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外宜居星球

宜居星球
与太阳系外宜居星球相关的信息屡屡见诸报端。 除Gliese 667C的行星外,还有4颗行星是热门候选: Gliese 581g,2010年9月宣布发现,是一颗岩态行星, 距离地球大约20光年,公转周期大约30天,处于“宜居带”。 “开普勒-22b”,2011年12月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发现, 距地球大约600光年,直径为地球的2.4倍。 这颗行星有温室效应,表面平均温度为22摄氏度。 HD 85512b,2011年9月宣布发现,距离地球35光年, 表面平均温度估计为25摄氏度。 Gliese 581d,2007年发现。 这颗行星存在温室效应, 可能适合生命繁衍。 是研究人员首次一次性发现多颗可能宜居星球。
TRAPPIST-1

Gliese 667

HD40307g

Gliese 581g

HD 85512b

开普勒-22b

GLISES832 C

格利泽163C

格利泽581D

开普勒-62e

开普勒-62f

开普勒-69c

开普勒-186F

EPIC 201367065

鲸鱼座T星e

开普勒-283 c

开普勒452b(Kepler 452b)

开普勒442b

开普勒-438

特拉比斯特-1D

沃尔夫1061C

GJ1214b

格利泽317

格利泽849B

TAU CETI F

TAU CETI E

行星GJ357d

开普勒-62e
编辑 讨论
开普勒-62e位于天琴座,距离地球1200光年,地球体积的1.6倍,公转周期122天。开普勒62e(Kepler-62e)是一颗环绕天琴座恒星开普勒62的太阳系外行星,是距离母恒星第二远的行星,由NASA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该行星是以侦测行星通过恒星前方造成亮度下降的凌日法发现,并且是很可能位于母恒星适居带的类地行星。开普勒69c、开普勒62e、开普勒62f和地球的体积比较。根据行星的年龄(70 ± 40亿年)、辐射通量(地球的1.2 ± 0.2倍)和半径(地球的1.61 ± 0.05倍),它可能是由岩石组成,并且部分表面被海洋覆盖。已被《天文物理期刊》接受的论文指出根据模型,它可能完全被海洋覆盖。
 
中文名
开普勒-62e
外文名
Kepler-62 e
位 置
天琴座
体 积
地球体积的1.61倍
公转周期
122.4天
轨道半长轴
0.427天文单位
轨道倾角
90°
 
开普勒-62系统距离我们大约1200光年,曾经有研究称文明之间的空间界限大 [1] 约为数千光年,超过这一距离就有可能发现新的“情况”,如果我们将射电望远镜对准拥有多颗行星的遥远天体系统,或许会有不寻常的发现。令人兴奋的是开普勒-62e是开普勒空间观测平台在可居住带上探测到的最小行星,如果该行星被证实存在岩质表面和大气结构,那么很有可能存在液态水,因此这里将是很有意义的探索目标。通常情况下,在其他恒星可居住带上发现与地球体积相当的行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但这次我们一下子发现了两颗,由于缺乏进一步的线索,因此这些行星上是否拥有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还不得而知。
先进的宇宙文明也需要依靠恒星能量支持,在K型红矮星周围可居住带轨道半径就会因为恒星能量的作用范围而变窄,如果开普勒-62f存在文明,那么该系统恒星能量的减少会迫使它们去同样位于可居住带上的开普勒-62e移民,因为那里拥有更加温暖的轨道环境。因此,有学者认为如果这两颗星球上都存在宇宙文明,并彼此发现了对方,由于恒星演化导致的能量减少就会引发星际冲突,这或许是一个有趣的科幻小说题材。 [2]
它相当於冥王星这麼大

开普勒62f
编辑 讨论
开普勒62f距地1200光年。由华盛顿大学的天文学教授Eric Agol发现。该星球仅仅比地球大1.4倍,环绕比太阳更小更昏暗的恒星运转。开普勒62f可能是岩石表面, [1] 它从其恒星身上接收的热量和辐射度,大约为地球从太阳所受热量和辐射度的一半,被认为是该星系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已被《天文物理期刊》接受的论文指出根据模型,它可能完全被海洋覆盖。如果它的密度和地球相同,它的质量可能是地球的1.41或2.80倍。 [2]
 
中文名
开普勒62f
外文名
Kepler-62f
类 型
太阳系外行星
发现工具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
发现者
Eric Agol
发现方法
凌日法
星 座
天琴座
体 积
是地球的1.4倍
公转周期
267.3个地球日
轨道半长轴
0.718天文单位
轨道倾角
89.9°
目录
1 开普勒62星系
2 发现
3 星球介绍
4 宜居条件
开普勒62星系
编辑
开普勒62星系有五颗行星:62b,62c,62d, 62e ,62f。
Kepler-62 systemKepler-62 system
[3]
发现
编辑
这个被命名为开普勒-62f(Kepler-62f)的行星是由华盛顿大学的天文学副教授Eric Agol发现。 [1]
Eric AgolEric Agol
星球介绍
编辑
开普勒62f(Kepler-62f)是一颗环绕天琴座恒星开普勒62的太阳系外行星,是距离母恒星最远的行星,由NASA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以侦测行星通过恒星前方造成亮度下降的凌日法发现。它很可能是位于适居带的类地行星。根据行星的年龄(70 ± 40亿年)、辐射通量(地球的0.41 ± 0.05倍)和半径(地球的1.41 ± 0.07倍),它可能是由岩石组成,并且部分表面被海洋覆盖。[2] 该星球仅仅是地球的1.4倍,环绕比太阳更小更昏暗的恒星运转。开普勒62f可能是岩石表面,它从其恒星身上接收的热量和辐射度,大约为地球从太阳所受热量和辐射度的一半,被认为是该星系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 [1]
宜居条件
编辑
宜居区(habitable zone)。生命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液态水。其次是星球的温度不热也不冷。行星从太阳吸收辐,必须辐射掉相同的能量以保持平衡。 [4]
 开普勒-69c:地球体积的1.7倍,公转周期242天,和金星的公转周期相近,它很有可能是一颗岩石星球,位于天鹅座,距离地球2700光年,还不确定是否有生命的迹象,但看着好似另一个地球。
格利泽163是M型红矮星,质量比太阳小,至少有两颗行星围着它运转。GI 163c行星围绕格利泽163。

目录
1 基本数据
2 简介
3 背景资料
基本数据
编辑
格利泽163(Gliese 163)质量比太阳小,也没有太阳亮,至少有两颗行星围着它运转。最内侧的行星GI 163b质量是地球的11倍,公转周期只有8.6天。位置较靠外的GI 163c质量是地球的7倍,公转周期为25.6天。 [1]
简介
编辑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宜居住的行星,其围绕格利泽163的M型红矮星运转,距离地球约50光年。该行星位于格利泽163宜居带内缘附近,质量大约是地球的7倍。法国人蒂埃里·福韦耶8月30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报告了这一发现。从该行星的构成方式及其大气层的厚度来判断,它或许能够维持生命存在。
背景资料
编辑
天文学家指出,在M型红矮星附近寻找宜居行星可能是找到真正的类地行星最快的一条路。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考特妮·德雷辛指出:“在M型红矮星的宜居带比较容易发现并持续观测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
  这些恒星都比较小,因此更容易发现地球大小的行星。而且M型红矮星比较常见,在太阳系周边的恒星中占到80%。德雷辛在30日的大会上指出,正因为如此,“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很有可能在距离地球75光年的范围内在M型红矮星附近发现类地行星。
开普勒-186f 编辑 讨论
开普勒186f(英语:Kepler-186f)是一颗环绕红矮星开普勒186的太阳系外行星,距离地球约492光年。该行星是第一颗在太阳以外恒星旁发现的适居带内半径与地球相若的系外行星。NASA 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以凌日法侦测到开普勒-186f和另外4颗距离母恒星更近,且半径都稍大于地球的系外行星。天文学家耗时3年分析资料找到了开普勒-186f存在的讯号,最初于2014年3月19日在研讨会上报告这项发现,并且在当时有部分细节在媒体上报道。相关发现的论文发表于期刊《科学》后不久于同年4月17日向社会大众全面公开。
 
中文名 开普勒-186f 外文名 Kepler-186f 母恒星 开普勒186 星座 天鹅座 赤经 (α) 19h 54m 36.651s 赤纬 (δ) +43° 57′ 18.06″ 距 离 492 ly (151 pc) 半径 ® 1.11 R⊕ 半长轴 (a) 0.356 AU 公转周期 § 129.9459 d 轨道倾角 (i)89.9° 发现时间 2014 发现者 NASA 发现方法 凌日法 其他名称 KOI-571.05 别 名 红月亮、月球光面
目录
1 发现者
2 星体特征
3 星体数据
4 轨道性质
5 质量密度组成
6 协会调查目标
7 发现意义
8 星体知识
9 研究历史
发现者 编辑

恒星系统与太阳系的比较(示意图)
恒星系统与太阳系的比较(示意图)
这个被命名为开普勒-186f(开普勒-186f)的行星是由美国宇航局(NASA)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的。 [1]
星体特征 编辑
开普勒-186f不仅大小与地球相似,而且与所环绕的恒星距离也刚刚好,使其地表有可能存在液态的水。这颗行星的各种特性,使其可能拥有与地球相似的特征。开普勒-186f是其恒星星系中最外围的一颗行星,处于宜居区的边缘,这意味着其表面温度可能过低,水有可能结冰。这个行星位处适于居住区域,但不意味着它就真的适于居住,这个行星是地球的表亲,但还称不上双胞胎。
[1]
星体数据 编辑
这颗行星位于天鹅座(Cygnus),大小约为地球的1.1倍,距离地球约500光年。它与其所环绕的恒星距离不太近也不太远。[1]
开普勒-186f围绕着只有太阳质量一半的红矮星运动。虽然之前也曾经在“宜居带”内发现过一些行星,但他们
开普勒-186f
开普勒-186f(5张)
 
 
的体积相对都比较大,最小的也比地球大40%。相比之下,“开普勒-186f”更类似于地球。“开普勒-186f”每隔130个地球日绕中央恒星公转一周,获得的能量仅为地球从太阳获得能量的三分之一。科学家表示,行星位于“宜居带”上并不一定意味着适宜生命生存,上面的温度还强烈依赖于其大气层的组成成分。“开普勒-186f”可看做地球的堂兄(Earth-cousin)而不是孪生兄弟(Earth-twin)。虽然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开普勒-186f”的体积,但是其质量和组成还是未知的。根据之前的研究经验,这颗行星很可能是岩石行星。 [2]
轨道性质 编辑
开普勒-186f的轨道周期为129.9天,其轨道半径是地日距离的36%;因此在这个距离无法确认它是否被母恒星潮汐锁定。因为母恒星的光度并不高,开普勒-186f接收到的辐射通量只有地球的32%。该星球位于适居带中,但位处其边缘,与太阳系当中的火星位置类似。 [3-6]
质量密度组成 编辑
开普勒-186f的半径较地球大约11%。其质量、密度与位置未知;如果该星球全由铁组成,质量预估0.32M⊕─3.77 M⊕(全为水或冰的状态);如果组成与地球相近(1/3铁、2/3硅组成的岩石),质量有可能会是1.44 M⊕。由氢和氦组成的厚重大气层被认为不可能在半径小于1.5R⊕的行星形成。年轻的红矮星辐射的极紫外线量远高于年老红矮星,因此行星的原始大气可能会在红矮星辐射大量极紫外线时遭到光致蒸发,使大气层中大量的氢和氦经由流体动力质量流失被剥离。 [3-6]
协会调查目标 编辑
截至2014年4月17日,天文学家尝试使用艾伦望远镜阵接收来自开普勒-186f的无线电波约1个月的时间,但是在这期间并未接收到任何被认为和外星智慧生命科技相关的讯号。然而,如果辐射源是辐射各同向性,这样的电波就需要至少阿雷西博天文台10倍接收能力的望远镜才能接收到。 [7]
发现意义 编辑
NASA的天体物理学部门总监保罗·赫兹(Paul Hertz指出,发现开普勒-186f,是找到像地球一样的星球的重要一步。 [1]
星体知识 编辑
宜居带(habitable zone)是指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在这一区域内,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既不会太热也不太冷,能够维持液态水的存在。除了“开普勒-186f”之外,该恒星系统还包括其它的四颗行星,它们分别是:开普勒-186b、开普勒-186c、开普勒-186d、开普勒-186e,但都离中央恒星太近温度过高,不在“宜居带”内。 [2]
研究历史 编辑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Kepler Space Telescope)获得重大进展。 [8] 天文学家已经通过高度复杂的技术证实太阳系以外存在近1000颗行星,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像木星一样的气态巨行星,大气层可能有毒性,周围的环境不是太热就是太冷,不适合液态水和生命体存在。
NASA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类地行星
NASA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类地行星(5张)
 
 
 而科学家经过测算开普勒-186f的质量和密度,证实其符合岩石行星的描述。该星球围绕着红矮星开普勒-186f运转,其半径估计是地球半径的1.1倍,星球上拥有良好的大气环境,处在适合液态水存在的“宜居带”,那一区域对生命体来说不太热也不太冷,很接近地球的环境。
  红矮星开普勒-186f距地球500光年,开普勒-186f的轨道与水星相似,对于液态水来说过热,但是红矮星一般比太阳小,且温度没那么高,而开普勒-186f又处在其恒星的宜居带外缘,所以液态水可能存在。若液态水真的存在,那么部分水可能在一段时间处于冰冻状态。[9-10]
开普勒-186f星球上是否有地表水,仍不得而知,有液态水存在可能性也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有水。而且NASA所谓这颗行星处在“适于人类居住环境区间”并不是说它真的完全像地球一样可任意孕育生命。其适宜居住性实际也处在人类可接受范围的边缘:比如说该行星绕恒星运行一周的时间大约为130天,从恒星获得的能量也仅相当于地球从太阳获得能量的1/3。NASA也说开普勒-186f星球上白天最亮的时候,大约也就相当于地球上落日前一小时的亮度。
  科学家Thomas Barclay表示:“开普勒-186f可以说是地球的表亲,但和地球仍算不上双胞胎。它在很多方面和地球都有相似之处。”他说,这颗行星虽然理论上似乎有适于居住的基础,但可能相比地球,其表面更暗也更冷,确切温度还得取决于其周围的大气。另一方面从其距离地球500光年的距离来看,以人类现有的科技,要赶往开普勒-186f恐怕也有些不现实——看样子地球仍是宇宙中最大的奇迹啊。
  奎因塔纳表示:“M型红矮星是数量最多的恒星。银河系中最初的生命迹象很有可能就会来自围绕一颗红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
  开普勒-186f的公转周期是130天,其接收到的热量值大约是地球从太阳那里接收到的相应值的1/3,这就使其位于宜居带范围的外侧边缘。
  在开普勒-186f的正午时分站在地表向上看,这里天空中的“太阳”的亮度大约仅相当于我们地球上太阳即将落下时候的感觉。
  美国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下属湾区环境研究院的研究科学家,有关《科学》杂志论文的合著者托马斯·巴克莱(Thomas Barclay)表示:“这颗行星位于宜居带这一事实并不代表我们确定这颗行星本身就是宜居的。这颗行星地表的实际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拥有何种大气层。”
  他说:“因此开普勒-186f或许可以被视作是地球的堂兄弟,但不是双胞胎。但它的确在很多方面都和地球很相似。”
  开普勒-186系统中的另外4颗成员是:Kepler-186b、Kepler-186c、Kepler-186d以及Kepler-186e。围绕它们的“太阳”的公转周期分别是4天、7天、13天以及22天,这样近的轨道距离让它们的地表温度太高,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活。这4颗距离较近的行星的大小也都在地球的1.5倍以下。
  接下来的工作将包括接着搜寻真正的“地球双胞胎”,即那些地球大小,且在宜居带中围绕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并且要测出它的化学成分。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是美国航空航天局首台拥有观测地球大小系外行星的探测设备,在其运行期间对超过15万颗恒星周围进行了搜寻。
  美国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主要负责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地面系统的开发,任务操作以及科学数据分发。JPL则负责整个开普勒项目的开发工作。科罗拉多州的鲍尔宇航技术公司开发了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飞行系统并与科罗拉多大学合作,对任务操作和控制提供支持。 [11]
格利泽581d
编辑 讨论
格利泽581d(英语、德语:Gliese 581 d)是一颗系外行星,绕行位于天秤座的红矮星格利泽581,距离地球约20.3光年。
2014年7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天文学家保罗·罗伯逊在刊发于《科学》杂志的文章中表示,科学家先前认为最可能存在生命的10颗“超级地球”中,格利泽581g和格利泽581d甚至连行星都不是。 [1] 2015年3月,英国学者表示在更加准确的研究方法的帮助下,已经确认“格利泽581d”的确存在。 [2]
 
中文名
格利泽581d
外文名
Gliese 581 d
别 称
GJ 581 d,GI 581 d
分 类
系外行星
发现者
史帝芬·奥戴利等人
发现时间
2007
质 量
6.04倍地球质量
表面温度
-92.2摄氏度
赤 经
15h19m25s
赤 纬
-7度43分20秒
距地距离
20.3光年
半长轴
0.220天文单位
离心率
0.250
公转周期
66.6天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行星结构
3 研究进展
▪ 发现
▪ 争议
▪ 确认
基本信息
编辑
该行星系统中另一颗行星Gliese 581d不存在,2009年天文学家发现了这颗行星,认为其生命宜居性较低。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天文学家保罗-罗伯逊(Paul Robertson)称,这颗行星是由于主恒星磁场爆发导致的光线误差成像,实际上它并不存在。 [3]
行星结构
编辑
格利泽581d格利泽581d
格利泽581d(英语、德语:Gliese 581 d)是一颗系外行星,绕行位于天秤座的红矮星格利泽581,距离地球20.3光年。它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8倍,被认为是一颗超级地球。于2007年发现格利泽581d的科学家小组在2009年4月下旬借由新的观测结果判断该行星位于适居带当中,意味着它可能有液态水或生物存在。
研究进展
编辑
发现
瑞士日内瓦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史帝芬·奥戴利等人(Stéphane Udry)于2007年4月24日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拉西拉天文台(La Silla Observatory)3.6米望远镜的高精度视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igh Accuracy Radial Velocity Planet Searcher)发现格利泽581d。该研究小组使用径向速度法来搜寻行星,这种方法可以根据主恒星轨道受到重力的影响程度来测量行星的质量与大小。
母恒星格利泽581的运动轨迹表明格利泽581d的质量最少是5.6倍地球质量。假定格利泽581行星系的各行星轨道都共面进行的动态模拟显示,只要格利泽581d的质量超过其最小质量的1.6到2倍,行星系统就无法保持稳定的轨道。因此,格利泽581d的质量不应超过13.8倍地球质量。 [2]
2009年4月的研究显示格利泽581d的轨道位于理论的适居区之内,代表液态水可能存在行星上。发现者史帝芬·奥戴利认为:“格利泽581d可能被“深且巨大的海洋”所覆盖,它也是首颗被认真考虑的海洋行星候选。科学家原先认为格利泽581d太冷而无法让液态水存在,因此无法支持类似地球的生命型态生存。但是因为地球没有任何温室气体的情况下约为摄氏-18度,而且根据格利泽581d理论上的温室效应,天文学家支持该行星的气候条件可以允许液态水的存在,因此生物可能可以在行星表面生存。
2009年4月21日,欧洲南方天文台宣布发现格利泽581e的消息,并且更精确的测量格利泽581d的轨道,确认它确实位在适居区域当中。
争议
“格利泽581d”存在与否曾一度产生争议。
2010年,天文学家就接收到了“格利泽581d”发出的信号。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学者们2014年分析认为,这些信号只是距离地球22光年之外的其他行星发出的“噪音”,断言“格利泽581d”——及其伙伴“格利泽581g”——根本就不存在。 [2]
不过,英国学者的最新研究可能让“格利泽581d”的“命运”峰回路转。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和赫特福德大学的科学家们表示,宾州州立大学把研究大行星的方法套用到了小行星身上,可能因此错过“格利泽581d”。
2014年7月3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天文学家保罗·罗伯逊在刊发于《科学》杂志的文章中说,科学家先前认为最可能存在生命的10颗“超级地球”中,格利泽581g和格利泽581d甚至连星球都不是。
天文学家常用径向速度法寻找太阳系外行星,不过,这一方法有时会被恒星本身剧烈活动影响,以至把恒星活动当作是另有行星存在。星体磁活动有时会改变部分星体大气的旋转速度,超级热氦和钠原子发光情况极易受到这类磁活动影响。罗伯逊等研究人员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HARPS光谱仪和美国凯克天文台的HIRES光谱仪,经分析后认为那些被认为属于581g和581d的“活动”信号实际上是红矮星格利泽581的强烈局部磁活动,类似太阳黑子。 [1]
是否向格利泽581d发送信号的争议
格利泽581d行星的文明生命和生物没有确切资料之前是否向它继续发射信号,在地球生物向另一颗行星发射信号之前,会不会等于自杀行为?
我们来大致分析格利泽581d的基本情况,这个比地球大三倍的行星如果存在生命,那么生命的基本形态将会是地球生物的三分之一,在自然环境、生物特征和科技都没有了解到的情况下,向格利泽581d发射信号很可能等于人类的自杀行为。
在格利泽581星系中的时间我们没有掌握,如果贸然暴露行踪,引来未知的星际外交,人类又怎样来保证自己的安全,人类的自大早晚会招来厄运降临。
确认
2015年3月6日,科学家确认“格利泽581d”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倍,是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第一个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它距离地球20.3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算得上是“邻居”。“格利泽581d”围绕“格利泽581”公转,并且位于后者的宜居带中,是人类潜在的太空移民选择,人称“超级地球”。在更加准确的研究方法的帮助下,英国学者们表示,已经确认“格利泽581d”的确存在。格利泽581d’存在(与否)事关重大,因为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另一个恒星的宜居带中发现类似地球的行星。 [2]
参考资料
liese 832 c位于地球16.11光年以外的星系,其围绕一颗红矮星运转,由于此类恒星的温度和亮度都远不如太阳,所以即使Gliese 832 c的公转周期只有35.67天(暗喻距离“恒星”较近)其表面温度也和地球相近。据科学家推测,星球表面可能有水,可能支持生命 [1] 。
 
中文名
格列泽 832c
外文名
Gliese 832c
别 称
超级地球
分 类
行星
发现者
罗伯特·威滕迈耶
质 量
5±3倍地球质量
赤 经
21度33分33秒
赤 纬
-49度0分31秒
距地距离
16.11±0.1光年
半长轴
0.162±0.017天文单位
离心率
0.03(+0.22,-0.03)
公转周期
35.67天(+15,-0.12)天
目录
1 星体特性
2 研究历史
▪ 寄主恒星
星体特性
编辑
Gliese 832 c系外行星其距离地球只有16光年左右,研究者认为,
Gliese 832c与地球Gliese 832c与地球
Gliese 832 c拥有与地球类似的自然环境,包括外层包裹的大气和按照气候划分的四季,甚至已经孕育有生命。由于其与地球相似,因此该行星上可能发现类似地球表面的温度,轨道周期为36天。一个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认为该行星处于恒星的宜居带上,这里的轨道环境允许液态水的存在。由于其围绕着红矮星公转,Gliese 832 c的轨道半径较小,红矮星所发出的光和热不像太阳那样强烈。 [2]
研究历史
编辑
科学家进一步推测Gliese 832 c上可能有类似地球的温度环境,甚至是有季节的变化,
可能适应生命存在的星球可能适应生命存在的星球
如果温度适宜,那么Gliese 832 c上也会存在大气,但是我们对Gliese 832 c上表面环境仍然不十分清楚,或者它们的大气成分与可居住星球的大气不同,比如金星也有大气,但充满了硫酸等物质。Gliese 832 c的体积比地球大一些,科学家还在该天体系统中发现了其他两颗行星,其中Gliese 832 b是在2009年发现的,属于类木行星,体积比地球要大得多,而Gliese 832 c与地球较为接近。
以谨慎观点认为,现在断定Gliese 832 c就是地球2.0还为时过早,毕竟依靠人类目前的技术还无法派探测器抵近观察,也许Gliese 832 c上的大气成分并不适合地球生物生存。 [3]
寄主恒星
Gliese 832
恒星质量:0.45±0.05倍太阳质量
恒星金属丰度:-0.3±0.2[Fe/H]
光谱类型:M1.5
星等:8.67
适宜居住带:0.19-0.40天文单位
恒星温度:3199摄氏度、5790华氏度、3472开尔文
开普勒望远镜在EPIC 201367065恒星系统中发现三颗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

开普勒望远镜在EPIC 201367065恒星系统中发现三颗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神秘的地球配图)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腾讯科学(罗辑/编译):美国宇航局开普勒望远镜开启K2任务后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科学家在距离地球大约150光年的距离上发现了三颗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其中最外层的行星轨道位于恒星周围的可居住带上,如果该行星拥有适宜的大气,那么就有可能存在合适的地表温度,支持水呈现液态。对此,美国宇航局动用了哈勃太空望远镜对这三颗行星进行进一步观测,确定其大气成分和大气层的厚度,判断这些行星上是否存在水和生命。

这三颗系外行星位于一个被命名为EPIC 201367065的恒星系统中,该恒星是一颗红矮星,其质量和大小都只有太阳的一半左右,这也决定了该系统可居住带的半径。由于红矮星对外辐射的能量偏弱,因此可居住带的半径会小很多,这三颗系外行星距离其主恒星的距离是非常近的。该天体系统距离我们只有150光年,属于距离太阳系较近的恒星系统,它们相对于其他遥远的恒星系统会显得更加明亮一些,这样科学家就可以通过光谱分析确定行星大气成分和生命信号。

负责本项研究的科学家伊恩•克罗斯菲尔德来自亚利桑那大学,他认为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够茁壮成长,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地球拥有大气,即便是由氮气和氧气构成的稀薄大气也可以满足生命的存在。但开普勒望远镜之前所发现的系外行星基本都拥有厚厚的大气,比如富含氢的大气,这些气态行星几乎不可能具有生命。进一步观测表明,这三颗行星的大小相当于地球的2.1、1.7以及1.5倍,其中最外层轨道的类地行星质量为地球的1.5倍,科学家认为这颗行星上有可能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