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论文综述

        对于发动机而言,主要目标是按最佳冷却液温度 MAP控制发动机冷却液出口温度,以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来源《冷却液温度对天然气发动机性能影响试验_邓义斌》)

         目前,应用于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的控制策略多采用 PID 控制算法,具有算法简单,可靠性好的特点.但是发动机冷却系统具有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存在滞后的特点,且汽车发动机在运行时工况变化范围大,PID 控制算法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冷却液温度控制和降低冷却系统附件能耗的要求。引入前馈控制则可以根据发动机工况的变化对冷却系统的散热量进行预测,同时根据环境温度和车速的变化调节执行器,可有效的解决冷却系统控制的迟滞问题,综上将前馈和反馈结合进行综合控制,可兼顾冷却液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和快速性,缩短过渡时间,避免超调,同时降低冷却系统附件的能耗。(来源《乘用车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控制策略_刘震涛(发动机入口温度)》)

        模糊控制技术在试验中体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能较好地控制冷却液发动机出口温度,满足控制目标。从模糊控制试验中可知,在一定的传热量条件下,冷却液发动机进出口温差在系统稳定时几乎保持不变,如果事先获得该工况精确的传热量,由此通过设定适合的冷却液质量流量,可间接地控制冷却液发动机进口温度。(来源《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设计及试验_邓义斌》)

       另外,固定空气流量、调节冷却液流量控制试验过程发现,不宜通过冷却液流量来进行较大的温度调节。从水泵的角度而言,冷却液的调节范围有限,而且容易受最低水套压力的限制;从散热器的角度而言,冷却液的流量主要改变热侧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其调节能力有限。(来源《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设计及试验_邓义斌》)

       首先根据电控单元检测到的工况变化信号,通过预置散热需求MAP图插值计算,确定节温器开度、水泵转速、风扇转速等参数,一般可以进行超越调整,以缩短调节时间。发动机的出水温度在开环调节以后只是在最佳工作温度附近,而并非就是最佳工作温度,这时就要进行反馈调节。反馈控制可以采用PID控制,考虑到温控系统的时滞特性,当系统的温度设定值在小范围连续变化时,由于PID控制器较强的鲁棒性,系统的控制品质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来源《高功率密度柴油机智能化冷却系统控制策略_韩树》)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