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CP和FTP工作原理

1 了解DHCP服务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指的是由服务器控制一段IP地址范围,客户机登录服务器时就可以自动获得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DHCP作为用应用层协议,它依靠并且使用着传输层中udp协议。对于DHCP中分为客户端,和服务端。客户端用的端口为68 ,服务端的端口为67

1.2 DHCP优点

降低了配置和部署设备时间;
方便客户端的配置
降低了发生配置错误的可能性;
可以集中化管理设备的IP地址分配。
提高IP的利用率

1.3   作用:

给内部网络,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
给用户,内部管理员作为所有计算机的中央管理手段 

1.4 DHCP的分配方式

  • 自动分配:分配到一个IP地址后永久使用
  • 手动分配:由DHCP服务器管理员专门指定IP地址
  • 动态分配:使用完后释放该IP,供其它客户机使用

2 DHCP的租约过程

客户机从DHCP服务器获得IP地址的过程称为DHCP的租约过程,分为4个步骤:

1、客户机请求IP地址(DHCP Discover)

  • 当一个DHCP客户机启动时,客户机还没有IP地址,客户机要通过DHCP获取一个合法的地址。
  • 此时DHCP客户机以广播方式发送DHCP Discover报文发现信息来寻找DHCP服务器。

2、服务器响应(DHCP Offer)

  • DHCP服务器接收到来自客户机请求lP地址的信息时,在自己的IP地址池中查找是否有合法的IP地址提供给客户机。
  • 如果有,DHCP服务器将此IP地址做上标记,加入到DHCP Offer的消息中,然后广播一则DHCP Offer消息(包含IP地址、子网掩码、DNS、租期等)。

3、客户机选择IP地址(DHCP Request)

  • DHCP客户机从接收到的第一个DHCP Offer消息中提取IP地址, 之后广播发送DHCP Request消息,通告给局域网中所有的DHCP服务器,它选择了哪个DHCP服务器的哪个IP以及租约期限。
  • 让未被选中的DHCP服务器,把未使用的地址收回。同时发出IP地址的DHCP服务器将该地址保留,该地址就不能再分配给另一个DHCP客户机。

4、服务器确定租约(DHCP Ack)

  • DHCP服务器接收到DHCP Request消息后,以DHCP ACK消息的形式向客户机广播成功确认,该消息包含有IP地址的有效租约和其他可配置的信息。
  • 当客户机收到DHCP ACK消息时,配置IP地址,完成TCP/IP的初始化。

重新登录:

  • DHCP客户机每次重新登录网络时,不需要再发送DHCP Discover信息,而是直接发送包含前一次所分配的IP地址的DHCP Request请求信息。

更新租约:

  • 当DHCP服务器向客户机出租的IP地址租期达到50%时,就需要更新租约;
  • 客户机直接向提供租约的服务器发送DHCP Request包,要求更新现有的地址租约。
  • 当租约到期前,DHCP服务器还没有收到客户机的请求,就会释放该IP地址

3 使用 DHCP动态配置主机地址

可分配的地址信息主要包括

  • 网卡的IP地址、子网掩码
  • 对应的网络地址、广播地址
  • 默认网关地址
  • DNS服务器地址

DHCP共有八种报文

4 DHCP配置文件

DHCP服务的配置文件为/etc/dhcp/dhcpd.conf

实验:设置DHCP服务器并分配地址

dhcp服务机和客户机的可以同为NET模式,或者同时为仅主机模式

要注意修改网段

将Linux虚拟机设置成DHCP服务器,自动分配IP地址给Windows10 虚拟机。

实验思路:

  1. Linux虚拟机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

  2. 安装 dhcp 软件包,并查看配置文件。

  3. 将Linux虚拟机的网络模式改成仅主机模式。修改网卡配置文件,之后重启网络服务。

  4. 编辑dhcp服务的配置文件/etc/dhcp/dhcpd.conf,设置网段、地址池、网关地址。之后重启dhcp服务。

  5. 验证Windows10虚拟机虚拟机能否获取DHCP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

步骤1、Linux虚拟机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

步骤2、安装 dhcp 软件包,并查看配置文件。

步骤3 将Linux虚拟机的网络模式改成仅主机模式。修改网卡配置文件,之后重启网络服务

 网卡修改图见如下

步骤4:编辑dhcp服务的配置文件/etc/dhcp/dhcpd.conf,设置网段、地址池、网关地址。之后重启dhcp服务。

 

配置文件为空,复制模板到覆盖原来的配置文件 

 编辑dhcpd.conf

 

 步骤五:验证虚拟机虚拟机能否获取DHCP服务器分配的IP地址

同样设为主机模式,修改网卡 模式改为dhcp

 重新启动网,显示DHCP动态地址分配成功

FTP概述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典型的C/S架构的应用层协议,需要由服务端软件、客户端软件两个部分共同实现文件传输功能。FTP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为数据的传输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FTP作用与工作原理
FTP作用
作用:Internet.上用来传送文件的协议。
VSFTP全称(very secure FTP )
VSFTP:== C/S架构==
FTP服务器默认使用TCP协议的20、21端口与客户端进行通信
20端口用于建立数据连接,并传输文件数据,20端口只有在传输数据时才会打开
21端口用于建立控制连接,并传输FTP控制命令
 

FTP工作原理
FTP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方式叫做Standard (也就是Active, 主动方式),一种是Passive(也就是PASV,被动方式)。

[root@xiayan ~]# systemctl start vsftpd   #开启服务
[root@xiayan ~]# systemctl enable vsftpd  #设置开机自启动

2.配置备份

[root@xiayan ~]# cd /etc/vsftpd/                     
[root@xiayan vsftpd]# cp vsftpd.conf vsftpd.conf.bak #备份配置文件 

3.2匿名用户登录
修改配置文件
vim /etc/vsftpd/vsftpd.conf

anonymous_enable=YES         //开启匿名用户访问,默认开启
write_enable=YES             //开放服务器的写权限,默认开启
anon_umask=022               //设置匿名用户上传数据的权限(反掩码)
anon_upload_enable=YES       //允许匿名用户上传文件,默认注释
anon_mkdir_write_enable=YES  //允许匿名用户创建(上传)目录,默认注释
anon_other_write_enable=YES  //允许删除、重命名、覆盖等操作,需自行添加
[root@xiayan ~]# chmod 777 -R /var/ftp/pub/    //更改pub权限,否则匿名用户无法进行读写
 

进入客户端连接:ftp +IP地址

利用FTP上传和下载文件

anonymous_enable=YES          #允许匿名用户登录FTP

anon_upload_enable=YES      #打开匿名用户的上传权限

anon_world_readable_only=no      #开启匿名用户的下载权限

anon_mkdir_write_enable=YES    #打开匿名用户创建目录的权限

anon_other_write_enable=YES     ##打开匿名用户删除和重命名的权限(如需要,需自己添加)

   anon_umask=022       #匿名用户的掩码

ftp目录的权限设置

默认情况下,ftp的根目录为/var/ftp,为了安全,这个目录默认不允许设置为777权限,否则ftp将无法访问。但是我们要匿名上传文件,需要“other”用户的写权限。

正确的做法:

在/var/ftp中建立一个upload(名子自己起吧)文件夹,将个文件夹权限设置为777(视具体需要自己设),在upload这个文件夹中,匿名用户可以上传文件、创建文件夹、删除文件等。

一般至此,便实现vsftpd匿名用户的上传下载了。如果还不行,就是下面的问题。

匿名用户权限过高,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

设置本地用户验证访问ftp
设置本地用户可以访问ftp,禁止匿名用户登录

vim /etc/vsftpd/vsftpd.conf
local_enable=Yes                 #启用本地用户
anonymous_enable=NO              #关闭匿名用户访问
write_enable=YES                 #开放服务器的写权限(若要上传,必须开启)
local_umask=077                   #可设置仅宿主用户拥有被上传的文件的权限(反掩码)

对本地用户访问切换目录进行限制
添加切换目录的限制配置 :

vim /etc/vsftpd/vsftpd.conf
chroot_local_user=YES            #将访问禁锢在用户的宿主目录中 取消注释即可
allow_writeable_chroot=YES         #允许被限制的用户主目录具有写权限

修改匿名用户、本地用户登录的默认根目录
anon_root=/var/www/html            #anon_root 针对匿名用户
local_root=/var/www/html        #local_root 针对本地用户

黑名单和白名单的使用 


在安装vsftpd服务后,官方贴心的为我们在服务目录中提供了user_list   (其中就是为了我们更好利用黑名单和白名单的手册)。
黑名单:在黑名单上标记的用户,是我们禁止访问的对象。
白名单:在白名单上标记的用户是我们允许访问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白名单比黑名单的制定更为严格和安全。

vim /etc/vsftpd/vsftpd.conf
userlist_enable=yes  #启用user_list用户列表文件
userlist_deny=NO     #设置白名单,仅允许user_list用户列表文件的用户访问

同样ftpusers也是一个黑名单,这样就是一个双重黑名单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第1章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使用1 1.1交换机概述1 1.1.1交换机面板介绍1 1.1.2交换机基本原理4 1.2交换机口令清除和系统程序文件升级6 1.2.1操作内容和环境6 1.2.2背景知识7 1.2.3交换机Console口令和BootROM口令的设置 与清除7 1.2.4使用Xmodem协议升级BootROM程序文件9 1.2.5交换机主程序文件的备份(FTP)和升级(TFTP)10 1.3交换机Console口的配置13 1.3.1操作内容和环境13 1.3.2交换机Console口的连接配置13 1.3.3交换机常用命令行视图13 1.3.4实验常用命令介绍15 1.3.5设置用户访问控制权限16 1.4交换机Telnet的配置20 1.4.1操作内容和环境20 1.4.2相关知识介绍20 1.4.3仅使用密码的交换机Telnet配置24 1.4.4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的交换机Telnet配置32 1.4.5利用debug查看信息34 1.5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37 1.5.1操作内容和环境37 1.5.2操作中使用的重要命令介绍37 1.5.3操作步骤41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程——基于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目录第2章交换机VLAN配置55 2.1交换机VLAN的端口划分和配置55 2.1.1操作内容和环境55 2.1.2VLAN的划分56 2.1.3操作步骤57 2.2VLAN之间的路由协议配置58 2.2.1操作内容和环境58 2.2.2操作步骤58 2.3交换机端口Trunk属性配置73 2.3.1操作内容和环境73 2.3.2端口Trunk属性相关知识介绍74 2.3.3配置步骤76 2.4实现VLAN间第三层转发的交换机VLAN和路由器子接口配置84 2.4.1操作内容和环境84 2.4.2相关知识介绍85 2.4.3操作步骤86 第3章交换机STP的配置94 3.1生成树协议概述94 3.1.1配置消息94 3.1.2生成树协议的运行过程96 3.1.3临时环路99 3.1.4RSTP简介99 3.2STP配置实例100 3.2.1STP配置常用命令100 3.2.2STP配置的操作内容和环境101 3.2.3操作步骤101 第4章华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使用124 4.1路由器面板介绍124 4.1.1AR4640路由器面板介绍124 4.1.2R2621路由器面板介绍127 4.2路由器口令清除和系统程序文件升级129 4.2.1操作内容和环境129 4.2.2背景知识129 4.2.3AR4640路由器Console口令和BootROM口令的设置与清除 …130 4.2.4R2621路由器Console口和BootROM口令设置与清除132 4.2.5使用Xmodem协议升级BootROM程序文件133 4.2.6AR4640路由器VRP主程序文件的备份(FTP)和升级(TFTP)…136 4.2.7R2621路由器VRP主程序文件的备份(FTP)和升级(TFTP)140 4.2.8AR4640路由器启动过程介绍143 4.3路由器的基本操作与配置145 4.3.1操作与配置的内容和环境145 4.3.2背景知识146 4.3.3通过Console口搭建路由器配置环境147 4.3.4通过Telnet方式搭建路由器配置环境149 4.3.5VRP软件基本操作151 4.3.6信息中心的显示与调试157 4.4路由器接口的配置163 4.4.1操作内容和环境163 4.4.2背景知识163 4.4.3操作步骤165 4.5路由器帧中继子接口的典型配置179 4.5.1操作内容和环境179 4.5.2背景知识180 4.5.3操作步骤182 4.6两个路由器模拟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192 4.6.1操作内容和环境192 4.6.2操作步骤193 4.7帧中继综合配置199 4.7.1操作内容和环境199 4.7.2操作步骤200 第5章在华为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和RIP协议214 5.1配置静态路由214 5.1.1操作内容和环境214 5.1.2背景知识215 5.1.3操作步骤216 5.2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232 5.2.1操作内容和环境232 5.2.2背景知识233 5.2.3操作步骤234 第6章在华为路由器上配置动态路由OSPF协议250 6.1OSPF协议简介250 6.1.1OSPF概述250 6.1.2OSPF协议有关的概念251 6.1.3OSPF包类型252 6.1.4建立邻接关系过程中的OSPF状态254 6.1.5OSPF的运行步骤255 6.2单区域OSPF配置——DR与BDR的选择255 6.2.1操作内容和环境255 6.2.2DR和BDR选择的相关知识介绍256 6.2.3DR和BDR选择的路由器配置256 6.3单区域广域网口OSPF配置265 6.3.1操作内容和环境265 6.3.2操作步骤266 6.4配置帧中继点对多点OSPF277 6.4.1操作内容和环境277 6.4.2相关知识介绍277 6.4.3操作步骤281 6.5在单区域内配置交换机与路由器混合设备的OSPF291 6.5.1操作内容和环境291 6.5.2操作步骤292 6.6配置多区域OSPF302 6.6.1操作内容和环境302 6.6.2多区域OSPF的工作原理302 6.6.3操作步骤307 6.7配置存根区域和完全存根区域317 6.7.1操作内容和环境317 6.7.2相关知识介绍317 6.7.3配置OSPF存根区域319 6.7.4配置OSPF完全存根区域324 6.8配置NSSA区域329 6.8.1操作内容和环境329 6.8.2相关知识介绍330 6.8.3操作步骤331 6.9配置OSPF邻居认证340 6.9.1操作内容和环境340 6.9.2相关知识介绍341 6.9.3操作步骤342 6.10配置OSPF路由聚合349 6.10.1操作内容和环境349 6.10.2相关知识介绍349 6.10.3操作步骤351 6.11配置OSPF虚链路358 6.11.1操作内容和环境358 6.11.2相关知识介绍358 6.11.3操作步骤359 第7章华为路由器的高级功能368 7.1设置路由器成为DHCP服务器368 7.1.1操作内容和环境368 7.1.2背景知识368 7.1.3操作步骤369 7.2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376 7.2.1访问控制列表的操作内容和环境376 7.2.2背景知识376 7.2.3操作步骤381 7.3配置GRE协议387 7.3.1GRE协议的操作内容和环境387 7.3.2背景知识387 7.3.3操作步骤390 7.4配置IPSec协议396 7.4.1操作内容和环境396 7.4.2背景知识397 7.4.3操作步骤405 7.5配置MPLS协议419 7.5.1操作内容和环境419 7.5.2背景知识419 7.5.3操作步骤424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