

为了获取有代表性的响应时间,每个索引方案都应该在进行过预热事务之后再开始。

  1. 第一个事务:没有缓存页
  2. 第一个访问索引的事务必须要等待文件被打开
  3. 如果变量的输入值保持不变,那么第二个访问该索引的事务会获得100%的命中率
  4. 可以通过传入一些典型的输入值(不是最差值)来打开文件,并将大部分非叶子索引页加载到缓冲池
  5. 这样,再用最差输入值的事务就会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响应时间了

 

注意:对于BQ的一个肯定回答并不能保证足够的性能BQ目的只是确保至少可以通过索引过滤来最小化对表的访问---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作用。看个例子:

WHERE B=:B AND C=:C

索引使(A,B,C),按照BQ第一个问题,答案是“是”。但实际上无法使用索引,只能表扫描。

 

BQ方法用在单表比较容易。但在连接情况下,就很复杂了(后面讨论,第8章)

 

快速上限估算法(QUBE)

  1. 它假设对每个谓词所用的最差过滤因子都非常接近实际的最差情况过滤因子值。所以,它是悲观(上限)的,有时候会误报警,但不会漏掉。
  2. 其目的是:在非常早的阶段,将潜在的慢访问路径问题都暴露出来。
  3. 算法输出结果是本地响应时间(LRT),即在数据库服务器中的耗时。--执行耗时,把网络、任务队列排队等都排除在外。

本地响应时间

服务时间

排队时间

CPU时间

CPU排队

磁盘服务时间

  1. 同步读
  2. 同步写
  3. 异步读(非重叠部分)

磁盘排队

锁等待

其他等待

 

服务时间:简单场景下(IO时间和CPU时间不重叠),服务时间等于CPU时间+排除磁盘驱动排队的随机读时间

  1. LRT计算

比较:LRT=TR*10ms+TS*0.01ms

绝对值:LRT= TR*10ms+TS*0.01ms+F*0.1ms

 

LRT:本地响应时间

TR:随机访问数量

TS:顺序访问数量

F:有效FETCH数量

 

  1. QUBE假设

所有表、索引都是以最理想的顺序组织的。根据QUBE的定义,扫描索引或一个表的片段,只需要一次随机访问。

 

 

下面都是通过例子一层层递进来分析的。需要不断的熟悉才行。以下例子都跟着推导过。

 

QUBE例子1:主键索引访问

SELECT CNO,LNAME,FNAME

         FROM CUST

         WHERE  CNO=:CNO

 

         索引CNO    TR=1 

         表CUST      TR=1

         提取F 1*0.1ms

   

LRT = 2*10ms(TR)+1*0.1ms ,约为20ms

 

聚簇索引访问

SELECT CNO, LNAME, FNAME

FROM CUST

WHERE ZIP=:ZIP

AND

LNAME=:LNAME

ORDER BY FNAME

 

设索引为(ZIP,LNAME,FNAME)

 

假设有1000个符合条件的,表按照CNO排序(聚簇)

 

索引(ZIP,LNAME,FNAME)     TR=1  TS=1000

表CUST                   TR=1  TS=1000

提取F 1000*0.1ms

 

LRT = 2*10ms+2000*0.01+1000ms*0.1ms=20ms+20ms+100ms = 140ms

 

非聚簇索引访问

SELECT CNO, LNAME, FNAME

FROM CUST

WHERE ZIP=:ZIP

AND

LNAME=:LNAME

ORDER BY FNAME

 

索引(ZIP,LNAME,FNAME),CNO没有按顺序

 

则:

 

索引(ZIP,LNAME,FNAME)     TR=1  TS=1000

表CUST                   TR=1000  TS=0

提取F 1000*0.1ms

LRT = 1001*10ms+1000*0.01ms+1000*0.1ms = 10s+10ms+0.1s,约为10s

 

此时如果把CNO加到索引上,就不需要回表访问,则时间为:

索引(ZIP,LNAME,FNAME)     TR=1  TS=1000

表CUST                   TR=0  TS=0

提取F 1000*0.1ms

LRT = 1*10ms+1000*0.01ms+1000*0.1ms=10ms+10ms+100ms = 120ms

使用聚簇索引进行跳跃式顺序表访问(跳跃,就意味着不连续了)

SELECT STREET, NUMBER,ZIP,BORN

FROM  CUST

WHERE LNAME=’JONES’

AND FNAME=‘ADAM’

AND CITY=’LONDON’

ORDER BY BORN

 

聚簇索引为(LNAME,FNAME,BORN,CITY) 

在LNAME,FNAME范围内扫描,以CITY为过滤。索引还是顺序扫描。

但对于其他信息,需要回表找。但因为CITY只是过滤,所以不连续,在进行表扫描时,虽然顺序,但需要跳着走,表访问算作随机(虽然大范围来看是顺序的)

复杂例子1

SELECT CNO,FNAME

FROM CUST

WHERE LNAME=:LNAME

AND

CITY=:CITY

ORDER BY FNAME

 

索引条件1(LNAME,FNAME)

在以下假设下评估

  1. 表中有100万条记录
  2. 唯一索引为(LNAME,FNAME)时,
  3. LNAME=:LNAME的最大过滤因子是1%
  4. CITY=:CITY的最大过滤因子是10%
  5. 表中记录CNO是聚簇索引

 

分析:

结果集最大包含:10000000*1%*10%=1000条

 

LNAME为等值谓词,按照FNAME排序,索引可用,所以不需要早起物化。

 

索引访问是一个顺序过程:

索引访问:   TR = 1    TS = 100W*1% = 1W

因为CITY不在索引,是个过滤条件,所以会造成访问表时,是随机的。

 

表:        TR = 1W  TS = 0

 

FETCH:1000

 

LRT = 10001*10ms + 10000*0.01ms +1000*0.1ms = 100s + 100ms + 100ms ,约为100s

 

索引设计部只是单纯的为了最小化磁盘IO的总量,而是为了设法让所有程序都运行得足够快,同事还能做到不使用过量的磁盘存储、内存和读缓存,且不使磁盘超载。

 

 

看上去,上面的索引不太好。

最佳索引

它的三星索引为:

(CITY,LNAME,FNAME,CNO)或者(LNAME,CITY,FNAME,CNO)

ORDER BY跟在匹配列后面,不需要排序;且无需回表访问

 

 

LRT

索引:   TR=1   TS=1000000*1%*10%=1000

表:    TR=0  TS=0

FETCH 1000

LRT = 1*10ms+1000*0.01ms+1000*0.1ms = 10+10+100 =120ms。

 

这里假设是在已有系统改进,所以,在已经有(LNAME,FNAME)索引下,还需要重新创建一个索引(因为如果在原有索引加入CITY,可能会导致已有业务出现问题)。所以开销有点大。

 

接下来考虑次之的方案

 

半宽索引(最大化索引过滤)

将为此CITY加到现有索引(LNAME,FNAME)末端,对原有的不影响,且CITY可以参与过滤。

计算一下LRT

 

索引   TR=1  TS=100W*1%=10000

表     TR=10000*10%(因为CITY可以过滤,因子10%)=1000   TS=0

FETCH=1000*0.1ms

 

LRT = 1000*10ms+10000*0.01ms+1000*0.1ms = 10s+100ms+100ms = 10s

 

比原来取得较大进步,但看到表的TR还很大。如果不回表,会更好。

 

宽索引(只需要访问索引)

索引(LNAME,FNAME,CITY,CNO)

 

LRT

索引  TR=1   TS=10000

表    TR = 0   TS = 0

FETCH:1000*0.1ms

LRT = 1*10ms+10000*0.01ms+ 1000*0.1ms = 10ms+100ms+100ms = 210ms

 

索引还带来其他成本开销

插入、删除,意味着修改一个叶子页。如果叶子不在缓冲池,需要读取,无论所添加或删除的索引行长度是多少,消耗10ms

更新CITY列,会导致响应时间增加10ms或20ms,具体取决于是否需要将索引迁移到另一个页。通过将CITY作为最后一个索引可以避免这样的移动。

 

结论:

现有索引和半宽索引都不太合适。三星索引虽然最好,但宽索引也足够好了,且不会引起额外问题。

 

维护成本考虑:

将索引升级为宽索引,理论上应该添加的是CITY、CNO;但实际上,CNO,CITY顺序更好。因为CITY还有可能变换,但这个顺序变化并不影响这个SELECT的运行效果,因为CITY是用来过滤的。

 

同样,当有多个等值谓词做匹配时,经常变化的列尽量放在后面。因此,LNAME,CITY更合适。另一方面,如果是建立新索引,还要考虑新索引对其他SELECT的帮助。已经有一个LNAME开头的索引的话,新的用CITY,LNAME更好。CITY虽然相对LNAME变化频繁,但也实际是很少的。这样就有了多样性。所以,这里有很多的权衡,不是按一个规则做下来就行的。

 

警告:更改现有索引列的顺序与现有索引列之间添加新列同样危险。在这两种情况下,现有的SELECT执行速度可能会急剧下降,因为匹配列的数量减少,或者引入排序(导致过早产生结果集)

复杂例子2

查询语句:

SELECT CNO, FNAME

FROM CUST

WHERE CITY=:CITY

AND LNAME BETWEEN :LNAME AND :LNAME2

ORDER BY FNAME

 

索引1:CITY

索引2:LNAME,FNAME

 

假设

  1. CITY的过滤因子是10%
  2. LNAME过滤因子也是10%(比上一个例子大了10倍)

 

最大结果集:100W*10%*10% = 1W

 

CITY索引:   TR=1   TS=10000000*10%=10W

表           TR=10W  TS = 0

FETCH 10000*0.1ms

LRT=10W*10ms+ 10W*0.01ms+10000*0.1ms = 1000s+1s+1s=1000s

 

LNAME,FNAME索引   TR=1   TS=10W

表CUST              TR=10W    TS=0

 

LRT = 1000s。

 

两个索引都不咋地。

 

考虑事务的最佳索引

因为有范围谓词,所无法实现三星索引。考虑候选A/B

 

候选A

等值:CITY

范围:LNAME

排序:FNAME

其他SELECT:CNO

 

索引  TR=1   TS=100W*10%*10%=1W

表=   不访问

FETCH  相等,不计算

 

LRT = 1*10ms+1W*0.01ms=10ms+100ms=110ms

 

候选B

等值:CITY

排序:FNAME

其他:LNAME,CNO

 

索引  TR=1   TS=100W*10%=10W

表=   不访问

FETCH  相等,不计算

LRT = 1*10ms+10W*0.01ms=10ms+1s=1s

 

所以,A方案好。

 

但是,因为没计算Fetch,看上去A方案是B方案1/10开销。实际加上FETCH,A方案为1S,B方案为2S,就没那么大优势了。所以,FETCH不算,只能是定性,定量还是要记上的。

 

 

再考虑在现有索引添加,构成最大化过滤(半宽索引)

 

CITY,LNAME

索引    TR=1  TS=100W*10%*10% = 1W

表      TR=1W  TS=0

FETCH 1W*0.1ms

LRT = 1W*10ms +1W*0.01ms+1W*0.1ms = 100s+100ms+1s =101s

 

LNAME,FNAME,CITY

索引    TR=1  TS=100W*10%=10W

表      TR=10W*10%=1W  TS=0

FETCH

LRT=1W*10ms+10W*0.01ms+1s=100s+1s+1s=102s

 

两个差不多,回表都有1W,考虑减少回表

 

再考虑全宽索引(不回表)

 

在半宽上加

 

CITY,LNAME,FNAME CNO

索引  TR=1  TS=100W*10%*10%=1W

FETCH=1s

LRT=1*10ms+1W*0.01ms+1s=10ms+100ms+1s = 1s

 

LNAME,FNAME,CITY CNO

索引  TR=1   TS=100W*10%=10W

FETCH=1s

LRT= 1*10ms+10W*0.01ms+1s = 10ms+1s+1s=2s

第二个的索引片厚。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第 1 页 共 19 页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一个系统的性能的提高,不单单是试运行或者维护阶段的性能调优的任务,也不单单是开发阶段的事情,而是在整个 软件生命周期都需要注意, 进行有效工作才能达到的。 所以我希望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总结数据库性能优化相关 的注意事项。 1.2 分析阶段 一 般来说,在系统分析阶段往往有太多需要关注的地方,系统各种功能性、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需求往往吸引 了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但是,我们必须注意,性能 是很重要的非功能性需求,必须根据系统的特点确定其实时性需求、 响应时间的需求、硬件的配置等。最好能有各种需求的量化的指标。 另一方面,在分析阶段应该根据各种需求区分出系统的类型,大的方面,区分是 OLTP(联机事务处理系统)和 OLAP (联机分析处理系统) 。 1.3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可以说是以后系统性能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 有一个关系到以后几乎所有性能调优的过程—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完成后,可以进行初步的索引设计,好的索引设计可以指导编码阶段写出高效率的代码,为整个系统的 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下是性能要求设计阶段需要注意的: 1.3.1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规范化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规范化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范式,我们可以这样来简单理解范式: 第 1 规范:没有重复的组或多值的列,这是数据库设计的最低要求。 第 2 规范 每个非关键字段必须依赖于主关键字,不能依赖于一个组合式主关键字的某些组成部分。消除部分依赖,大 部分情况下,数据库设计都应该达到第二范式。 第 3 规范 一个非关键字段不能依赖于另一个非关键字段。 消除传递依赖, 达到第三范式应该是系统中大部分表的要求, 除非一些特殊作用的表。 更高的范式要求这里就不再作介绍了,个人认为,如果全部达到第二范式,大部分达到第三范式,系统会产生较少的 列和较多的表,因而减少了数据冗余,也利于性能的提高。 1.3.2 合理的冗余 完全按照规范化设计的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系统特别的小,在规范化设计后,有计划地加入冗余是必要的。 冗余可以是冗余数据库、冗余表或者冗余字段,不同粒度的冗余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冗余可以是为了编程方便而增加,也可以是为了性能的提高而增加。从性能角度来说,冗余数据库可以分散数据库压 力,冗余表可以分散数据量大的表的并发压力,也可以加快特殊查询的速度,冗余字段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库表的连接, 提高效率。 1.3.3 主键的设计 主键是必要的,SQL SERVER 的主键同时是一个唯一索引,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选择最小的键组合作为主键, 第 2 页 共 19 页 所以主键往往适合作为表的聚集索引。聚集索引对查询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个在下面索引的叙述。 在有多个键的表,主键的选择也比较重要,一般选择总的长度小的键,小的键的比较速度快,同时小的键可以使主键 的 B 树结构的层次更少。 主键的选择还要注意组合主键的字段次序,对于组合主键来说,不同的字段次序的主键的性能差别可能会很大,一般 应该选择重复率低、单独或者组合查询可能性大的字段放在前面。 1.3.4 外键的设计 外键作为数据库对象,很多人认为麻烦而不用,实际上,外键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很有用的,理由是: 外键是最高效的一致性维护方数据库的一致性要求,依次可以用外键、CHECK 约束、规则约束、触发器、客 户端程序,一般认为,离数据越近的方效率越高。 谨慎使用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作为 SQL SERVER 2000 当年的新功能,在 2005 作 了保留, 应该有其可用之处。我这里说的谨慎,是因为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有些突破了传统的关于外键的定义,功能有点 太过强大,使用前必须确定自己已经把握好 其功能范围,否则,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可能让你的数据莫名其妙 的被修改或者丢失。从性能看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是比其他方更高效的方。 1.3.5 字段的设计 字段是数据库基本的单位,其设计对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需要注意如下: 数据类型尽量用数字型,数字型的比较比字符型的快很多。 数据类型尽量小,这里的尽量小是指在满足可以预见的未来需求的前提下的。 尽量不要允许 NULL,除非必要,可以用 NOT NULL+DEFAULT 代替。 少用 TEXT 和 IMAGE,二进制字段的读写是比较慢的,而且,读取的方也不多,大部分情况下最好不用。 自增字段要慎用,不利于数据迁移。 1.3.6 数据库物理存储和环境的设计设计阶段,可以对数据库的物理存储、操作系统环境、网络环境进行必要的设计,使得我们的系统在将来能适应比 较多的用户并发和比较大的数据量。 这里需要注意文件组的作用,适用文件组可以有效把 IO 操作分散到不同的物理硬盘,提高并发能力。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